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企接班人調查:最大難題是「不了解國情」

民企接班人調查:最大難題是「不了解國情」

隨著我國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漸漸年老,接班人的問題開始凸顯。年輕一代的「繼承者」們能否接好父輩手中的接力棒,成為實現家族企業基業長青的關鍵因素。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4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家族企業年輕一代狀況報告》(下稱《報告》)顯示,近兩成的繼承者有海外留學經歷,近三成的繼承者則是由學生直接變成企業主。

《報告》的執筆人之一、中國社科院私營企業主群體研究中心秘書長呂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與年長一代的企業家相比,年輕一代的成長經歷更加簡單,他們接班最大的挑戰是不了解國情,也缺乏導師指引。他建議應儘快做出讓年輕一代企業家健康有序成長的制度安排。

發布會現場

中國「繼承者」肖像

《報告》根據中國家族企業企業主的年齡,以45歲為標準分為年輕一代企業家和年長一代企業家,按照該標準,年輕一代的企業家均為1970年以後出生,他們的生長、教育與創業環境與年長一代企業家有著顯著差異。

年輕一代企業家又可分為「繼承者」和「創業者」。從數據來看,年輕一代企業家中繼承者比例是年長一代企業家中繼承中比例的兩倍多,該結果從側面表明,伴隨著企業主的代際更替,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繼承者。

《報告》顯示,年輕繼承者的海外留學經歷,比例高達19.24%,遠高於其他企業主。在年輕繼承者中,由學生直接成為創業者和繼承者的比重高達28.15%,而年輕創業者的相應比例僅為8.95%。

企業主的海外工作經歷與其海外留學經歷相似。在所有的企業主中,年輕繼承者海外工作經驗最為豐富,將近8%的企業主有海外工作經驗,而其他企業主的海外工作經歷的比例均為3%左右。

呂鵬表示,相比而言,年輕一代的企業家通常有更完整的教育經歷、更豐富的海外留學與工作經歷,但是他們的成長經歷相對更加簡單,「不了解國情」是他們管理企業時面臨的最大的難題。

調查中所體現出年輕一代企業家創新精神不足是一個令人憂心的問題。《報告》稱,年輕一代企業家的企業發展思路仍然以企業擴張戰略為主,而對於企業內在的產品質量創新以及技術創新方面,與年長一代企業家事實上沒有差別。如果年輕一代企業家缺乏創新精神,對於我國未來產業結構升級、經濟持續發展難免會產生潛在的消極影響。

年輕一代需要導師

企業接班人的培養一直是民營企業家關心的問題。從全國範圍來看,經過多年發展後,民營企業的創立者都面臨著企業交接班的重大挑戰。

根據「新財富 500 富人榜」的數據,我國50 歲以上民營企業家佔比為 67%,這意味著近七成的中國家族企業需尋找接班人,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未來五到十年內,我國將有 300 萬家民營企業面臨接班換代的問題。

呂鵬表示,民營企業主的子女不願意接班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很多民營企業主已經接受這樣的現實,他們也會選擇聘用職業經理人,或是乾脆退出行業,這對於家族財富來說影響不太,但可能對於地方經濟發展或是就業會有不利影響。

中聯永亨集團董事長助理林惠斌表示,他在美國留學歸國之後一度不想接班,而是要去大城市找一份工作。如果作為家族企業接班人,就需要承受非常大的壓力。因為父輩們組成的領導團隊較為穩定,大多數技術骨幹出身,而他學的不是這個專業,想要對公司做出調整和改革將困難重重。

呂鵬則認為,年輕一代接班人中最缺的是導師,本來父母應該是這些「繼承者」們最好的導師,但他們和父母的關係常常陷入僵局,父母很難充當導師的責任。

因此,年長一代的企業家需要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來對待繼承者的改革和創新,做到「扶上馬送一程」。

林惠斌後來還是選擇了接班。父輩管理中存在人情化和固化,而他講究的是標準化、精細化。兩代之間有時在處理事務上會出現碰撞和摩擦。經過溝通之後,父親採納他的建議,進行了包括他父親在內的全員培訓。事後讓每位寫出培訓心得,加強溝通及時化解矛盾,同時也加強了制度建設和團隊建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