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上最具威脅的戰機被迫採取重大升級?

世界上最具威脅的戰機被迫採取重大升級?

談起B-2,它是世界上唯一現役的大型隱身飛機,是目前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也是最昂貴的戰略轟炸機。

B-2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低可偵測性,即俗稱的隱身能力,這能夠使它安全的穿過嚴密的防空系統進行攻擊。B-2的隱身並非僅局限於雷達偵測層面,也包括降低紅外線、可見光與噪音等不同訊號,使被偵測與鎖定的可能降到最低。

同時,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作戰航程可達1.2萬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則可達1.8萬千米。每次執行任務的空中飛行時間一般不少於10小時,美國空軍稱其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能力。

B-2的隱身性能可與小型的F-117攻擊機相比,而作戰能力卻與龐大的B-1B轟炸機類似,這使得其成為美軍不折不扣的王牌力量。但是,就是這樣的先進戰機,面對中俄正在不斷提升的導彈技術,不得不採取重大的升級。只能說,沒有永遠的領先,你一眨眼,可能對手早就把你甩在身後。

一、B-2的誕生正是源於美蘇爭霸

B-2綽號「幽靈」,是由諾斯羅普和波音公司聯合麻省理工學院為美國空軍研製的執行戰略核/常規打擊任務的低可偵測性飛翼轟炸機,它的誕生源於美蘇爭霸。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蘇之間冷戰正酣,蘇聯大力發展各種中遠程防空導彈和高空高速國土防空攔截機,例如S-200(北約代號:薩姆-5)中高空超遠程地對空導彈、S-300(北約代號:薩姆-10)全空域防空導彈系統和米格-25/31高空超音速攔截戰鬥機等。

為能隱秘的突破蘇聯防空網,尋找並摧毀蘇軍的洲際彈道核導彈發射基地和其它重要戰略目標,美國空軍提出要製造一種新的戰略轟炸機,強調突防能力,要求能夠避開對空雷達探測,潛入敵方縱深,以80%的成功率完成任務。為此,空軍擬制出了「軍刀穿透者」計劃,把隱身技術的應用列入了具體議事日程。

1975年,美國國防部所屬的「先進計劃局」出籠了一個代號為「哈維」的項目,落實到空軍,就派生出了XST計劃,即實驗、隱身、戰鬥計劃。在這一計劃中美軍工科研界首次提出了將隱身技術運用到飛機上的設想。

隨著隱身戰鬥機的投產,美國國防部和國會要人也開始接受了「隱身轟炸機」這一概念,並於1977年正式批准了空軍提出的研製這種飛機的申請報告。1978年卡特政府秘密授權啟動隱身轟炸機項目,命名為先進技術轟炸機(ATB),這就是B-2隱身戰略轟炸機的最初名稱,旨在研製可以取代B-1A的轟炸機。

1981年1月20日,里根總統當選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里根政府加大了國防投入,足以支持包括新型戰略轟炸機在內的幾個軍事研究項目。1981年10月2日,里根總統宣布開始戰略現代化項目(SMP),購買100架B-1B。而ATB也作為SMP的一部分展開秘密研製,當時預計總需求量多至132架。只有少數內部人士才知道當時美國空軍正在同時進行兩種戰略轟炸機的研製。

在研製單位層面,1981年,洛克希德公司獲得了軍方的研製合同,並很快拿出兩架全尺寸XST樣機,初步證明了隱身技術應用在飛機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這就是現在的B-2。

1989年7月,B-2原型首飛。1997年4月,第一架B-2交付。目前B-2有三個型號,1993年12月交付的Block10型,1995年交付的Block20和1997年的Block30。目前美軍正在大幅度改善B-2的常規高精度打擊能力,並逐步解決隱身設計所帶來的維護問題 。

B-2一共只生產21架。每架B-2造價為24億美元,若以重量計,B-2的重量單位價格比服役時值的黃金還要貴兩至三倍。這是為達到性能最佳的代價,絕對的大寫的土豪!

二、B-2無可比擬的優異性能

B-2是美國「三位一體」戰略力量的主要機種之一,綜合作戰效能高,能利用自身隱形的特點,在執行作戰任務時通常不需要護航和壓制對方防空系統的支援飛機。

B-2載彈量大,航程遠,隱身性能卓越,兼有高低空突防能力,能執行核及常規轟炸的雙重任務。最令美軍驕傲的就是B-52的遠程續航能力和令人生畏的大載彈能力,由於B-52升限最高可處於地球同溫層,所以綽號「同溫層堡壘」。

B-52航程遠,可以高空、高亞音速執行戰略核轟炸任務。雖然B—52在高科技技術面前已經落伍,但其航程遠、載重量大和價格便宜等優勢,加上實戰經驗豐富等優點,深得美軍青睞。而新一代轟炸機由於成本技術等等問題,總不能完全替代B-52轟炸機。

具體的載彈量如下:B-2轟炸機的兩個旋轉彈架能攜帶16枚AGM-129型巡航導彈,也可攜帶80枚MK82型或16枚MK84型普通炸彈或36枚CBU-87型集束炸彈,使用新型的TSSM遠程攻擊彈藥時攜彈量為16枚。當使用核武器時可攜帶16枚B63型核炸彈。此外AGM-129型巡航導彈也可裝載核彈頭。

2002年2月B-2增加了使用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JASSM的能力。外翼段內部的大多數空間被油箱佔據,發動機艙之間的機身下方並列布置了兩個大型彈艙,每個彈艙可掛載波音研製的先進旋轉掛架,可掛載8枚908千克級彈藥,也可安裝兩個炸彈掛架組件以掛載常規彈藥。經過航電與裝備性能提升後的B-2A可以攜帶AGM-154聯合距外武器和GBU-28型5,000磅激光制導炸彈;此外,也可以攜帶AGM-158聯合空對地距外導彈。

B-2A機載雷達為AN/APQ-181相控陣雷達,休斯公司製造。這種相控陣有2個雷達天線陣列,特點是不需外加旋轉或搖擺天線,只通過信號陣位的改變和組合,可對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進行掃瞄。它的工作頻率在12-18GHZ,旁波瓣小,抗電子干擾能力強。

其工作模式共有21種,最突出的是合成孔徑雷達工作模式和反合成孔徑雷達模式。前者主要用於掃瞄陸地地貌,可清晰地獲取161千米距離內地表的掃瞄圖像,供飛機對地面目標轟炸時使用;後者則主要用於識別和捕捉海上目標,最遠有效距離可達128千米。另外還可讓B-2A轟炸機使用地形匹配和地形規避技術,使其能貼地低空突入敵方空域去遂行轟炸任務。

三、B-2的幾次亮相

B-2轟炸機第一次投入實戰是在塞爾維亞的科索沃戰爭,這是投入服役十年後的第一次出戰。當地時間1999年5月7日夜間,北京時間1999年5月8日,橫跨大西洋到達歐洲,並首次投入實戰的B-2轟炸機使用三枚精確制導炸彈直接擊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當場炸死來自新華社的邵雲環、《光明日報》的許杏虎和朱穎三名中國記者,炸傷數十人,造成大使館建築的嚴重損毀。

其中一枚JDAM未當場爆炸,直到五年後才由塞爾維亞方面取出銷毀。之後中國方面認為這是一次蓄意的轟炸,可能是對中國此前反對北約轟炸南聯盟的報復,因此向美國提出強烈的抗議,北約解釋這是誤炸。

2003年3月,B-2投入伊拉克戰場,一架B-2在28日夜首次實戰投放了兩顆2130千克的新型EGBU-28制導炸彈,炸毀了巴格達市內位於底格里斯河畔的一個通訊塔。這是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最大的炸彈。

EGBU-28有全球定位/慣性導航和半主動激光全程的雙模製導模式,比以往的JDAM炸彈更為先進。EGBU-28既能有效摧毀大型堅固目標,也能盡量減少附帶殺傷。

在伊拉克戰爭期間,B-2不加油航程為11119千米, 已有兩架轉場到印度洋上的迪亞戈·加西亞美國空軍基地,從該基地起飛轟炸伊拉克不需要進行空中加油。

2008年1月,美空軍第393遠征轟炸機中隊機組人員駕駛B-2轟炸機從埃德森空軍基地出發飛行了將近24小時,充分展示了B-2的全球到達能力。

2008年2月23日,一架編號89-0127(命名為堪薩斯幽靈號)在美軍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時墜毀,機上兩名飛行員平安獲救。調查顯示B-2轟炸機在起飛前,24個感測器之中的三個感測器被水汽損傷,測得錯誤的大氣資訊,導致飛控電腦錯誤計算起飛所需的飛行速度和上升角度。儘管機上兩名飛行員試圖修改錯誤資訊,但並不成功,飛機隨即沖向地面爆炸起火。

2010年2月,B-2轟炸機(編號:88-0332)華盛頓幽靈號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地面啟動時四台發動機中的一台發生火災,同時損壞了發動機艙和其他部件。這架B-2於2014年1月9日修復完成重新入役。

2013年3月28日,美國空軍派出兩架B-2隱形轟炸機前往韓國參加韓美聯合軍演。這是美國首次派遣可攜帶核武器的B-2隱形轟炸機赴朝鮮半島進行實彈演習。

這兩架飛機從密蘇里州的懷特曼空軍基地起飛,在「單次連續任務」中往返飛行1.3萬英里,在韓國的目標範圍內投下模擬彈藥。這次演習激怒了朝鮮,並促使平壤發出了在核武器的輔助下發動一場「全面戰爭」的威脅。考慮到朝鮮已被B-52轟炸機參演所激怒,使用隱形轟炸機將進一步加劇與平壤的緊張關係。

四、感受到中俄的威脅

早在2009年2月,美國《武裝力量雜誌》刊登了諾斯羅普·格魯門分析中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伊舍伍德的文章。文章稱,中國和俄羅斯正在發展一系列先進武器,這些武器能夠壓制美國的海空力量投射。

尤其是中國已經制定了「殺手鐧」概念,設想利用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打擊附近的美國基地和海軍力量組成,利用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和戰鬥機來保護來保護本土,破壞美軍在亞洲的存在。

俄羅斯為加強防衛也將其兵力集中部署在東歐邊境,這要求美國與歐洲盟國重新部署在俄外圍戰鬥部隊的位置,不過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下一代遠程打擊系統為美國提供了更廣泛的選擇。

同時,諸如朝鮮與伊朗等較小的國家,為反制美國的武力威脅,也決定部署類似的「驅逐系統」。這些地區性國家沒有足夠的資源部署與美國相同戰力的防空、彈道導彈或海上力量。不過,可以預計它們的綜合實力仍會對美國構成挑戰。一旦這些國家在核武器領域投入大量資金並取得重大突破,就會對美國的軍事能力行為威懾。

為此,美國軍事計劃者正審查最近國防部就遠程打擊系統作出的相關決定。2001年,五角大樓決定不再加購B-2轟炸機,五年之後,其又決定加速研發下一代遠程打擊系統。

如果這一計劃得以繼續進行,指揮官將獲得一種強大、增效、高價值的武器系統;未來的美國總統將獲得一種戰略工具,來提高敵軍的作戰代價。如果不繼續的話,未來當美國面臨破壞性威脅時,未來的美國軍政領導人的選擇範圍就會被大大縮小。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2008年8月俄羅斯入侵喬治亞之後,美國總統希望美軍能夠迅速做出軍事回應,但美軍卻無力這樣做。唯一能夠迅速發動軍事攻擊的是美軍的B-2隱形轟炸機機群,但這支力量卻還不到美國空中力量的0.5%。

小規模的轟炸機力量意味著美國可以聲討,但不能採取重要的軍事行動,以阻止俄羅斯入侵或預防衝突擴大。由於只有16架可作戰的轟炸機,所以美軍的B-2轟炸機每天只能執行一兩次任務,打擊80至160個目標。

目前,世界上30多個國家擁有射程超過1000英里的彈道導彈。另外,全世界範圍內存在著7.5萬枚巡航導彈,對美國海基與陸基空中力量產生了巨大的威脅。美國未來的敵對領導人不會再像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奇或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那樣,允許美軍在其邊境集結軍事力量。這樣一來,美軍將被迫退到對方火力射程之外,嚴重限制了其利用短程飛機提供作戰支持的能力。

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在下一代遠程打擊系統出現之前,美國目前能做的只有升級現有的B-2隱形轟炸機。

況且,人們普遍認為現代防空系統能探測多種隱身飛機,因此讓B-2作戰狀況更加複雜。俄羅斯最先進的S-300和S-400防空飛彈便是利用先進技術的防空系統,目前俄軍還打算研製S-500新型防空導彈系統,來擊中200公里或更遠距離以外的隱身目標。

B-2轟炸機從設計伊始就要用來對付蘇聯防空系統。按照設計要求,B-2 要在敵方空域內作戰,執行攻擊任務後返航,這一切都要在敵方毫不知曉的情況下進行。這種行動的目的是摧毀敵方的防空系統,為執行攻擊任務的其它隱身性能較差的戰機開闢一個「空中走廊」。

而B-2採用上世紀80年代研發的隱身技術,不太能有效對付現有的和即將出現的最先進的防空系統,因為更新型、集成度更高的防空系統使用運算速度更快的處理器、數字聯網和更多樣的探測頻段。

五、B-2的升級之路

其實,B-2早在新世紀之初就斷斷續續開展了數次升級。

首先從機庫開始。2002年8月美國空軍決定僅購5個B-2「前線部署掩體」,以確保在前線基地保護B-2脆弱的隱身塗料。這種掩體採用骨架式充氣蒙皮結構,內部寬大,長76.2米、寬38.1米、高16.76米,可以承受每小時177千米的大風,及沉重的積雪壓力。內部裝備有空調、增濕器及其他設備,環境可控,從而可保持在B-2敏感的塗料可承受的範圍內。

美國空軍要求這種掩體便於運輸,可以快速安裝和開啟。前線部署掩體還將作為B-2的半永久機庫使用,這為B-2的保存和出動都提供了較大便利。

2003年6月,美國空軍計劃按照B-2超地平通信計劃,在B-2轟炸機上增裝Link-16 數據鏈。應用Link-16數據鏈數據,將令B-2駕駛員實時獲知飛機所處位置。

同時超地平通信包,還具有和Harris生產的通信衛星PRC-117無線電台的介面能力,支持FalconView系統軟體的介面能力,接收戰術數據鏈J(6016B)和3011 App. A協議能力和接收GPS的位置與時間信息等能力。

2004年8月,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官員表示將向懷特曼空軍基地交付首架具有新隱身塗層的B-2轟炸機,這標誌著B-2的隱身和雷達改進工作達到關鍵里程碑。隨後,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又陸續對另外的19架B-2進行同樣的隱身改進,大約一年改進3架。

用於B-2飛機的新塗層是一種名為「交變高頻材料」的新型耐久性塗層。這種塗層噴塗在轟炸機外表面有口蓋(維修入口)的壁板處,大約90%可移動蒙皮壁板使用這種材料,使用這種材料可減小縫隙尺寸、避免反射雷達信號。

2014年秋,B-2飛機開始安裝新的有源電子掃描天線雷達(AESA)。

2004年12月,在俄克拉荷馬州廷克空軍基地,E-3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飛機(AWACS)機隊與該基地的全球力量轟炸機聯合試飛工作隊聯合對B-2A隱身轟炸機實施Link-16數據鏈綜合驗證試驗。

Link-16數據鏈以高速率安全地傳輸數據信息並具有抗堵塞能力,可使飛機,即參與者與正在視線內飛行的其他飛機傳輸和共享數據。Link-16可在指揮控制系統與飛機、導彈等武器系統平台之間以及在各作戰單元之間傳輸各種戰術數據信息,有效連接信息源、指揮控制中心與武器系統平台,實現戰場資源共享。

Link-16數據鏈最大的優點是,如果鏈路中的一個參與者被摧毀或失效,整個數據傳輸系統不會因此崩潰。B-2A是首個安裝Link-16數據鏈的轟炸機型。

2006年4月,B-2轟炸機開始使用交變高頻材料,這顯著地降低了B-2的每飛行小時平均維修工時,使飛機的可出動率保持在2/3以上。為提高B-2機隊的能執行任務率,B-2系統小組的一個主要工作就是去除膠帶式口蓋縫隙密封和接合件,以交變高頻材料取代它。

2007年1月2日,美空軍轟炸機主管稱,空軍為B-2隱身轟炸機安裝了改進的炸彈掛架,使攜帶500磅的炸彈數量從16枚增至80枚,增加了400%。同年7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宣布,該公司已經著手研究為美國空軍的B-2隱身轟炸機裝備新型的30000磅(13620千克)級鑽地彈。裝備這種武器後,B-2將有能力摧毀地下深處的堅硬目標。

2008年7月,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用奔騰級(Pentium-class)霍尼韋爾公司的綜合處理單元(IPU)升級B-2轟炸機現有的 256Kb級的晶元處理器,改進後的FMS的處理速度可以達到1Gb/s。一旦這種處理器和帶有光纖通道界面的新磁碟安裝之後,就能夠對B-2轟炸機的武器與感測器系統進行一系列升級。

2010年1月,美國空軍利用B-2A隱身轟炸機完成了一次使用人造混合燃料飛行驗證。美國空軍可選燃料驗證辦公室主管Jeff Braun透露,此次驗證過程中,一架B-2從Whiteman空軍基地起飛完成了一次訓練。

2011年,美國空軍授予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一項價值4670萬美元的B-2轟炸機通用甚低頻接收機增量工程製造和發展合同,合同要求該公司為B-2轟炸機開發一種VLF通信系統,包括接收機、天線和人機介面顯示器等,以使B-2在執行遠程任務時,能與本國指揮機構進行通信。

2016年9月,B-2轟炸機進行彈射座椅的更新,以及其他裝備的升級,使這型多功能轟炸機能夠保持科技優勢,至少服役到21世紀的50年代(2050年)。

2017年2月,美國空軍已經開始測試升級的的B-2隱身轟炸機,測試包括新型感測器、軟體、電子設備和雷達技術。

據國防部長辦公室發布的一份操作測試及評估報告說,升級內容包括使用先進的數字電子支援措施(ESM)及相關軟體組件改善天線性能,目的是把新技術與現有B-2轟炸機的航空電子設備融合起來。

其中,這次B-2的升級重點是防禦管理系統(DMS)被升級成DMS-M系統,旨在幫助維持轟炸機的自身隱身功能以及增加防禦新型威脅的能力,DMS-M系統將用於提供B-2轟炸機對抗21世紀威脅的能力。這次升級意在告知B-2機組人員敵方防空系統的位置,以便他們能在高風險空域進行及時規避和機動。DMS-M用於探測來自敵方防空系統的雷達信號,並向B-2機組人員提供更快的任務策劃信息。

DMS-N項目於2016年獲得授權,並進入採辦過程的工程與製造研發(EMD)階段。在EMD階段,將有3架B-2飛機得到升級,該項目計劃在2019年進入批生產。

美國空軍預期將花費近10.84億美元來建造四個B-2DMS-N單元,並希望投資8.3億美元採購另外的16個單元。這次升級後,美空軍B-2飛機將伴飛新一代隱身轟炸機B-21「突襲者」,B-21計劃於21世紀20年代中期正式服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將君 的精彩文章:

TAG:墨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