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一位17歲出家的比丘尼,卻做出世界上最高貴的料理,5000萬人因她而吃素…

一位17歲出家的比丘尼,卻做出世界上最高貴的料理,5000萬人因她而吃素…

本文摘自網路

她被紐約博納丁餐廳主廚,

邀請舉辦個人頂級美食秀,

這被評價為御前演出級別的盛宴。

她的料理遵循傳統卻不失創造力,

讓眾多世界名廚為之震撼。

她不是米其林星級餐廳廚師,

而是一位59歲的普通比丘尼。

她用那些平淡簡單的食材,

卻做出了世界素食之巔的料理。

她是靜觀師太。

世界上最高貴的料理,並不在紐約、或是哥本哈根。韓國的一所偏僻的寺院中,一位59歲的尼姑,站在了世界素食料理之巔。

--《紐約時報》2015年10月刊

01

感恩父母對我的慈悲

「一個女人要想找到一個好丈夫,就必須得有隨手做出七道菜的能力。」這是她年幼時,父親曾對她說過的一句話。

從小就在農場長大的她,沒有上過那時候的「某東方」學烹飪,但是卻從7歲起就會做手擀麵,多年後,她做得一手好菜,但卻沒有如父親所說的,去找一個好丈夫…

因為那一年,她出家了。

其實最開始,她並沒有想要出家,用她的話說:「只是想住在深山裡的一間屋子裡,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一直一個人生活下去。」

直到17歲那年,她踏進了寺院。在第一次走進寺院時,她才真正體會到了自己一直嚮往的、自由的感覺。兩年後,她正式落髮出家,法號靜觀。

出家後的日子很艱苦,父親卻是最煎熬的那個人。「我會讓你住在山裡,但是我會很傷心。」

連住在山裡都會傷心的父親,面對孩子出家,一輩子不能體會家庭之樂,無法享受肉之美味,一輩子孑然一身,無所依倚,更是接受不了!

可是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剝奪女兒選擇的權利,去要求她滿足自己的安排,而是選擇默默的支持她。

可能是父親一直無法放下這顆惦念的心,79歲那年,他來到了靜觀所在的寺院,他說:「我要自己來感受一下,你為什麼要過這樣的生活。」

寺院沒有肉食,食素多日後,父親還是無法習慣,他擔心女兒過的辛苦,不禁問道:「僧人能吃到的最好的食物是什麼?」

靜觀為此,去深山裡採摘了蘑菇,用香油和醬油將其在鍋中炸熟,讓父親在臨近的大山中聽泉,感受大山,安靜的品嘗。

也正是這最簡單的一餐,徹底顛覆了父親的看法:「這比肉好吃多了,有了這樣的食物,你確實不再需要吃肉了。」

父親向她鞠了三個躬,就轉身離開了寺院。

可是誰也不知道,這竟是他最後的時光。想來是看到女兒過得自在安好,他便能放下一直牽掛著的心,一周後,他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02

我想通過食物與自然萬物交流

「我想和天地交流,我想通過美食和每個人交流」。這是她一直以來的堅持。

秉著這個信念,她開始了她的僧侶生活。

她種植的蔬菜,整年時間依賴著自然、宇宙、土地力量以及人力茁壯生長。從不施農藥。

她將一切與自然分享。僅用人的勞動力來開墾土地,再將種子播撒於土地之中,剩下的便交由空氣、水和陽光,任由日晒雨淋,無論風霜雨雪,植物們總能隨遇而安,開花結果。

晚上偶爾有野豬來偷食南瓜,她也不會驅趕,會讓它吃個痛快,因為這就是自然。這也是她一直提倡的——純天然食材的概念。但是,卻並不是我們常說的「有機食物」的概念。

其實,最完美的料理源自對身體最健康、味道最自然的食材,產生於與水果、蔬菜、調味香草、豆子、蘑菇及穀物之間的緊密關係。在她看來,廚師與其使用食材之間的關係應該是親密無間的。

所以,所有的食材都由她親自種植,親自採摘,再親自烹飪。

「我親自種植它,並將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雨水、太陽、土壤、種子,它們是我的烹飪大軍。」

在寺院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修鍊....她將禪文化與飲食結合一起,把廚藝與佛法融匯貫通。

人與食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合一。她一直沒有忘記的,就是這顆不變的初心。

03

我不是廚師,我只是一介僧侶

「我不是廚師,我只是一介僧侶」作為素食廚藝界的泰斗,靜觀師太卻在影片一開始,說了這樣一句話。

而她又確實因烹飪而出名。面對這些,她沒有反對,沒有刻意強調,「人們為了美食慕名而來,那為什麼不通過美食去傳達禪,傳達佛法呢」?這正是她所追求於宗教而行於內心的個人哲學。

慢慢的,來得人都體會到了一種別樣的感受:「師太的料理是關於覺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熟思和關心,是一種特別的關心方式,甚至比你在最好的餐廳中,所體驗到的關心還要好。」

在寺院里漫步,你會發現,靜觀師太的食材庫里還有一種稀有的配料——時間。

對她來說,烹飪可能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遊戲。她喜歡與時間遊戲,而其中最擅長的,便是發酵。

在原材料中加入少量的調料,靜置於空氣之中,不作為地交以時間,然後等待奇妙的化學反應產生。

食材於時間的流逝之中發生了轉變,這是一個質變的過程,再普通的食材也於其中獲得了新生。

看似不作為,卻能產生奇蹟。她說:「在食材的轉變之中,你能看到過去、現在、未來,能看到時間的循環往複。」

泡山涼拌菜

三色腌藕

GIF/785K

蓮花茶

紅椒菜豆釀茄子

GIF/566K

筍舟腌什錦

GIF/626K

黃瓜板栗參棗卷

而在所有發酵的食物中,她最擅長的就是醬油。醬油是齋菜里重要的一味調料,而時間的奇妙造就了美味的醬油。

在製作醬油的過程中,師太說「她得以在先人的智慧中復活,如同他們重生。」

而此時,時間的概念卻又得到消解,何人、何時、何地都不再重要,而是所有的一切在現在這一刻得到交融,而最重要的便是活在當下。

她擅長將最新採摘的食材和長時間發酵的東西相搭配。於是,你會發現,在寺院的一個屋頂上,露天擺放著一些瓮和缸,裡面正在進行著難以察覺的活動。

那些都是她的秘密武器:正在慢慢發酵的醬油、大醬和辣椒醬等調味品。有些醬料發酵的時間不是幾周,而是數年。

她通過食物傳達的不僅只有這些,還有傳統與健康的回歸。在烹飪中,只要有威脅到身體健康的食物佐料,她都不會用

比如糖有防腐劑的作用,所以她做菜的時候基本不用糖。這也就是齋菜為什麼更有益身心的原因之一。

她說,如今年輕人的飲食習慣也被改變了,他們的飲食習慣漸漸西方化。隨著速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得了肥胖症,身體呈現亞健康狀態。

為了改變這個狀態,她開始在全州大學(韓國400多所大學裡排名第30的重點大學)烹飪藝術系教課,要將健康的飲食文化傳播給更多的人。

她會介紹僧侶餐的構成成分,而這些成分能喚醒大腦讓人保持清醒,寺院的食物和精神力量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

而其目的,也只是讓人們回歸本真,食物不再只是為人類提供能量而存在,還能為人類提供精神的力量。

她不是哪個餐廳的主廚,沒有顧客,也不曾出版過烹飪書。她沒有上過烹飪學校,也不曾在一家等級森嚴的四星餐廳一步步努力晉陞。

她的名字未曾上過任何一個年度全球最佳廚師榜單,但是她和榜單上的那些人等量齊觀,不會遜色,只會超越。

宇宙萬物是本無字天書,大自然在現代生活中常被忽略,靜觀師太的齋飯就是加入了意念,她把做菜當作是一種冥想。

她做的菜,就是遵循了佛教禪文化而演變出來的一種藝術。吃了她的菜,身體真的會發生改變嗎?

不見得,也許身體會更健康一些。我覺得真正改變人的,是她食物里所蘊含的那種精神力量。

如今的她,依然在那簡樸自然的菜園子里採摘烹飪,在此尋覓出內心對自然的理解,以及對事物的恩賜。素食料理,就是她對世界的察覺,亦是她的修行。

GIF/531K

在影片中師太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她說:創造和自恃根本無法形容,你只有超脫於攀比嫉妒之心,創造的大門才會為你而開。有如源泉之水涓涓而流,片刻不息,晝夜不止。

切勿自己成了自己的牽絆,切勿為周圍的環境所把控。你必須自己來掌握周圍的萬物,你必須能夠自由進入思維之門,這才是真正的從心所欲。

你總有辦法激活你的創造力,因為這個世間根本就沒有那麼多自恃可言。

隨 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念念觀自在 的精彩文章:

揭秘:緬甸比丘尼,粉色僧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一位比丘尼的素食料理,卻征服了米其林大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國際巨星比丘尼瓊英卓瑪,用梵音拯救了無數命運悲慘的孩子……
他得蒙韋馱菩薩加持,擺脫了日本人追捕,脫險後卻呆在當場
唯美圖文:修行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TAG:念念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