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深度)美陸軍建偵察打擊群,融入一體化作戰

(深度)美陸軍建偵察打擊群,融入一體化作戰

原標題:(深度)美陸軍建偵察打擊群,融入一體化作戰


伴隨精確打擊和持續監視技術的擴散,未來的作戰環境必將與今天有很大不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陸軍須進行怎樣的改變?面對「諸兵種-全效果作戰」這一全新的聯合作戰概念,陸軍將如何融入其中?常設聯合部隊司令部遂行一體化「諸兵種-全效果作戰」,又該如何在戰役層面進行一體化指揮控制……本文作者麥格雷戈被稱為美國陸軍「模塊化轉型之父」。在此前模塊化理論基礎上,他又提出了陸軍偵察打擊群的新概念。


歷史經驗教訓


美國陸軍正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雖然無法準確預測未來5年、10年或者20年,究竟哪個大國或大國聯盟會對美國構成直接挑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一場攸關美國現實利益的大規模地區戰爭,將由今後510年的美軍戰備情況來決定。


血淋漓的歷史經驗告訴人們,武裝部隊特別是陸軍戰敗的主要原因,通常不是因為對手高超的技戰術能力,而是由於己方恪守此前成功作戰行動的條令、戰術和組織。眼下,美國陸軍的狀況,讓人回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20年的情形。18991902年,美軍動用約12.6萬兵力,包括步兵、騎兵、馬拖火炮,打擊8萬至10萬菲律賓叛軍與數十萬菲律賓附庸(編註:發生在菲律賓獨立戰爭期間,本文採用原文表達)。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持續三年多時間,導致6000余名美軍官兵陣亡,2818人受傷,1.6萬餘菲律賓士兵傷亡,高達20萬菲平民死亡。美國陸軍在菲律賓的作戰經歷表明,戰爭的決定性因素是步兵而非炮兵的密集火力。


1899至1902年,美國在菲律賓的作戰行動,導致6000餘名官兵陣亡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實際與菲律賓平叛行動完全不同:精度高、射速快的重型火炮,再加上地雷、機槍、坦克及飛機,構成一種全新的決定性作戰樣式。對此,當時的美國陸軍高層將領與英法陸軍將領一樣,沒有認清這一現實。1918年,在110天的作戰行動中,美國陸軍傷亡31.8萬人,其中陣亡人數高達11.5萬。換言之,在對德國陸軍作戰中,美國陸軍平均每天犧牲1000名步兵。


對比分析,美國陸軍在菲律賓的平叛行動,並沒有讓其做好應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準備。過去15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平叛行動,也沒有讓美國陸軍做好應對未來戰爭的準備。這些歷史教訓,有助於理解未來作戰,美國陸軍為什麼不能自縛手腳。


未來作戰環境


預測未來衝突的特點,是件充滿風險的事,因為每一場戰爭都不盡相同。儘管如此,關於未來作戰,可以確定的是,精確打擊和持續監視技術的擴散,對美軍力量投送能力構成嚴重威脅。未來,在應對歐亞大陸實力相同或相近的對手的武裝衝突中,美軍必須在以下方面未雨綢繆:



在戰略層面,美國的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特別是天基能力,將會受到干擾,儘管時段不長,卻足以為對手的作戰行動贏得充分時間。其實,即便中等強國也可在本土和天基感測器網路覆蓋範圍內,依託常規彈道導彈遂行作戰任務。因此,美軍必須想到,未來的對手可依託戰區彈道導彈和自主導航遠程巡航導彈,來打擊美軍的港口、機場、煉油廠和食品儲存設施等重要目標。以俄羅斯「口徑」巡航導彈為例,美國和盟國的防空設施如果無法對其攔截,那麼,它就可能對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以外的所有港口和機場發動打擊。


在戰役和戰術層面,美國陸軍部隊的上空,將會被巡飛導彈或無人機覆蓋。這些反應靈敏的無人機安裝了近炸引信、烈性高爆彈頭及高解析度的光電紅外攝像機,它們不僅可在空中盤旋數小時甚至數個晝夜,還能使敵軍操作人員對美軍地面目標實施定位、監視和精確打擊,實質上它們就是專門用於打擊超視距地面目標的巡航導彈。


敵軍裝有精確制導火箭炮的打擊編隊,可發射高爆彈、燃燒彈、熱壓彈,這些巡飛導彈令人們所熟悉的作戰方式發生全面改變。僅僅五套此類現代化火箭發射器發射的火箭彈,就可在幾分鐘內,將紐約中心公園大小的目標區域(約3.2平方公里)夷為平地。


在戰術、戰役和戰略所有層面,一體化防空系統可使敵軍打擊編隊免遭美軍空中和導彈的襲擊。俄羅斯S-500等防空系統性能極強,令許多美國國防部官員擔心,即便F-22F-35B-2等先進戰機想突破這些防禦系統,也要冒機毀人亡的風險。新型防空技術的殺傷效果和精確度正日益提升,但美軍尚未在戰術層面對其影響進行探討:任何亞聲速低空飛行的有人或無人平台,無論是常規旋翼飛機、斜旋翼飛機,還是固定翼/渦輪螺旋槳飛機,都極易遭到探測、打擊和摧毀。


美軍在努力應對敵軍一體化防空和打擊系統的同時,敵軍裝甲部隊則運用自動化火炮、反坦克制導導彈、高速炮,以高精度和大殺傷力為依託,實施機動作戰,以便在本國門戶地帶爆發的一場近戰中,享有巨大的主場優勢。面對無處不在且與一系列精確制導武器相連的空中軍事偵察監視平台,堅守陣地的做法風險極大。陸軍的生存能力取決於機動能力、防護能力與直接攻擊能力。機動能力取決于越野機動性能,越野機動性能必須依託履帶(非輪式)機動能力。防護能力必須依託裝甲優勢與高精度、大殺傷的火力優勢,再結合空天-海上的「情監偵-打擊複合體」優勢,才能得以實現。基於現實原因,在機動作戰過程中,履帶式裝甲平台將為現代化武器系統提供超強的生存力和穩定性。



俄羅斯S-500防空系統


「情監偵-打擊」技術的擴散,必然會導致作戰環境向有利於分散式、機動化作戰的方向發展。這類作戰樣式會把戰術層級的分散式行動提升到戰役層級。為了適應分散式、機動化作戰的作戰環境,機動部隊必須從敵軍防空系統的薄弱地方或者盲區滲入戰場。這就意味著如果美國陸軍的工作重心不從以平叛為重點的「寬鬆化、非對抗作戰行動」,迅速轉向對抗程度更高的高端作戰行動,就會遭遇失敗。


陸軍兵力設計


伴隨武器威力、精度、射程方面的技術發展,美國陸軍必須相應地發生轉變。當前,美國陸軍以配備低烈度衝突裝備的輕步兵為中心,而21世紀的美國陸軍,需要在現有建制的「情監偵」、打擊和維持(編註:保障)能力範疇內,以機動裝甲部隊為骨幹,像艦艇遂行海戰行動那樣,依託高精度、大殺傷的火力優勢,執行陸上作戰任務。與每艘海軍戰艦一樣,陸軍地面機動編隊,必須具備獨立作戰、快速集結的能力。


這些理想化的特性,對陸軍提出如下要求:一是部隊組織、訓練和裝備工作,要在一體化聯合作戰框架內,圍繞機動化、分散式作戰展開;二是兵力構成,要以獨立自主作戰、任務定向聚焦的力量組合為主,圍繞現代化戰爭的作戰職能,也就是機動、打擊、「情監偵」、維持能力進行組織;三是陸軍必須裝備聯合C4ISR系統,具備一體化維持能力,在聯合軍事指揮架構內遂行作戰任務,而聯合軍事指揮架構可對地面機動部隊與空天、海上部隊的「情監偵」、打擊能力進行整合。在此背景下,陸軍作戰編隊將由50006000名士兵組成,可在准將指揮下,依託強大的參謀機構遂行作戰任務,也可作為獨立作戰編隊直接編入聯合特遣部隊,無須師級指揮部的介入。具備這種新型一體化的組織模式,21世紀的美國陸軍將成為一支基於能力組建的行動靈活的編隊集群,能夠更快部署,更易運輸和機動。


偵察打擊群由6000名左右士兵構成,目的是在聯合一體化作戰背景下,充分利用新的成熟技術,實現引領變革的目的。換言之,偵察打擊群的兵力設計,旨在把戰略、概念和能力融為一體,打破軍種界線,確保能力的一體化整合與技術的協同化開發。偵察打擊群依託網路化的「情監偵」能力,使用精確打擊力量。目前有這樣一種規劃,偵察打擊群把「美洲豹」步兵戰車(編註:原文表達如此。美軍現有意採購該平台)作為適用所有武器系統、雷達和後勤保障設施的通用平台,依託有人/無人飛機、感測器、雷達和防空系統(「國家先進空對地導彈系統」,NASAMS),利用編隊高精度、大殺傷的火力優勢,為前沿地面機動分隊提供必要掩護。偵察打擊群的精確打擊力量,包括巡飛彈藥、火箭炮、先進120毫米口徑迫擊炮系統等,可自行執行火力支援、近空支援和打擊行動任務,應對敵軍的編隊集群。


作為一支機動裝甲部隊,偵察打擊群要無縫融入空中打擊力量,而不是簡單依靠空中打擊來實現生存和打擊效果。新技術無論如何網路化,都永遠不會提供完美的態勢感知或者完美的情報信息,且這些信息通常轉瞬即逝。偵察打擊群的力量建設重心,應圍繞努力獲取情報並快速利用下級單位搜集的信息而展開。偵察打擊群強大的C4ISR系統,將地面作戰能力(包括承載840名士兵的能力)整合融入「諸兵種/全效果」作戰的框架內。


偵察打擊群是陸軍地面部隊挫敗21世紀威脅的尖兵。由於天基、陸基「情監偵」能力與及時傳遞情報信息的網路融為一體,陸軍可近實時動用打擊力量和機動部隊。這在21世紀的作戰行動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也意味著打擊力量的主要目標是提升部隊超遠程機動作戰能力,擾亂敵軍指揮控制系統,擊垮敵軍大規模密集編隊,並通過攔截和摧毀敵軍重要作戰設施來隔離戰場。



未來,裝備C4ISR系統的美陸軍,在聯合軍事指揮架構內遂行作戰任務


陸軍打擊群是「情監偵-打擊革命」的必然產物。裝備了精確火箭炮、巡航導彈和中程彈道導彈的陸軍打擊群,是與空天和海上部隊共同遂行聯合一體化打擊行動的理想組織編隊。它們有能力,也必須在系統摧毀敵軍戰術、戰役和戰略層級一體化防空力量中發揮關鍵作用,從而解放美國的空天力量,使其能對敵軍作戰區域的整個戰略縱深實施自由打擊。


未來力量投送的現實任務,決定了後勤保障必須從戰術層級嵌入偵察打擊群,並從戰役層級滿足聯合特遣部隊的需求。當前,陸軍的後勤保障過於集中在軍、師層級,剝奪了下屬旅級戰鬥隊獨立遂行作戰任務的能力,而且造成現役部隊對合同商的後勤保障過於依賴。


數十年來,美國在戰略運輸方面的投資一直欠賬較多。之所以甘冒風險進行調整,是因為經過精心核算,部隊只要多花點時間抵達戰場或者在有可能爆發衝突的地區預置裝備,就能抵消運輸能力的短板。精明的規劃和更好的採辦戰略,催生了以「美洲豹」步兵戰車為基礎、以具備洲際運輸能力為設計目標的偵察打擊群等作戰編隊。戰車的大小若能以提升快速運輸能力、迅速抵達前沿為目標,就無須設計可運載和容納重型戰車的新型運輸機或運輸艦了。此外,相關方面的投資也至關重要,諸如在軍火彈藥等危險品、重特大貨物的運輸能力,以及運輸保障系統在條件簡陋地方的卸載能力。



總而言之,為了使未來衝突不陷入曠日持久、破壞巨大的消耗戰,美國武裝部隊必須把各軍種的集中火力優勢,與地面機動部隊遂行的近實時攻擊行動融為一體,從而克敵制勝。地面機動部隊融入美國空天力量和海軍部隊的「情監偵-打擊複合體」,對於實現這一目標至關重要。

一體化的指揮控制


正如前文所述,陸軍「軍--旅」的傳統組織概念,已不適合21世紀的戰爭。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高級指揮機關。


19441945年,從諾曼底登陸到挺進萊茵河,蒙哥馬利元帥的司令部機關僅指揮兩個集團軍,每個集團軍只有兩到三個軍,每個軍只有兩到三個師,有時甚至只有一個師的兵力。而作為英美盟軍的最高司令部,艾森豪威爾麾下的指揮機關共有三萬官兵。除了機動裝備不足等原因,機關數量過多也是導致美軍取勝遲緩的原因。


指揮控制機關規模臃腫已是老生常談,我們早就應該實現指揮控制層級的扁平化了。在未來的衝突和危機中,我們沒有「挑選遊戲」的時間。等到美軍作戰構想和指揮控制一切就緒,恐怕中國、俄羅斯、伊朗(未來任何大國或者大國聯盟)早已把我們一舉擊潰了。



「美洲豹」步兵戰車


將機動和維持力量融入「情監偵-打擊」框架內,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有效整合是統一指揮的關鍵。若想部隊協同力度和決策行動速度,就必須在戰略和戰術層級之間建立一體化的指揮架構,以推進和保持作戰行動的協調連貫。陸軍部隊如果成為聯合特遣部隊的組成部分,那麼美軍所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把陸軍地面機動部隊與空天力量、海上部隊的多元化軍事能力儘可能無縫融為一體。


若想對地理上分散的部隊實施指揮控制,就必須實現「大腦對大腦」和「設備對設備」的互聯互通,所以,戰役層級的指揮控制結構必須由所有軍種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構成。共享戰場空間態勢感知,技術層面與思維層面同等重要。在「情監偵-打擊-機動-維持」的作戰框架內,作戰行動的計劃與執行通常依託多軍種指揮控制進行整合,其結果就是形成一個地區聚焦的常設聯合部隊機關,從而對所有所轄「任務-能力」部隊組合進行有效指揮。


簡而言之,「情監偵-打擊-機動-維持」框架並不只是聚焦任務,而是按照人的理解能力,將現有和未來作戰能力融入一個反映靈敏的作戰框架內,目標是打破軍種界線,形成「統一連貫的作戰觀」。


最後,提出兩條重要建議:一是敦促參聯會主席和陸軍部長加快「偵察打擊群」概念的評估工作,並為「美洲豹」平台的快速成形撥款,儘快組建一個試驗性的「偵察打擊群」機動營;二是參聯會主席可著手組建一個試驗性的中將級別聯合部隊司令部,目標是為地區聯合作戰司令部下轄的聯合部隊司令部樹立一個樣板,可以考慮讓劉易斯-麥科德聯合基地承擔聯合部隊司令部指揮控制結構的試驗評估工作。

本文經《世界軍事》授權轉載


(編輯:馬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環球軍事 的精彩文章:

(揭秘)武王伐紂 為啥那麼快就解決了戰鬥?
(深度)現代聯合作戰中的「坦克反導」
(深度)致人而不致於人—穿越古今的戰爭密訣

TAG:新環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