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從孩子出生到2歲,90%的媽媽都會犯這10個錯!

從孩子出生到2歲,90%的媽媽都會犯這10個錯!

養育一個孩子不容易,讓孩子健康成長也不容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心累的應該是媽媽和老人了,其中新手媽媽還有所謂的有經驗的老人,會比較容易進入育兒的誤區,新手媽媽是因為不太熟練,老人則是被以前的育兒經驗所干擾。

所以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身體非常累,還會因為育兒理念不同,而產生家庭衝突,導致心累。

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帶孩子的事情稍微輕鬆點,在這裡總結出10個最容易掉入的育兒陷阱,大家不妨看一眼,如果有就改正,沒有就看看也挺好!

好了,我們開始進入正題。

孩子應該多喝乳酸菌飲料,這樣促進消化和吸收(錯!!!)

很多媽媽都認為乳酸菌飲料具有促進寶寶腸胃系統蠕動的效用,所以覺得給寶寶喝乳酸菌飲料可以促進消化,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真實的情況是,寶寶現階段消化系統是不能喝這種類型的乳酸菌飲料的。

關於這一點,相關專家曾經做過相關的實驗,實驗的數據顯示,300ml可樂的含糖量若是以塊來計算的話,是8塊,但300ml的乳酸菌飲料,其含糖的量以塊來計算的話是11塊。

我們市面上看到的乳酸菌飲料當中雖然含有乳酸菌的成分,但是在運輸和保存的過程當中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因為方法不當而使益生菌丟失活性或者直接死掉,所以寶寶喝到的乳酸菌飲料有很大的可能性只是一些含糖的添加劑而已,所以促進消化、調解便秘以及緩解腹瀉的功能不僅沒有,還讓寶寶攝入了一些不好的物質。

所以,給寶寶和乳酸菌飲料=喝糖水,乳酸菌飲料能不喝就不喝。

寶寶發燒了要捂汗(錯!!!)

我們大人有的時候發燒感冒,蓋個被子捂出汗來,第二天差不多就好了,所以很多人也認為,孩子發燒要多蓋被子捂汗,這樣孩子能好得快點,但是這樣的做法對於孩子來講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曾經有兒科醫生分享了這樣一個案例:他接診的一個寶寶囟門凹進去3公分。詢問後就是因為發燒,捂汗,寶寶身體快速脫水導致的,經過醫生的治療,孩子雖脫離危險,可最後還是落下神經系統的後遺症。

寶寶發燒最可怕的不是發燒本身,而是因為錯誤認知而導致的大量出汗。

寶寶體量小,身體內的水分本身就不多,若果發燒的時候採用捂汗的做法會讓寶寶在很短的時間內大量出汗,若是這個時候在水分補給不及時,就會出現脫水的情況,脫水進一步發展就會使腦細胞脫水,即使後期能夠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也會留下永久性的損傷,得不償失。

所以,寶寶發燒超過38.5可以吃退燒藥,嚴重情況必須去醫院,不帶猶豫的,千萬別再給寶寶捂汗了!!!

寶寶睡的越多、越能長高(錯!!!)

媽媽們都知道,寶寶的睡眠非常重要,有增長智力,提高免疫力,促進生長發育等等效果。

很多媽媽都恨不得讓寶寶晚上八點就睡覺,睡得越多越好。專家說:真!不!會!能影響寶寶發育的睡眠因素只有兩個:固定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時長。寶寶不怕睡得少,關鍵看狀態!

越小的寶寶睡眠時間越長,隨著寶寶逐漸長大,睡眠時間也在逐漸減少。

所以,只要寶寶白天精力充沛,精神好食慾好,身高體重正常增長,就說明TA的睡眠是充足的。(寶寶的睡眠時間情況與下列表格中的數據相差一到兩個小時都屬於正常現象)

耳朵進水了用棉簽(錯!!!)

在現實的生活中,寶寶的耳朵會因為洗澡、游泳等情況進水,寶媽在這種情況的時候通常第一個反應就是用棉簽把水弄乾!

在這裡注意了,若是寶寶耳朵進水處理不當,很容易引發炎症甚至影響寶寶後期的聽力發育!!

寶寶耳朵進水,如果用棉簽來處理,會把水帶入更加深層次的位置,而棉簽的頂端滑入內耳耳道,會引起來耳道發炎,若是不慎,還會刺傷鼓膜。

寶寶耳朵進水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這樣的:

1、先用乾的毛巾或紗布,把寶寶耳朵外耳廓的水全部蘸干,然後再輕輕地將乾淨的棉球放進寶寶的耳朵里,但不要把棉球使勁兒往裡面塞

2、讓寶寶的頭向入水一側傾斜,讓棉球自動把水吸出,等棉球潮濕後就將它拿出來

PS:如果經過緊急處理後仍沒有好轉,寶寶依然覺得不舒服,那麼家長應該帶寶寶去醫院,找醫生做專業處理。

用礦泉水沖奶粉(錯!!!)

因為對健康的重視,家庭用水開始往礦泉水、純凈水等方向走,但是用這種水給寶寶沖奶粉,是不可取的。

礦泉水中有很多礦物質含量,若是給寶寶長期飲用的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加大患腎結石的風險。除此之外,寶寶還會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癥狀,營養物質的吸收也不太好。

純凈水則恰恰相反,水中不含任何礦物質,寶寶長期飲用會導致身體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容易生病!

所以,媽媽應該用煮沸、冷卻後的白開水,或選擇低鈉淡礦化度的母嬰水,給寶寶沖奶粉。

添加輔食後不喝奶了 (錯!!!)

很多媽媽認為輔食就是寶寶的一頓飯,開始吃輔食了,就可以減少喝奶的量。甚至有些寶寶在一歲半時就幾乎不再喝奶,其實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寶寶在一歲半以前,奶是寶寶的最主要營養來源

3歲前的寶寶,每天至少三分之一的能量是通過奶來獲取的。

奶及奶製品中的鈣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是兒童鈣的最佳來源。所以添加輔食後,寶寶每天仍需攝入足夠的奶量。

所以,6~12個月的寶寶,必須每天保證800ml的奶量,1歲以上,每天不少於400至600ml的奶量,1-3歲的寶寶,也要每天500ml的奶量。

小寶寶要喝鮮榨果汁(錯!!!)

寶寶太小不能自己吃水果,媽媽就用各種原汁機、破壁機給寶寶鮮榨果汁、果泥,覺得既有水分又有養分,兩全其美,其實大錯特錯!

「一歲以下嬰兒禁止喝果汁!」來自美國兒科協會(簡稱AAP)5月22日的最新指南!「根據更新的政策聲明,新鮮水果適合大齡兒童,因為它提供膳食纖維,糖比糖果少。」

所以,一歲內,最好不喝果汁,對於不滿一歲的寶寶來說,與完整的水果相比較,果汁沒有任何營養上的優勢!

高糖低營養會造成寶寶過胖或者營養不良。

孩子一旦接受了果汁的甜味,就不會再願意喝白水,養成偏甜的口味。

長期喝果汁會對寶寶的牙齒造成侵蝕,形成齲齒。

一歲以上能喝,但要控制量

寶寶滿了一周歲之後,可以適量喝一些果汁,但一定要控制量!

1~3歲的小寶寶每日喝果汁不要超過120ml

4~6歲的小寶寶每日喝果汁不要超過120~180ml

寶寶喝水越多越好(錯!!!)

很多媽媽都覺得寶寶和大人一樣,多喝水才能成長的更健康。但是,一歲以下小寶寶的腎臟功能是成年人的十分之一,嬰兒喝水過量,可是會造成「水中毒」!

正常情況下,寶寶該這樣喝水:

1. 6個月內的寶寶:沒有發燒或嚴重腹瀉的情況下,就不該喝水。母乳和配方奶粉中的水分,足夠了

2. 6~12個月的嬰兒:每天可以喝一點,寶寶想喝就喝,不想喝也沒關係

3. 1歲之後的嬰兒:1000ml/每10kg體重(含湯、奶、水)。

在基礎飲水量的基礎上,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出汗量、運動量以及天氣情況適當調整。

寶寶牙齒沒出齊,輔食越碎越好(錯!!!)

有的寶媽看小寶寶的牙齒才剛剛萌出,怕TA嚼不碎食物,就把輔食做的過細,有的寶寶甚至到了11個月,還在吃打成泥的食物,其實這樣做對寶寶沒好處。

總給寶寶吃流質或糊狀食物,咀嚼肌就不能充分發育,牙周膜軟弱,不利於牙齒的及時萌出,以及萌出後牙齒的排列。

不親自咀嚼的食物,可能讓孩子失去對吃輔食的樂趣,變得沒有食慾,也不利於味覺發育。

輔食太過細軟,影響口腔肌肉發育,還會影響寶寶說話。

所以,寶寶純粹吃米粉、各種泥,不要超過2個月。

8個月左右,寶寶可以開始喝粥了,最好是稠一點的粥,讓寶寶有東西可嚼。

10個月左右,寶寶可以開始吃小麵條、小面片、類的食物了,嚼起來更加有質感。煮的很軟蔬菜條也可以給寶寶啃了。

1歲左右,寶寶可以開始吃小餃子、小混沌類,甚至是燜得很軟的米飯。

寶寶一醒就要奶睡(錯!!!)

不少媽媽為了哄寶寶睡覺,就會讓寶寶含奶或奶瓶睡覺,對媽媽來說,這般哄寶寶入睡的方法不用費力氣。

但是許多媽媽不知道,這樣做會導致寶寶患上「奶瓶齲」,不僅影響寶寶的營養攝入,還會殃及恆牙生長,甚至引起面頜部畸形。

所以,盡量不要奶睡寶寶,如果一定得喝奶才能入睡的話,讓寶寶最後喝口水,清潔口腔和牙齒

有些時候,媽媽們會根據自己的一些習慣來帶娃,但是其實都是不對的呢!所以,媽媽們還是要經常了解一些育兒誤區,避免自己犯最基本的問題哈!

關注孕婦小助理,讓您不再因百度而迷茫!!還有專家在線答疑!微信號:yunfuzhul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孕婦小助理 的精彩文章:

晚上胎動頻繁睡不著怎麼辦 如何預防胎動頻繁
卸貨之後才知道養娃就是坑娘來的
寶寶補鈣的最佳時間,看看你補對了嗎
想要寶寶出生頭髮靚,孕媽要怎樣做?
這個季節一定要多吃它,孩子吃了有利於大腦發育哦

TAG:孕婦小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