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軍嘲笑中國軍機還在打火箭彈,忽略三大重要因素才會說成這種話

美軍嘲笑中國軍機還在打火箭彈,忽略三大重要因素才會說成這種話

原標題:美軍嘲笑中國軍機還在打火箭彈,忽略三大重要因素才會說成這種話


各大軍事演練當中經常有參演戰機打火箭彈的一些鏡頭,隨著戰機朝地面目標俯衝下去,航空火箭彈接連去發射,地面是一片火海,場面很是壯觀。實際上,打火箭彈絕不是對地攻擊機的專有特長,典型的一款三代戰鬥機,像美國F-16、俄羅斯蘇-27等等,打火箭彈也是信手拈來的一個「招牌菜」。


火箭彈作為航空武器,最早出現在20世紀的30年代,蘇聯把火箭彈掛到了戰鬥機上,作為一種空對空作戰武器去使用。在諾門坎戰鬥當中,蘇軍使用了航空火箭彈參戰,在空戰中對日軍飛機造成了極大的殺傷。


不過,到了20世紀50年代,空空導彈作為機載武器開始在空戰當中挑起大梁,火箭彈由於其彈著點散布面積比較大,很難打中對方的飛機,逐漸的在空對空作戰中遭到了棄用。


然而,火箭彈並沒有就此和飛機「緣盡」,打不了空戰,很快就又在對地攻擊上找到了一席用武之地,不但成為了對地攻擊機與武裝直升機的標配,同時也為各國三代戰鬥機的常規作戰科目選項之一。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現在,空地導彈武器的這個發展,極大的取代了航空火箭彈的一個職能,航空火箭彈的使用範圍也有所減小,但是要說退出歷史舞台還太早了。


首先,這個快速壓制能力強,在作戰當中,特別是在山區的反恐作戰中部隊常常會受到地形地貌的限制,武器裝備展開很困難,而且很容易受到伏擊造成損失,而航空火箭彈能利用空中發射的優勢,客串一下「工兵」角色,進行大面積的火力覆蓋,起到一個掃除障礙為地面部隊開路的作用。因為戰機飛行速度很快,可以快速到達指定位置去進行攻擊,所以快速火力壓制效果很好,可以短時間內產生面狀打擊。


其次就是戰鬥機掛載的火箭巢為了多裝連發,假如多架戰機進行配合發射就可短時間「凍結」一定的區域,任你多快的機動目標只要是在此區域內,基本上逃脫不了「亂拳打死老師傅」的一個結局。



第三,火箭彈的彈種在不斷的發展中不斷豐富,有加燃燒劑的燃燒彈性質的,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火障,還有破片性質主要是用來殺傷人員的,當然還有穿甲性能強勁主要對付裝甲目標的這個火箭彈,一句話,可看「碟」下菜。

以美國「先進精確殺傷武器系統」的制導火箭彈做為例子,它使用「九頭蛇」70火箭彈的發動機、戰鬥部與引信,增加了制導組件以後,仍然要比「海爾法」導彈便宜很多,被稱做為「小海爾法」,單發命中率在98%以上,還能攻擊高速移動的陸上目標,堪稱是一枚小導彈。在通用性上面,它的外形尺寸仍然能夠由標準 M260型7管與M261型19管發射器發射,可以講是變廢為寶一點都不為過。隨著今後的火箭彈不斷的升級完善,已形成了「多功能,小制導」的一個發展格局,展望今後,戰機打火箭彈戰術還是具有相當的這個發展生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至最後一刻 的精彩文章:

當年俄航母冒黑煙這國家笑最厲害,如今缺錢將倒退幾十年成笑話
中國要完全掌握西太平洋控制權,俄專家列出很具體的時間表

TAG:戰至最後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