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央視產清流綜藝又出高分奇蹟了!

央視產清流綜藝又出高分奇蹟了!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看了一期新的央視綜藝叫《國家寶藏》,雖然這只是十期節目的第一期,但還是迫不及待地要給大家安利。

從創意、到形式、到效果,都很贊,看了第一期,就超有信心,這節目不會爛尾。

簡單地說,《國家寶藏》這個節目,是給大家講國寶故事的。

但如何全方位呈現一個國寶,讓普通觀眾都能對嚴肅話題感興趣,去感受國寶之美和歷史之厚重?

這並不容易做,《國家寶藏》團隊做到了,還成功地吸引到了年輕人,看這濃濃的彈幕就知道

在節目中每一個國寶要掰開來揉碎了講半小時以上,但過程完全不枯燥,觀眾能從明星演的小劇場里看到國寶的前世,從上台的國寶守護人有趣的講述里理解國寶的今生,整體觀感上也大氣恢弘、美輪美奐。

主持人張國立的第一句話就是:「讓國寶活起來。」

怎麼讓國寶活起來?

全國九大博物院都派了大拿坐鎮點評,故宮牽頭,其他還包括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等。

故宮博物院的單霽翔院長還是新晉網紅,他作為「故宮看門人」的演講在網上很紅,有諸多段子流傳。(好奇的直接到B站搜單霽翔院長的名字,我們就不展開了。)

《國家寶藏》也請了明星來演繹文物故事,但絕不是媚俗討好,娛樂化方式沒有讓節目偏離主題。

每個明星都要先去博物館去參觀、了解國寶,他們都是從自己的經驗來講自己對故宮和國寶的感覺。

李晨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去故宮玩,因為家裡離故宮騎車半小時

梁家輝則是從自己作為演員演過的歷史劇出發,訴說他在故宮中對歷史的想像。

王凱的思路很實用,是幫很多普通觀眾提了關於國寶的基礎問題。

娛樂性最強的環節是明星們扮成歷史人物直接演一段國寶故事,這個段落被戲稱為「博物館版演員的誕生」

明星們演的國寶小故事並非完全是史實,節目里標註了是「基於歷史合理虛構」,像梁家輝演的司馬池司馬光父子和石鼓的故事,明顯是有戲說了。

可「講故事」在普及文化常識里是一個界面很友好的操作,能用最有趣最直觀的方式交代清楚一個國寶的年代、背景、來由等等。

歷史故事裡最好笑的是王凱演的乾隆。

很多人都看過那篇微信爆款文章,講乾隆和雍正審美區別有多大(暫時無法考據出該文原作者,歡迎讀者告知。)

根據該文列舉的對比:乾隆農家樂審美vs雍正高級性冷淡審美大概是這樣

然後還乾隆還喜歡瘋狂批註蓋章,以愛的名義糟蹋字畫

然後,王凱演的那段乾隆製造「瓷母」的故事,就把這些吐槽活生生演出來了。

乾隆要搞一個最最最花里胡哨的大瓷瓶,江西景德鎮御窯廠的督陶官唐英說:從康熙開始,御用瓷器就是素雅為主,現在一個瓶子十七種花色,是不是太過了?

乾隆:就是要過!要是我愛豆王羲之黃公望在世,一定能理解我的赤誠!

唐英內心OS:人家字畫都被你批註成牛皮癬,怕是要氣活過來。

然後乾隆做了個夢,夢中雍正、王羲之、黃公望,真的都氣活過來了,活生生演了一幕「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王羲之:我的《快雪時晴帖》被你蓋了多少大章,蓋章就算了還題字!!

此處應有被濃濃的乾隆牌彈幕壓到看不出真容的《快雪時晴帖》

乾隆面對被氣活過來的王羲之說:批註是為了讓後人理解……

黃公望加碼吐槽:看來老夫的《富春山居圖》太深奧了,得題55處字後世才看得懂。

慘遭題字的《富春山居圖》(這裡面還有真假富春山居圖以及乾隆看走眼的故事)

自我感覺超好的乾隆:題字多是因為我每次看了都有新感觸!!

這兩位託夢給乾隆的藝術大師都表示無法接受他即將做什麼有十七個顏色的大瓷瓶。

黃公望捂住眼睛說:欣賞不了

王羲之說:你家裡人知道嗎?

性冷淡高級審美的雍正就也冒出來了,痛斥兒子的農家樂審美給皇室丟臉。

於是三個先賢圍繞著乾隆發起猛烈質疑……

乾隆不為所動,發表了長篇大論,說自己就是要集大成造一個瓶子,要炫景德鎮的工匠,要展示盛世氣象。

然後部分彈幕表示被洗腦了:好燃好燃,有點被農家樂彈幕狂人乾隆洗腦了??覺得這個瓶子也不錯?

看完了背景小故事,您再看,這五顏六色歡天喜地的最炫民族風大瓶子,就是「瓷母」

不管觀眾能否被王凱版乾隆說服,但這瓶子確實是一段歷史和盛世見證。明星用表演來完成講解的方式會讓普通觀眾很容易進入國寶故事,看似枯燥的觀點之爭,也被化作了有趣的段子(當然這一段也開放地融入了網上流行的梗)。

配合著這些故事,《國家寶藏》的舞台效果也讓人全方位立體化地感知到國寶之美。

李晨負責的是前一段在故宮展出、引發轟動效應的《千里江山圖》。

這幅畫是宋徽宗親手挑選的天才繪畫少年王希孟所作,在古代能留下如此鮮艷的顏色,並在千年後還璀璨奪目,可謂奇蹟。

當李晨扮演宋徽宗詮釋國寶故事時,舞台上就用多款屏幕展示這絢爛的江山圖景,而且畫里的水流是在緩緩動的,美得讓人說不出話來。

這張動圖能看得更清楚,張國立的左邊的船在動。

舞美也增加了故事的表現力,當宋徽宗和臣子對著《千里江山圖》抒發情懷,喊出大宋江山必然也如此畫一般「綿延不絕萬世流傳」的口號之後……

演員們動作一定格,背後屏幕已戰火紛飛,《千里江山圖》完成十三年後就是靖康之變,熱愛藝術的宋徽宗被金人所囚。

這一瞬間,歷史變遷,徽宗境遇的對比給觀眾帶來的震撼,是話劇水準的。

因為國寶不單是美妙的藝術,也背負著豐富的歷史。《國家寶藏》嘗試了各種講述方式去展現了這些內涵。

明星參與了這檔節目固然帶來了關注度,但那些國寶的現代守護者,給觀眾帶來更多的感動。

明星講述了國寶的故事之後,會請上那些現在還在守護國寶的人講自己和國寶的故事。

這台綜藝在此時就切到了跟《我在故宮修文物》類似的氣氛。

《千里江山圖》段落,請到了一個痴迷於這幅畫的中央美術學院教師馮海濤。

他嘗試著複製畫出了《千里江山圖》的部分,從這個複製過程里,我們能大概推斷出古人如何創作出一幅千年不褪色的畫作。

顏料是寶石和礦物質,還需要明膠(牛皮或者阿膠製成)

還要要一層層作畫:

第一遍水墨

第二遍上紅色(赭石色)

第三遍上石綠(綠松石或者孔雀石)

第四遍還要再疊加一層綠,這個畫面出來觀眾已經開始驚嘆了。

第五遍上青色,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青」,台下觀眾又是一陣歡呼。

雖然是後人的模仿,但那種專註和細緻疊加而成的奇蹟,也讓我們可以去想像《千里江山圖》背後的靈魂。

在現代找這些古代的顏料並不容易,馮海濤找的是國畫顏料傳承人仇慶年先生,仇慶年現場演示了繁複的顏料提取過程,要把礦石敲碎、磨粉、篩細、漂清……磨粉要每天磨八小時,磨20天……

遺憾的是這門手藝沒有傳人,仇慶年說是強行拉著兒子女兒學的。

最傳奇的守護人是梁金生。

他家幾代人都為故宮工作,曾祖和祖父前後就職於清宮和故宮博物院。

祖父和父親參與了故宮的文物南遷。

抗戰時期,為了保護文物不被戰火破壞,故宮做了一個南遷的決定。

梁金生爺爺,護送國寶「石鼓」走遍了半個中國。

梁金生一家五姐弟,都出生在保護故宮文物南遷的路上。

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也是一個奇蹟,在轟炸和顛沛流離中,上百萬件文物無一丟失,梁家幾代人的生命都和和文物相連。

梁金生十年前就該退休了,但又被返聘回故宮工作,到今天還在工作,他一輩子只專註於一件事:清點文物。

186萬件文物,他清點了七年,樂在其中。

因為他說,這可以跟「流失了的時間」對話。

梁金生說,想把後半輩子都完全交給故宮。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在參與國寶守護工作。

國寶「瓷母」的現代守護人是故宮的講解員張甡,知識淵博口齒伶俐,號稱是「問不倒」,他現場示範了一段複雜的講解,彈幕說這相當於一段單人貫口。

張甡又請出了故宮的講解志願者們,他們都是來自各行各業自發在故宮講解的。

一個女孩說自己是看了《我在故宮修文物》決心當講解志願者的。

還有一位大爺說,給大家講解,他就有一種「無與倫比的滿足和愉悅感」。

普通人只要喜歡,自發去了解和參與,都可以走近國寶。

————————————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再到《國家寶藏》,文化類綜藝在向公眾普及文化的同時,總是要被質疑:是否把文化速食化、快餐化處理了。

我反而想起,自從馬東和許知遠對談之後,「5%」和「95%」之爭就是個特別有流量的話題,精英是少數的5%,這5%是應該專註於所謂的高級文化,還是要嘗試和95%溝通?

我覺得,只要做出有利於社會的選擇,就沒有錯。

「有趣」是科普常識和知識最有效的潤滑劑,一檔節目所能展現出的國寶知識,當然只是基礎內容,甚至於那些戲說故事也不夠學術流,但《國家寶藏》調動了一切有效的表達手段,把觀眾吸引到文物話題上。

科普之外,《國家寶藏》也延展出了歷史和文化的內涵,留下了回味和思考餘地。

像梁家輝從自己講中文、孩子講英文,他不願意孩子忘掉漢字說起,以親身經歷闡述國寶「石鼓」上留下的古文字有何意義

《國家寶藏》一定會讓更多人走進自己身邊的博物館。那些傳世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圖片和符號,而是帶著故事、溫度、情感寄託的存在,所謂「文化」,應該是這個意思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蘿嚴肅 的精彩文章:

什麼樣的演員配談工匠精神?應該是這種吧
關曉彤們哪裡來的自信?
楊冪、AB、陳學冬、關曉彤等人歡聚一堂,討論演員的自我修養……
9.3分的高分動畫片,治癒了我這幾天的喪

TAG:蘿嚴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