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何是種諸善根?

如何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何是種諸善根?

如何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何是種諸善根?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如何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是無上正等正覺的心。無上正等正覺的心,不是什麼稀奇玄妙的心,而是人人本具的妙明真心。唯有這個妙明真心,是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唯有這個妙明真心,是不偏不倚、等視一切的心。所以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發願一個大願,誓願證得這個人人本具的妙明真心,或曰誓願證得這個人人本具的清凈自性,而不是見到一個什麼稀奇玄妙的境界。

可惜,今人學佛,不發徹證自性的大願,而是發願搬家到他方世界,而是發願投生到他方世界。豈不知,離此自性外,更無不死處,離此自性外,更無不苦處,離此自性外,更無佛凈土。自性才是這不生不滅的永生,自性才是這不樂不苦的極樂。

自性本然之壽,是個不生不滅的無量壽。自性本然之樂,是個究竟解脫的本然樂。離此自性,求永生,求極樂,求彌陀,求凈土,皆是離心外求的邪法,而不是佛法。佛法只是回歸自性的法,佛法只是找回「本真的自己」的法。

如何是種諸善根?一念回頭,一念自省,則是一念種諸善根。念念回頭,念念自省,則是念念種諸善根。如是回頭,如是自省,是名種諸善根。善根成熟,一機來臨,豁然之間,把這個妙明真心認了出來,是名善根成熟,得成聖果,亦名「知了天命」,亦名「致了良知」,宗下稱為見性,教下成為見佛。見佛即是見性,即是知天命,即是致良知。良知心體,是無善無惡、無生無滅、蓋天蓋地、遍含十方的覺性妙體,佛教名曰佛,孔子名曰仁,孟子稱作「我」。名稱有異,實際不二。

若人學佛,不發回頭自省、徹證自性的心,則不名種諸善根。《華嚴經》云:

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耶?」善財言:「唯!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海雲言:「善男子!若諸眾生不種善根,則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念念離相,處處反觀,但求見見,不逐境遷,則是種諸善根,則是行諸凈法,則是行諸佛法。念念著相,處處外求,不知見己,只求見人,則是種諸惡根,則是行諸染法,則是行外道法。

向外追求,有為造作,如此外求,如此捏怪,縱然修得光影交錯,天花亂墜,那也是他自己的幻覺,那也是他自己的污染,而不是種諸善根,而是種諸惡根。

惡者,著相也,糾結也,污染也。惡根者,著相、糾結、污染之習氣種子也。

善者,離相也,解脫也,清凈也。善根者,離相、解脫、清凈之種子習氣也。

著相求佛,著相求法,著相求僧,皆是污染法,皆是惡法,亦名邪法。經云: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1]

黃檗祖師云:

唯此一心,更無微塵許法可得,即心是佛。如今學道人,不悟此心體,便於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2]

今人學佛,不悟自心,但向外求,念經求功德,放生求福報,打坐求境界,即使持名念佛,也只是求搬家到個好地方。如此作為,則是種諸惡根,則是行諸污染。達摩祖師云:

若欲覓佛,須是見性,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念佛得因果,誦經得聰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報,覓佛終不得也。[3]

眾生不能無污染,眾生總是愛污染,是故佛祖教人,曲從世間,用污染而除世人的污染,猶如洗衣,用肥皂而除污垢。其實,所用的肥皂,塗在衣服上,也是個污垢。肥皂也是個污染,所以,就要用清水將肥皂除去。即使這清水,也當用陽光把它除去,恢復這衣服的本然清凈。

世人錯把工具當結果,錯把肥皂當清凈,因此,把許多的肥皂塗在自己衣服上,以為自己渾身上下便都是清凈了。這真實大錯而特錯。如此知見的人,如此作為的人,即使將他自己埋沒在肥皂堆里,那也是個大污染的人。就像有些學佛的人,把「自己的佛法妄想」當作佛法,終日埋沒在其中,結果,成了個被「自己的佛法妄想」污染了的人,而不是回復了自性光明的人,而不是恢復了自性本然的人。

勿住諸相,勿離諸相,借相之緣,反觀自見,即是種諸善根也。無論修何種法門,皆是如此。修習持名念佛的人,則執持名號,一心念去。念到極處,能所雙亡,佛魔皆脫。這時,便是真性現前時,或名真我現前時,或名彌陀現前時。這時,若能一眼把這個真性認出來,或曰把這個一塵不染的自性認出來,一肯肯定,不再疑惑,便是見佛,亦名見性,或雲往生了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或雲往生了自性彌陀極樂國土。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若有來去,則成生滅,落在生滅,則非佛法。



[1]《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正藏》第八冊,第七五二頁上。

[2]《傳心法要》。《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八〇頁上。

[3]《少室六門》。《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七三頁下。
如何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何是種諸善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菩薩修行,皆至我所
自覺方可覺人,自達方能達人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