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軾:誰不是一邊不想活了,一邊努力活著

蘇軾:誰不是一邊不想活了,一邊努力活著

全文1209字丨閱讀共需3分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儒風大家

轉載授權請與原作者聯繫

不曾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成年人的生活里從沒有容易可言,哪怕是以樂觀豁達聞名於世的蘇東坡,又何嘗不是歷經坎坷,努力生活。

一、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其中的「恨」委實觸目驚心。蘇軾也是人,忠於皇帝卻被貶謫,一心愛民卻遭讒言,換成誰能沒有怨言?

蘇軾當然「恨」,他年少英才,二十及第,策論寫得精妙獨到,在政壇一路順風順水。四十五歲,資歷、人脈、名望都有了,正要大展宏圖的時候,卻被宵小構陷,投入大牢,甚至差點丟掉性命。

個人的抱負沒了、篤信的信條被踐踏,心中能沒有恨嗎?

有的,可是蘇軾依然選擇「揀盡寒枝不肯棲」,他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這份堅守註定要承擔更大的代價,他又何嘗不知道呢?

這份堅守與執拗,讓他在新舊兩黨之間幾無立錐之地,他只能一次次被貶,一次次流放。

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這便是有著天下第三行書之稱的《寒食帖》,此時,蘇軾已經來黃州三年了,生活的境遇並沒有改變,反倒糟糕起來。不只是仕途上的不順,甚至連基本的生計都成了問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他努力開荒、努力耕種、建築堤壩,所有農人的苦,他在年近半百的時候,都嘗了一遍。

這其中,又如何能沒有委屈?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心情就像燒成灰的紙錢一樣,濕噠噠的粘在地上,吹都吹不起來。

可蘇軾就是蘇軾,他總能把讓生活繼續像模像樣的過下去,還能用他的筆,讓身邊的人、乃至後來人恢復樂觀和勇氣。

三、一蓑煙雨任平生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他和大家一起出去買種子,沙湖道中遇雨,他不疾不徐,且歌且行。

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依然保持著一份豁達與洒脫,這種超然的情懷,是別人所不具備的。

"山頭斜照卻相迎",雨過天晴,太陽出來了,這時候再回望來時的路,突然想明白,人生的起落和大自然的陰晴並無不同,榮辱得失,何足掛齒。與其為了名利患得患失,不如「一蓑煙雨任平生」。

四、火候足時他自美

宋代宮廷規定:「飲食不貴異味,御廚止用羊肉」。

蘇軾在京城時,無論是皇家的賞賜,還是賓客宴請,吃的都是上好的羊肉。

到了黃州,他吃不起羊肉,但是豬肉又不好吃,他興緻勃勃地開發出了新的做法:

洗凈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如今,東坡肉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而東坡那份樂觀的精神,也鼓舞著在逆境中前行的每一個人。

無論人生再糟糕,也不能失去生活的熱情。

「火候足時他自美」,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艱難困苦總有盡頭,熬過去,火候到了,人生的美好就近在眼前了。

熱文推薦

★八里橋之戰,3萬滿蒙精騎外加27門大炮為何才打死5個英法聯軍?

郵發代號:28-47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個詩意才子漫漶的身影:是色魔變態?還是婦女之友?
古羅馬賽車場上的競技和政治
不一樣的大師:造假,炒作,敦煌之行……
50年消失「4個大北京」,鹹海是怎麼被榨乾的?
裝與不裝,天真就在那兒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