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上海到富春江邊,她送給女兒一個365天沒有霧霾的家

從上海到富春江邊,她送給女兒一個365天沒有霧霾的家













「以後我還想經常來這裡!」




一手拿著幾根剛摘下的蘆葦花,一手牽著女兒小糯米,我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這樣活潑的她了,心裡想著「好好好,以後經常來。」




身處在桐廬的一片山林之中,遠處是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里的富春江,我忽然意識到,或許這裡就是我將來想要的生活的樣子。







自古這裡就是文人雅士頌詩比能之地。一句「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盡把桐廬美景攬懷入。




而我和桐廬的緣分,就要從一杯茶開始。





 在 桐 廬 我 給 了 女 兒 一 個 家 



 掃 描 下 方 二 維 碼 或 點 擊 閱 讀 原 文 了 解 詳 情 









我是陳琳,一個生活美學實踐者,熱愛茶與花相伴的日子。




2003年,那時因為品牌文化運營工作的需要,結識了台灣當時非常有影響力一批美學茶人、花藝及香學的前輩老師。




也就在那個時候兒時喝茶的味覺記憶,重新被喚醒。






閩南人喝茶,喝的多是工夫茶,兒時的記憶,都是走家串門的那杯茶,人與人的交往,也早已是一杯茶湯的定格畫面。




可是,接觸過很多的台灣美學茶人、花藝和香學前輩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插花、焚香、喝茶可以這麼美!甚至,他們的每一件器物,每一個動作,都讓我著迷。




早年的時候,台灣的東方文化的現代推廣是最值得學習和參訪的對方。那時國內還沒有效仿的時候,甚至茶還沒有那麼多形式的時候,每一樣都很吸引我。




潛移默化中,這樣的喝茶方式讓著迷,我開始研習喝茶,在國內探訪茶山。




而且,每次探訪,身上多半會帶一把花剪刀,剪幾隻山野的花枝,隨時布上一份簡約茶席,一來二去竟成了我每次到訪茶山的習慣。



桐廬就是其中之一。





其實,桐廬這個地方除了讓人痴絕的山水,還有名山明水早就的當地茶文化,這裡不僅是茶文化的發祥地,從唐朝起,還是重要的產茶區。













第一次到桐廬,是因為一次家庭出遊的機會。




「當日復一日的忙碌變成一種習慣的時候,生活也就離你遠去了。」為了不過上那種一眼就望到頭的日子,有了小糯米之後我會經常帶她出去看看。




我把目的地選在了距離上海不遠的桐廬,那裡有讓文人雅士稱頌的山水,也有我想要探訪的茶田。







對於從來都沒有來過桐廬的我來說,它是陌生的,關於它所有的印象全都停留在那幅《富春山居圖》的畫里。




可是,當一幕幕似曾相識的山水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的心卻顫了一下。





當山裡雲霧飄渺的時候,一個枯瘦的老樹、一葉小船,像極了畫上的景色。




在青龍塢的山裡,有一座爬滿青苔的石橋,雨水淋過它石頭的表面,留下了很多斑駁的痕迹,我猜不出它的年歲。




橋頭剛好一棵古樹,不偏不倚地「俯下身子」,伸出一條枝幹,而我走在橋上,這畫面像極了《富春山居圖》中的一幕。




「從畫里走出來的」大概就是用來形容這裡的吧!





就是這座橋,還有這棵樹




更讓我喜歡上這裡的原因是,在一處密林的山谷,我遇到了一片野茶林。對於我這個滿世界尋茶的人來說,這種意想之外的驚喜難以用言語表達。




只知道,那個時候有種說不清的感覺,

讓我想留在這裡,歸隱山林







比我更開心的應該就是女兒糯米了。




從城市一下子來到這個山水痴絕的大自然里,她會好奇地去撥弄每一根花草,有時會好奇地用鼻子湊上去聞一聞,接著天真地抬起頭問我: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我彷彿明白,人和自然之前像是存在著某種本能的聯繫。只有在自然里,人才能回到最真實快樂的狀態。







以至於後來回到城市,我還會情不自禁地想,今天山裡會是怎樣的一幅畫?是晴空萬里,還是雲霧繚繞?是花朵初放,還是落葉繽紛?




人一旦開始對一個地方戀戀不捨,那就差不多到了在那裡安家的時候了。




於是很自然地,我有了在這裡造一所房子的念想,為了我的歸隱夢,也為了給糯米一個山裡的家。














有了第一次的到訪,很快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一次次,我們把夢想中的房子的輪廓越描越清晰。




最終,在距離富春江不到10公里的青龍塢的山谷里,我們住了下來。





我們為這個山裡的家起名「潛廬」。「潛」,源自陶淵明先生的名字和詩歌,意指靜心、隱居。「潛廬」則代表著我們希望一切更為自然的生活方式融入這裡。





潛廬位於群山合圍中,


小小的房子,謙遜低調,


像是一直就在這裡,等著我們。


隔著一條小路,


我們有一大片院子緊挨著小溪。





至於房子,我們想它應該是,


從大地上自然生長出來的房子,


一個溫和、謙遜,


與群山、小溪溫潤相處的房子。





想讓房子看起來像是一座從自然里長出來的房子,所以在設計上我們用了很多自然的劣土、竹子、卵石,這些大自然里的材料,最懂大自然的脾性。




這個臨近溪水的院子里,長著野板栗、野柿子,還有大叢大叢的蘆葦,不用可以去雕琢,一切都是剛剛好自然而然的樣子。





潛廬周邊大片大片的蘆葦叢




在山裡住,最需要強調的是居住和活動的景觀性。




一樓的公共空間建築立面是大面積的落地開窗。公共區域有餐廳、酒吧、兒童遊樂區。完全對外開敞,可以看到院子里孩子在草坪、沙坑裡面玩耍嬉戲。




「開軒即解顏,日日面青山」,二層大面積開窗設計,與山趣相擁。




潛廬公區效果圖,公區將來也是藝術展示空間




房間的設計同樣注重景觀,


每一個房間都可以看到周圍的山景。


房間的設計是,


讓人舒服的禪意中式風格。


住在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畫里,


眼前是連綿的山色,


想想都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潛廬房間設計效果圖




將來,這裡一共會有12間客房,分別以12個月份命名。




起初,我想給糯米一個山裡的家,所以在設計的時候每個房間都有一個懸掛的鞦韆,每個房間還有專門小寶寶睡覺的床榻,還可以給小朋友不止地毯、玩具。




當然,這些還不是全部。




房子的屋頂我們設計了事業極好的露台,山裡所有的風光都可以盡收眼底。南側的溪水邊還會有大面積的戶外活動空間和無邊泳池。




不管在哪裡,都可以陪孩子度過一段難得的山中生活。















四季更迭,落葉流水,已經有多久我們沒有傾聽過一片葉子飄落的聲音。帶著糯米去過山裡之後我就常常在想,人與自然的關係才是最舒服自在的。




以前,糯米生活在上海的日子裡,只要遇上霧霾就會幹咳,神奇的是,只要她一到山裡自然而然就好了。




更重要的是,她現在也比之前更活潑了。







而我,會陪著她住到這片山水之中,面對著溪水,喝茶靜思。所謂一水一心,茶清自在,我想大概就是這種狀態。




所以,這一次我想通過眾籌的形式找到更多和我一樣喜歡喝茶,喜歡沉浸在自然之中的人,我們一起發現生活之中的另一種美。




有的時候我們越長大心卻越來越堅固,只有回到自然之中才能回到它最柔軟的狀態,把心安頓了,才能不浮不躁。







生活不是永遠地狂奔向前,


回到自然之中,


哪怕一壺茶,也是一種修行。






富春江畔,相見「潛廬」


 

??  陳 琳 






  請 點 擊  閱 讀 原 文 進 入 開 始 吧 網 站 後 


  選 擇 相 應 回 報 支 持 故 事 講 述 者 陳 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人一城 的精彩文章:

回到千里之外的家鄉,他用舌尖上的一抹辣,讓遊子一秒回味起小時候的味道
誤入餐飲「歧途」,他卻越走越遠。把五個國家的美味裝進誠品,只因東南亞的香草過於醉人
告別快樂男聲舞台,他不做歌手,跑去開了一家能玩著賺錢的酒吧,裡面居然藏著300㎡泳池
十年前的一見鍾情讓他從公司高層變成了水泥花匠,不但尋回了丟失的古法工藝,還把水泥做成了高顏值紙鎮,書立……排隊兩個月才能買到!

TAG:一人一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