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個中國人的書房裡,都該有一本《中國書房》

每個中國人的書房裡,都該有一本《中國書房》

博爾赫斯曾說:我一直在設想,天堂應當是圖書館的模樣。

書房,恰似每個人家中的圖書館,又是每個人品味生活與思想的港灣。《中國書房》(第三輯)將繼續從這片港灣起航,帶您領會文心相印的曠世之懷,觀覽書房內外天工開物的奧秘。書房之趣,或是築室溪山,或是案頭齋壁。

今天,我們將從中摘錄一二,帶您走進與書房息息相關的古老工藝。

天工開物——手造丹青

凡墨燒煙凝質而為之。取桐油、清油、豬油煙為者,居十之一,取松煙為者,居十之九。凡造貴重墨者,國朝推重徽郡人,或以載油之艱,遣人僦居荊、襄、辰、沅,就其賤值桐油點煙而歸。其墨他日登於紙上,日影橫射有紅光者,則以紫草汁浸染燈芯而燃炷者也。

——宋應星《天工開物·丹青》

墨史

墨的歷史已六千年之餘。漢代制墨業主要集中在陝西隃麋、扶風、延州一帶,南北朝時移至河北易水、山西潞州,唐末五代由於戰亂,北方墨工紛紛舉家南遷至黃山腳下,形成新的制墨中心並繁榮上千年。

歷代制墨名工輩出,三國時期的韋誕,唐代墨官祖敏,五代李超和李廷珪父子,宋代潘谷、何吳滋皆為名手;明代制墨名家輩出,有歙派的羅小華、程君房、方於魯與休寧派的汪中山、邵格之、吳拭、吳叔大等人;清代制墨工藝更臻巔峰,有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四大家,各擅勝場。

明代中葉以後,由於城市商品經濟活躍,徽墨使用範圍和經營市場也隨之擴大,因徽州地區漆器製造業、木板雕刻業之成就,促使徽墨生產更加興旺。墨家增至數百家,競爭也愈加激烈。其中一些文人為尋求精神寄託,或怡情遣興,也加入到制墨行列,由此出現了墨品風格迥異、百家爭鳴的景象。

正是在如此背景下,形成歙縣和休寧兩大派別。歙派以文人為主,墨品風格素雅,重要代表有羅小華、程君房、方於魯等。休寧派以墨工為主,墨品風格樸素文雅,創始人有汪中山、邵格之等。汪中山以首制「集錦墨」而著名,歙派集錦墨系效仿其作。

藏墨

收藏門類中,不以經濟效益為第一者,蓄古墨是也。然古物之神采,所載之文化,把玩之餘帶來無窮樂趣者,墨也。

自宋以降,名墨一度成了文人書案之陳設和雅玩,大文豪蘇東坡有「墨成不敢用,進入蓬萊宮」的詩句,正是當年玩墨賞墨風氣之寫照。《東坡題跋》中記載蘇子瞻痴迷藏墨,其中提到「餘蓄墨數百挺」。更有傳說蘇東坡在海南島的房子被一把火燒了,他此刻想到的居然是能否把煙灰收集起來,做幾丸墨,而不是考慮經濟損失或其他。墨家潘谷及後來的墨工所制墨有稱「海南松心」者,即紀念東坡之意。

天覆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

——宋應星《天工開物》

識墨

古墨鑒賞,首重於看。觀墨色即可知新舊。

新墨帶灰色,雖濃厚卻不夠朗潤;舊墨純黑朗潤,色感厚實。新墨多和膠不勻,其墨色也顯濃淡厚薄不均;舊墨製法嚴謹,且時間久遠,其膠自然勻實,墨色平整,不粘筆毫。所謂絲絲起發理者,應為模具木紋使然,且萬杵使其均勻所致。

觀款識亦可助鑒別。鑒賞墨多有款識,為斷代提供依據,但關鍵還得看款識和墨質是否相符。另外,款識之避諱對古墨鑒別也具參考價值,此法對於明、清兩代古墨鑒定尤為重要。

描金、描彩也是鑒別古墨之佳法。古墨描金沉穩老到,金中雜質有氧化,古樸自然。描彩燦爛中含樸厚,用純天然礦物顏料,容易辨識。清早期描金髮赤,金色十足;中期金色極黃;晚清金色略白,火氣尚未褪盡。倘若所見之墨未描真金,或陰識文字或圖案未描金彩,無疑新品仿品。

古墨鑒賞,次重於觸,也就是說得感觸墨之氣味。新墨氣味有燥性,舊墨有一股古樸淡遠之氣。真正佳妙古墨必為芝蘭之香,馨而不絕,而絕無刺激之奇、烈、暴性香味,足以讓使用者心曠神怡,正所謂古色古香兼而有之。

感通寺擔當遺迹(復原圖)

擔當和尚早年遊覽中原,後來歸居雲南。時值亂世,欲協助沙定洲起兵舉事、雄踞一方,兵敗後,避禍投身禪門,從無住禪師座下受戒。晚年增益當年經歷,假稱面受禪旨,遙嗣雲門湛然禪師。他算不得十分嚴格的遺民僧;受時風影響,詩書畫禪之外,亦以俠僧名之,為一時所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務印書館 的精彩文章:

鄧曉芒:人猿之別
鄧曉芒哲學三書
用詞語串起你的2017 | 「漢語盤點」大幕開啟

TAG:商務印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