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語堂:半字哲學,悠閑生活,享受人生

林語堂:半字哲學,悠閑生活,享受人生

最有格調的國學微刊

林語堂曾經講過一個笑話:

一人將由地獄投身到人間,他對閻王說:「要我做人,須答應我的條件。」

他接著說:「我要是宰相兒、狀元父。家宅四周有一萬畝田地,有魚池,有果實;一個美麗的妻,一些妖艷的妾,她們都待我很好。要滿屋金珠,滿倉五穀,滿箱銀錢,而我自己則要做公卿,一生榮華富貴,活到一百歲。」

閻王說:「如果世間有這種人可做,我便自己去投生,不讓你去了。」

在林語堂看來,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天性,但是稍有人生閱歷的人都知道,世上沒有完美,生活大多數時候是艱難困苦的,就算是物質充裕,也免不了精神煩惱。

林語堂說:「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所以人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下,通過智慧讓自己獲得快樂,林語堂把這稱之為「生活的藝術」。

半字哲學

林語堂倡導「半字哲學」,認為一個智慧聰明的人應該是一個「半玩世者」,當生活頗為逍遙自在,可是不是完全無憂無慮的時候,人類的精神才是最快樂的,才是最成功的。

林語堂引用清人李密庵的《半半歌》來說明他的這套人生哲學: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

半中歲月盡幽閑;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

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

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僕半能半拙;妻兒半朴半賢;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

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半帆張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

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

林語堂的「半字哲學」來源於儒家的「中庸」和道家的「清靜無為」,吸取了傳統文化的精髓。

林語堂說:「『太上忘情』雖然好,最妙還是『未能忘情』,最合人生。太上忘情,高是高了,人生就未免乏味。」

入世又能超脫,洞察人世又充滿人情味,這是林語堂眼中智慧的人的形象。

悠閑生活

林語堂崇尚悠閑生活,認為「須有豐富的心靈,有簡樸生活的愛好,對於生財之道不大在心,這樣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悠閑的生活。」

他舉了南宋詩人白玉蟾作為悠閑生活的代表。

白玉蟾把他的書齋題名為「慵庵」,「慵」是懶散、閑適的意思,並這樣描寫他的生活:

丹經慵讀,道不在書;藏教慵覽,道之皮膚。

至道之要,貴乎清虛,何謂清虛?終日如愚。

有詩慵吟,句外腸枯;有琴慵彈,弦外韻孤;

有酒慵飲,醉外江湖;有棋慵,意外干戈;

慵觀溪山,內有畫圖;慵對風月,內有蓬壺;

慵陪世事,內有田廬;慵問寒暑,內有神都。

松枯石爛,我常如如謂之慵庵,不亦可乎?

可見,悠閑的生活,就是清風明月的大自然,恬淡自如的心境,自得其樂的胸懷,林語堂形象地表達為:「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

享受人生

林語堂有一次開玩笑說:「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安裝有美國的水電煤氣等管子,有個中國廚子,有個日本太太,再有個法國的情婦。」

林語堂的享受人生,就是利用一切現有的條件,從當前的生活里,尋找出美和快樂,這種快樂和物質有關,但更多是精神上的。

林語堂明確地說人生的目的就是「享受人生」,在那個「革命」「救亡圖存」的時代是很受指責的,其實他提倡的享樂並不頹廢,大自然和藝術之外,他更重視家庭生活的天倫之樂。

林語堂說:「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林語堂在他同時代的人物中,夫妻和睦,相伴終身,其樂融融,是極少數有溫暖家庭生活的幸福者。

林語堂反對給苦難以一種道德的含義,他痛恨偽善,他只是想告訴我們:快快樂樂地活,舒舒服服地過,沒什麼罪過。

轉載須註明來源出處

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雲在青天水在瓶:一無所求,才會無所不有
好人不怨人,怨人是惡人;賢人不生氣,生氣是愚人
南懷瑾:《心經》中隱藏的神奇密碼!
莊子:一事精緻,足以動人;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上善若水常處下,消災解難有8要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