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公平與不公平的對決一:清廷如何追趕著英軍求和

公平與不公平的對決一:清廷如何追趕著英軍求和

原標題:公平與不公平的對決一:清廷如何追趕著英軍求和



【題記】1842年7月21日,英軍自吳淞口溯江西上,一支近代化軍團率70多艘各類戰艦7000餘眾直取鎮江,大清朝長江與京杭大運河漕運被切斷,英軍劍指六朝古都——南京。道光皇帝「兜剿英夷」的決心與東南沿海防線一道,瞬間崩潰,大清朝與英方圍繞一個「和」字,開始了公平與不公平談判,並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1841年10月間,英軍先後攻陷定海、鎮海和寧波,王錫朋、鄭國鴻、葛雲飛三位總兵犧牲,兩江總督兼欽差大臣裕謙絕望中投水自盡。形勢急轉直下,江巡撫劉韻珂震驚失色,驚魂不定,深感戰爭再持續下去,沒有絲毫出路。他也從未曾想過,英軍竟如此強大,炮火如此兇悍,連裕謙這樣朝廷最出色的鐵杆剿夷大將,都未能擋住英軍的進犯,還能指望誰?所以他上奏道光皇帝稱:「伏查自古制馭外夷之法,惟戰、守、撫三端,今戰、守不利,撫又不可、檮昧庸材,實屬束手無策。」並建議皇帝重新啟用給英軍留有良好印象的伊裡布,和英軍周旋。1842年3月,劉韻珂再次上奏皇帝,闡述對英軍的「撫」策,列舉了十件必須慎重考慮的事項,對清軍的戰力、後續保障、所化巨額軍費等現狀以及英軍的實際情況,均做了全面分析,寓意戰爭不可再續。


劉韻珂的奏摺引起了道光皇帝的重視,「兜剿」英夷的決心隨之動搖,他立即做了部署,令伊裡布前往浙江軍營效力,並在給奕經和劉韻珂的信中,要求他們對英軍採取懷柔政策,謹防英夷為害一方。


1842年5月18日,英軍集重兵進攻乍浦。此時的乍浦,儘管在駐防力量上遠不如廈門、定海,但英軍的戰死人數竟達到9人,這在整個鴉片戰爭中位列第三。欽差大臣愛新覺羅·耆英得到英軍攻佔乍浦的消息,則嚇得驚慌失措,趕緊派降為七品銜職的伊裡布前往求和,試圖以開放通商貿易為條件,換取和平。英軍則回復,他們不負責具體談判事宜,需轉告全權代表璞鼎查。但英侵華遠征軍陸軍司令郭富表明,只要清政府按照之前的《巴麥尊致中國宰相書》及璞鼎查的照會所列條文逐一兌現,和平即可實現。與此同時,為最大限度表示清政府的求和誠意,揚威將軍奕經還從杭州急匆匆將英軍戰俘押解到嘉興,準備送至乍浦交還英方,且每個戰俘給予15兩白銀作為路費盤纏,比英軍發給清軍戰俘的高出5倍,求和之心切可見一斑。


5月底,英軍開始進攻吳淞,形勢迫在眉睫。6月初,道光皇帝下令欽差大臣耆英專門辦理對英軍的招撫事宜。6月下旬,英軍設在上海的司令部收到伊裡布請求停戰的照會,被英方否認了其談判資格。6月底,欽差大臣耆英照會英方要求停戰和平談判,被全權代表璞鼎查拒絕。7月初,清軍再次照會英方,聲稱耆英是大皇帝派來的全權善議大臣,英軍依然沒有理會,大軍氣勢洶洶直撲鎮江。大清皇朝追趕著向英軍求和的歷程終究怎樣?下文繼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代史筆記 的精彩文章:

他讓英軍付出最慘代價自焚殉職,卻沒留下好名聲
令皇帝嘆息,震撼英軍的守將為何舉家自盡?
鐵血總督縱身一躍,給大清皇朝帶來怎樣的思考
近代化中的奇葩,中英交戰一年多君臣依然如此認識
冰火兩重天,地方大員盡職盡忠的另一面

TAG:近代史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