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上交所施東輝:要吸納優質企業境內上市

專訪上交所施東輝:要吸納優質企業境內上市

今年,海外市場又見證了一波中概股上市狂潮,其中以互聯網科技企業風頭最勁。試想一下,如果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登陸A股,如今上證綜指的點位會是多少?

「中國股市如果要長期穩健發展,這其實還跟整個市場的產業結構有關。如今境內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還是由工業類、金融類企業佔據大頭,但是如果看中國在境外上市的公司,信息技術企業的市值比重跟金融、工業都完全是相齊平的。所以,國家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沒有很好地匹配起來,境內上市公司產業結構的變化也尚未在市場上充分體現,所以可能導致市場表現欠佳,當然這也跟提升企業競爭力相關。」 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施東輝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至於資本市場如何培育企業競爭力呢?施東輝認為無非就是三個途徑——一是提高資本數量,鼓勵上市公司進行持續大量的研發和創新方面的投入;二是優化資源配置,落後產業需進行淘汰,轉型或升級,同時吸納新興產業進入市場;三是設計激勵機制,進行不同股權結構的安排。他也提及,就交易量而言,上交所可以躋身全球前五,而最近上交所也在做一些專項行動計劃,來引導或培育企業提升其競爭力。

接受專訪當日,施東輝出席了上海交大中國企業發展研究院的「上市公司競爭力百強排行榜」(下稱「百強榜」)發布會。本次百強榜監測企業近3年,旨在挑選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中堅力量的百強企業,促進證券市場良性發展,提高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中國企業具備做大做強的基礎

過去幾年,中國企業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做大了,而施東輝認為中國企業也已經具備了做強、進而培育和發展全球競爭力的條件。

他將中國企業可以做大的有利條件概括為五部分:有錢,有人,有市場,有規模效益,有外部機遇。這五大優勢為我國企業培育全球競爭力帶來了有利條件。

「我國近五年來已經在逐漸形成一些全球競爭力的行業。對比五百強的企業收入跟所處國家GDP的規模,中國的經濟體量仍在不斷增加,中國龍頭企業的發展前景廣闊,因此企業競爭力具備相當大的拓展空間。」他稱。

除了做大,施東輝也認為,中國企業具備做強的競爭力。例如中國具備工程師紅利,「雖然人口紅利在慢慢消失,但工程師據統計有95萬人,這個數字可能是日本的五倍。」

此外,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到來,也將重塑企業競爭力。各種雲計算、大數據、機器人,在廣度和傳播速度上都遠遠超出前三次技術革命。

「中國在這些新技術的前沿,在起步或投入上,在很多方面都跟國際先進水平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以我們具有了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施東輝認為。

他表示,中國專註新技術革命的機遇,並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例如互聯網+、創新驅動發展、中國製造2025等等,「在這些新技術革命方面,中國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政府牽頭規劃,並進行超大規模的資本投入。佔據世界前列的技術如5G、核電、高鐵、量子通信、晶元、液晶面板等,都是由國家牽頭的超大規模資本投入實現突破,並慢慢實現進口替代,慢慢逐步佔領全球市場。在這種發展路徑下,我相信前沿技術的突破,對中國來說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事實上,中國式創新正迎頭趕上,中國研發支出佔GDP比例也迅速增長,逐步接近發達國家,特別是在專利申請的佔比上。此外,「所謂『獨角獸』,都是創業不滿10年、但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科技創新企業。中國企業在全球新興產業『獨角獸』中的比重提升非常明顯,在2013年時候甚至是0%,但是到今年,已經接近36%,逼近美國。」施東輝稱。

吸納更多優質企業境內上市

從更宏觀的角度而言,在新經濟下,資本市場如何助力獨角獸發展?如何真正形成健康的「慢牛」?

放眼歐美股市和港股市場,例如阿里巴巴、谷歌、蘋果、亞馬遜、騰訊等科技巨頭的崛起為資本市場注入了無限活力。截至今年上半年,FAAMG(即臉書、蘋果、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的首字母縮寫)市值佔到標普500指數的13%,也貢獻了今年40%的漲幅。

「現在各界形成了一個共識,即要把代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優秀企業留在境內上市,完善資本市場的產業結構。」施東輝告訴第一財經,他也是當年戰略新興板的提出者。

「對交易所而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我們之前就發起了新藍籌行動計劃,即挖掘兩類企業,一是新興行業的領軍企業,另一類則是正在進行轉型升級的傳統產業的藍籌企業,上交所這兩類企業提供上市服務、政策諮詢、投資引導,創造條件讓他們在境內上市。」施東輝稱。

另外,對於存量上市企業而言,也需要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優化存量公司的產業結構,通過併購重組吸引優秀企業進行轉型升級。

施東輝對第一財經說:「從2016年以來,上交所已經完成了160單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案例,總金額接近5800億元,典型案例有寶鋼、武鋼合併,國電電力與中國神華成立火電合資公司,這些都對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去產能起到積極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開始,外資配置A股的興趣加大,同時也在潛移默化間影響著市場的配置風格。

「這是一件好事,我們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結構較為單一,而一個好的市場的資金來源要多元化,才不會出現暴漲暴跌,」施東輝稱,「多元化的資金、風險偏好不同,可以形成良性的互動,外資偏好長線布局,而境內就比較偏好趨勢,當然這也沒什麼不好,只要各種力量能夠均衡,市場就能相對穩定。」

成長性、穩健性決定企業競爭力

除了產業結構的安排,中國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而成長性和穩健性則是判斷企業競爭力的兩大核心。

從交大的「百強榜」中也不難看出,企業市值集中在100億到500億元,市值在200億~300億之間的有25家上市公司。各界也普遍認為,上市公司第一目標200億元市值,而要到200億~500億則很難,再要到1000億元則難上加難,其中需要的則是不斷的研發投入、產業整合。

經過數據模型排列,大部分入榜企業已經是各行業龍頭,主要集中於通訊、汽車、食品飲料等目前高速發展的產業鏈上;受地區政策影響,榜單企業集聚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經濟活躍地區,顯示出這些地區具有較強的資本向心力。

施東輝提及,就研發強度(研發投入跟營收的比例)來看,全國企業的平均可能在10%左右,上市公司則要高出很多,將近10%的公司研發強度是超過了10%,接近於很多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此外,華為的研發投入強度在12%到15%。

此外, 「百強榜」的研究團隊認為,成長性更側重於企業的發展潛力和行業的發展前景方面,具體可體現在企業主營業務盈利指標的持續增長、公司治理的規範性、行業地位的領導性等方面。

而對於穩健性企業,通常已具備成熟的運營模式和管理制度,其行業地位穩固,盈利速度、業務種類、財務安全和治理結構趨於穩定不變狀態。鑒於上述特徵差異,成長性和穩健性的主要矛盾在於,是否具備確定性特徵。

研究團隊的首席專家、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教授夏立軍表示,結合企業歷史表現和未來發展前景,在長期發展階段,一家企業能夠同時體現出成長性和穩健性特徵,對於企業競爭力判斷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對西方社會而言十分重要的企業社會責任(CSR)也愈發在國內受到重視。12月1日,中歐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也發布中國首份《A股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2017》。2017年1~5月,滬深兩市共計792家(近四分之一)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自己的2016年CSR報告,企業捐贈均值為568萬元,中值僅為41.5萬元,捐贈水平不均衡,公司間差距較大。

「百強榜」名單

責編:於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保千里危局:董事會失控結出「惡果」,年底到期債務是賬面資金3倍
民企接班人調查:最大難題是「不了解國情」
特朗普政府周五要關門?國會醞釀臨時撥款措施救急
凱石陳繼武解析資管新規:信用吸金模式已非主流
年末流動性面臨「大考」,場內貨基集中度迎強監管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