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心臟出問題最愛挑這5個時間!

心臟出問題最愛挑這5個時間!

心臟,人體所有血液運動的總動力,心臟現問題後血液流動就會受影響,容易發生猝死。心臟病常被稱為「致命的殺手」。心臟病往往在什麼時間發作呢?

供圖/視覺中國

早上最易出現心腦血管問題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在早晨,心臟病的發病率會提高40%。這是由於早上的時候,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以及其他應激激素,血壓會因此增加,而且此時機體較為缺水,血液粘稠度相對較高。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4000名患有心臟病的患者調查後發現,在一天24小時中,每天上午6至9時為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心絞痛和猝死往往會在上午9時左右發生。

上午6點至10點為人體血壓最高峰,血液黏稠度高,內分泌激素不穩定,因此以心梗、心絞痛多發,中老年人居多;而凌晨4點半夢半醒間植物神經紊亂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心律失常多發,年輕人較多。

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最好把鬧鐘定得早一些,這樣起床的緩衝時間會比較長。夜間或早晨起床,睜開眼睛後繼續平卧半分鐘,再在床上坐半分鐘,然後雙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鐘,最後再下地活動,這樣至少可使1/2的心腦血管病人免於發生意外或猝死。

如果你有經常晨練的習慣,在運動前一定要做熱身,不要給心臟增加太多負擔;如果你這段時間在服用β受體阻滯劑,最好在起床前服藥,這樣在你起床之後,藥物就會發揮藥效了。

此外,如果早上出現這些癥狀,說明你得病了!

早上起床如果覺得頭暈頭痛,應留意是否得了頸椎病、高血脂等疾病。

每天早上4點多醒來,而且入睡困難,應警惕是否患有失眠症、神經衰弱。

早上起來如果總是覺得飢餓難耐,且伴有手腳乏力、胸悶心慌等癥狀,可能是得糖尿病。

如果睡前沒喝水,而每次早上醒來面部、腿部等部位都有浮腫癥狀,建議去醫院排查下腎臟疾病。

供圖/視覺中國

吃過大餐後

油膩的大餐對心臟的健康有直接的影響,若胡吃海喝一番,攝入太多高脂肪、高蛋白飲食,會壓縮血管,血液更容易凝結,使血栓形成的幾率大大增加。

研究人員發現,吃一頓不尋常地大份量的大餐,在兩小時內出現心臟病的機會比正常高四倍,而有前科者複發的機會就更大。

研究人員訪問過接近二千名心臟病發病人,查詢他們病發前的飲食紀錄,發現在他們當中,有一百五十八人承認在病發前二十六小時內吃了份量不尋常地多的食物,二十五人在病發前兩小時吃大餐,他們的發病機會比正常人高四倍。

參與研究的波士頓一家醫院的心肺學家希門尼斯指出,吃大餐引致較容易心臟病發,可能是大餐含有大量脂肪,而脂肪會令血管的內壁功能喪失﹔此外,食物會增加荷爾蒙分泌,令血壓及心跳增加。如此同時,大餐會觸發胰島素分泌增加,令心臟血管鬆弛的幅度降低。

在日常飲食中,如果想用美食犒勞自己,最好合理安排進食量,多吃水果和蔬菜,一些高血壓、高血脂的病人不能長期大魚大肉。每天一粒阿司匹林可防止血液凝結。

供圖/視覺中國

用力排便

規律排便是好事,但用力排便會引起血管出血,還會出現肛裂。排便是容易出現猝死的危險時刻,因為在排便的時候,過於用力會導致胸腔壓力增加,使血液流回心臟的速度減慢,從而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大心血管內科主任范萍提醒大家,解大便用力過猛是誘發心肌梗死的常見原因。對心臟病患者來說,用力排便會使腹壓升高,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誘發心絞痛、心律失常等,嚴重者甚至會引起心血管的破裂。

而老年患者腸道蠕動和肌肉收縮功能減退,容易發生便秘,不僅會引起腹脹腹痛,還會影響人的情緒,使人焦躁、恐懼,這些都間接加重了心臟的負擔。

我們在日常中,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及一些植物纖維和粗糧,防止體內缺水,預防便秘,防止過度用力排便。

以早晨排便為最佳,大便時盡量少用力,中老年人宜採用坐式排便,以免蹲得太久產生疲勞,引起心臟不適;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進行戶外運動,有便秘情況的可以做做提肛運動以增加肛門周圍肌肉的收縮性;對於已經發生便秘者,若短期內無排便可飯前空腹服用甘油,若便秘已有三四天,可使用通便劑和潤滑劑促進排便。

供圖/視覺中國

運動鍛煉過量

心血管患者在運動鍛煉時應該根據自身身體健康量力而行,高強度鍛煉超過2個小時,就可能對心臟病患者帶來身體的傷害,會導致心臟組織擴張和撕裂,引發心臟病。

一項研究結果以明確的數據表明,運動過量會增大心臟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此項實驗通過對2400名心臟病患者進行追蹤調查,通過研究運動量與心血管疾病致死率之間的關係,得出結果,人們在體能支出相同的情況下,無論是散步還是奔跑對人們心血管的健康促進作用是相同的。「然而,本項研究發現每周跑步距離約48公里及步行距離約73公里的心臟病患者,他們因為心血管病而死亡率達到了65%。」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生命科學部的保羅·威廉姆斯(Paul T. Williams)如是說。

這項實驗說明,步行和跑步對人體健康的益處是不會持續累積的,在某種程度上,每周進行48公里的運動或已經增加人體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風險。此外,競爭性的運動也會增加人體發生急性疾病的風險。保羅指出,對於心臟病患者來說,醫生鼓勵他們參加鍛煉,但是鍛煉也要講究度,一般每天30-40分鐘就足夠了,過度鍛煉對身體有害無益。本文發表在《梅奧臨床進展》雜誌上。

供圖/視覺中國

在鍛煉的時候要循序漸進,適度的運動才可以保護心臟。

身體素質不好的人盡量不要早上做劇烈運動,如果要運動,可以把時間挪到傍晚時分。另外,上班族也不能因為怕遲到而做劇烈跑步。

而對於心臟病患者來說,激烈的運動反而會造成心臟的負擔過重,嚴重的還可能造成心臟病的發作。心臟病人可以進行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對防治心臟病十分有益。至於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時間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必強求。

根據一項發表在梅奧診所公報上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於心臟病發作倖存者來說,心血管死亡和運動過量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聯繫。運動過量心臟出現的後果比較嚴重,因此一定要以自己的身體素質為基礎來鍛煉身體,不要超過了自己身體所承受的範圍之內,否則我們的身體會出現一些想也想不到的疾病,因為運動過量而導致的疾病是我們最無法接受的。

許多研究表明,溫和、有規律的鍛煉,如快走或慢跑,可以幫助減肥,調節情緒變化,甚至可以降低死於如高血壓、中風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目前,美國體育活動指南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以保持最佳的健康。如果運動時候感到不適,出現一些身體報警的信號,比如說心突然跳得特別快或胸悶,一定要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支撐。

供圖/視覺中國

趕時間

就算本身沒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應激的狀態下,也會出現血管痙攣、收縮,使心臟負擔驟增,增加心臟病的發病風險。過度興奮、緊張、焦慮、驚恐、哀痛,或遇到寒冷刺激、劇烈運動時,交感神經會過度興奮,使得血壓升高,導致冠狀動脈痙攣。這還可能影響抗凝機制,造成血管內斑塊脫落。其結果,就是誘發急性心臟病。因此,任何一種情緒都要有一個相應的度。

對於心臟病患者來說,過於忙碌、緊湊的時間安排,會增加發病風險,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對心血管病患者而言,要保持心平氣和的精神狀態,做事要有計劃性、講條理,不能想一出是一出。

心血管病患者應該準備個日程表,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而且做每件事前後,都要預留出足夠的時間。如果是外出赴約,不妨提前算好距離和時間,並在此基礎上打出十多分鐘的富餘。這樣出行,沒有心理負擔,腳步也能輕鬆、自在。

供圖/視覺中國

本文綜合:39健康網、明報、大河網-大河報(鄭州)、飛華健康網、大眾養生網、中國新聞網等網路綜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聚點 的精彩文章:

TAG:星聚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