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朝鮮印象:生活在平壤是怎樣一種體驗?

朝鮮印象:生活在平壤是怎樣一種體驗?

平壤的清晨籠罩在霧氣之中,遠方突然傳來響亮的號角聲。我問導遊,這是什麼聲音。導遊說,這個號角聲吹響了,意味著工人開始工作,學生要上學。每天早上七點,平壤市民大部分都起床了,開始了新的一天的生活。

早上從羊角島酒店出發,沿途見到的都是行色匆匆趕去上班的大人,戴著紅領巾,默默步行朝學校走去的學生。旅遊大巴上的我,匆匆看過他們一眼,就此別過。我沒有機會和他們說上一句話,也不知道他們究竟要走向哪裡?

路上不斷會出現駛來的電車,這些電車和曾經北京的公交很像。四四方方的頭,車身塗著紅白相間的漆,看上去保養得還不錯。作為那個年代出生的我,坐那種公交車的記憶只存在童年的回憶里了。

對很多平壤人來說,步行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而對外國遊客來說,坐車是必要的條件。從機場到酒店,從酒店到各個景區,幾乎每次出行都有旅遊大巴代步。哪怕只有幾分鐘的路程,導遊也堅持坐旅遊大巴前往。我想,這樣是為了避免我們和當地百姓接觸。

途徑的街道,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冷清。主幹道上車輛穿梭,偶爾三三兩兩的人行在路上有說有笑。在朝鮮平壤,很難捕捉到百姓們的笑容。就算陪著我們幾天的美女導遊,也總是一本正經,很少見到她笑。導遊會說漢語,雖然很流利,但還是帶有一點東北味。

當我問她曾經是否去過中國時,去過北京時?答案是否定的。不過,在介紹歷史文化建築時,她卻能準備地這樣介紹:這個相當於北京的什麼。這讓我覺得她對北京也不陌生。

平壤的房子,看樣子很多是當年蘇聯援建的,無論高低,房子外面都塗著灰綠,或是灰分的塗料。居民區的陽台上,都擺著花。開始還以為是真花,仔細觀察了很久,發現都是塑料花。

在朝鮮旅遊的記憶是碎片的,不是完整的。就像我對朝鮮的認識,也是碎片的,不完整的。而我一直覺得旅行的意義,是去尋找那些殘缺的的畫面。在朝鮮期間,更多的時候,我扮演的是一個觀察者的角色。我趴在窗前,望眼欲穿,想去尋找舊時的影子。尋找那些只出現在老相冊里的表情,髮型和服飾。

沿路的戴著紅領巾的學生、在樹林里休息的農民或是工人,呼嘯而過的大巴車,這是我對平壤最初的體驗。

穿著T恤,騎著自行車的男子。

難得一見的笑容,應該是一對情侶。

平壤的街上的樹木。

正在指揮交通的交警。

朝鮮美女解說員。

下雨了,姐弟倆打著傘出行。

雨後的街景,非常寧靜。

朝鮮平壤的圖書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哥日誌 的精彩文章:

TAG:胡哥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