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多識活佛:菩提道次第教法的三大殊勝

多識活佛:菩提道次第教法的三大殊勝

《菩提道次第廣(略)論》是一部具有許多大乘顯密佛法特點的教科書:

(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佛祖釋迦牟尼說法45年,分三個階段,即三轉法輪。

初期法輪主要針對小乘根基的弟子說四諦法輪,開演諸法實有義;

中期法輪主要針對大乘銳根弟子說《般若經》,開演諸法無自性義;

末期法輪主要針對大乘鈍根弟子說《解深密經》、《楞伽經》等,開演有空兼容義。

尊《四諦經》、《四阿含經》開小乘諸法實有二宗;

尊《般若經》開諸法性空大乘中觀宗;

尊《解深密經》、《楞伽經》等開境空識有大乘唯識宗。

「三轉法輪」主要是根據智慧正見分的。根據對治功能分類,共有八萬四千法門,包括在三藏經典之中。

佛祖針對銳根中的上上乘弟子又開演了四續部密法。因此,佛教的經典種類和數量很多,加上佛教學者分門別類的解經之作,佛教經論多得驚人,一個人用畢生經歷也很難讀完所有的經論。

佛教大小二乘和顯密的總法系在流布的過程中又形成了許多宗門派別,僅藏地和漢地的宗門教派也有幾十個,其中很多教派都是尊一經,持一說。

從佛教整體來說,這些都是零部件,不能代表佛教的總體教義。但對這種情況有一種解釋說「入甘蔗林,只須嘗一口,就知道甘蔗的甜,不需要嘗遍所有的甘蔗」。話雖這樣說,但零部件和機器的整體功能是不同的,如汽車輪子永遠也代替不了汽車。

佛法雖然是個十分龐大的教義知識體系,卻並不是沒有主線的一堆亂麻,而是一個組織有序的完整機體,因此有它的骨架和神經系統。

菩提道次第並不是代表某一種或某幾種局部性的法門,而是經過提煉凝縮,高度概括集中的總體法門。故而說菩提道次第「是三乘佛法的歸總,是八萬四千法的精華,是三世一切佛菩薩已行、(在)正行、將行之道」。

因此,歷代精通佛理的大善知識,異口同聲地稱讚此大法是「佛法的精髓」,「諸法寶中如意寶王」,「直達無上遍知佛地頂峰的寶石階梯」。

並且說:別說獲得內證成就,就是在其知識層面上能夠得到學習此法的機會,也比那些獲得咒力神通的雕蟲小技強百倍。

(二)著眼修證實踐。

龍樹「六論」,彌勒「五論」,無著「五地」、「二攝」等經論重點在宣說教理。阿底峽尊者著《道燈論》11,建構了一個融事理為一體的十分簡練的修道框架,並且親自指導眾弟子學修此道,形成了影響後代噶當派良好的戒德行持學風。時過300年,這個教派面臨衰敗之際,宗喀巴大師繼其法脈,重振其教風,開了學修並重的格魯派先河。

宗喀巴大師總結了噶當派諸高僧修士的學修經驗,尋根溯源,廣徵博引,對《道燈論》修道框架進行充實和加深,為實修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才有了佛經是「羊毛」,龍樹、無著等佛教大師的論著是「毛線」、「褐布」,宗喀巴的著作是「成品褐衣」的形象比喻。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法流後來形成了兩個風格不同的學修傳承:

一個是以五世達賴喇嘛的《菩提道次第文殊親傳》為代表的「親傳」法流;

一個是以四世班禪大師的《菩提道次第捷徑》為代表的「捷徑」法流。

這兩個流派的不同點主要在修行實踐上。

(三)流傳廣泛。

藏傳佛教從傳承上分為噶當、薩迦、格魯、噶舉、覺囊、希學、寧瑪等教派,在噶舉派中又分香巴、達保兩大派,在達保中又分出四大派、八小派。各教派各自所尊經典、主修本尊、學修重點和修行方式、所持正見都不同,但各教派都有個共同必修法門,那就是以《道燈論》為依據的菩提道法門。如寧瑪派的「前行」和噶舉派的「山經」等,以及密法的基礎修法都是菩提道次第的基本內容。

藏傳佛教中有一句很流行的話說:

想不到死亡無常理,

密集大法也不靈;

想到死亡無常理,

三句皈依法生奇效。

這充分說明了掌握菩提道中的無常觀的重要性。

又如業報因緣觀、十善戒、皈依法、菩提發心、六度行等法門,都是藏傳佛教各教派必修的法門,若不重視這些基本法,就可以斷定它不是佛教。

不僅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也講無常觀、業報因緣觀,也要皈依三寶,發菩提心,修六度、四攝,這些法門都包括在《菩提道次第廣(略)論》中。

因此,有些人把《菩提道次第廣(略)論》說成是藏傳佛教的東西而進行排斥,實在是對佛教教義十分外行的一種做法。

以上是對《菩提道次第廣(略)論》這部大乘佛教修行教程的一些粗略介紹。

我們為各位同修準備了:

限量珍藏版《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識活佛智慧 的精彩文章:

這是對「佛」最好的定義,轉發功德無量!
此生不易,盡量多報一些

TAG:多識活佛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