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57掛新發動機首飛給中國敲響警鐘,是該對自己狠點了

蘇57掛新發動機首飛給中國敲響警鐘,是該對自己狠點了

12月5日,蘇-57(052號,即第2架試飛原型機)在左側換裝「30型」發動機後實現首飛,試飛員為蘇-35、蘇-57的首飛試飛員波戈丹。整個過程歷時17分鐘,試驗圓滿成功。

2013年,北國防務曾在莫斯科航展上詢問聯合發動機公司的工作人員「30型」何時能搞定?當時得到的回答是「計劃於2018年」。當時防務菌的想法是俄國人又吹牛,可現在看來,這個目標並非完全不能。相形之下,國內在這一領域還是相形見絀,「30型」的出現讓我們更應該正視這個問題。

裝備「30型」新型發動機的蘇-57在首飛中

很多國內軍事媒體和軍迷看到近年來國產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不斷裝備在新型戰機上,認為中國航空發動機水平至少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俄羅斯了。其實,通過此次蘇-57原型機換裝「30型」渦扇發動機首飛事件,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在航空發動機研發和應用等方面的綜合水平與俄羅斯相比,依然有著15~20年,甚至更大的差距。

俄羅斯「30型」和中國渦扇-15同樣都是為新一代重型隱身戰鬥機配套全新研製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但是兩者的研發進度差距可謂是天壤之別。

俄羅斯國寶級試飛員波戈丹

「30型」的發展幾經周折,從一開始內定給土星公司到中間一度開放給禮炮公司競標,到2010年雙方又走向合作,最後確定由「土星」公司主導研發。2012年10月,土星公司總裁費多羅夫表示,政府已撥款給30型發動機,發動機將在當年年底前完成規劃。與現有發動機相比,新的發動機主要差異在重量、壽命、以及模塊化程度。同時,聯合發動機公司方面也指出,30型發動機是基於2004年至今的科研成果發展而來的。

2013年4月,聯合發動機公司總經理馬薩洛夫表示,2012年底確立了第二階段五代發動機的新設計,因為舊設計在重量與隱身性能等方面不符合客戶需要。發動機的完整技術設計會在2013年底之前完成,2015年進行飛行試驗。雖然飛行試驗的時間晚了2年,但以俄羅斯當前的經濟實力,也已經算是不錯了。

同時使用「30型」和117發動機首飛中的蘇-57

反過來看,由於中國航發工業一直存在熱衷於反向測繪仿製、自主研發技術儲備不足以及項目進度拖延嚴重等諸多致命問題,不僅導致渦扇-10系列發動機長期難以達到實用化,連渦扇-15的研發也大受影響。據公開的信息,渦扇-15發動機的立項時間遠早於「30型」,一般認為在2006-2007年正式立項,但是至今仍然處於工程驗證機研製階段,還沒有真正裝備在殲-20原型機上進行試飛。從目前進度來看,最樂觀的估計,渦扇-15發動機也只能在2020年左右實現設計定型。

而從渦扇-10發動機的研製經驗來看,即便是渦扇-15發動機設計定型後投入量產,也很可能需要6~8年的時間來逐步提高和完善,以達到實用化水平。也就是說,渦扇-15發動機要實現跟殲-20一起批量服役並達到作戰使用狀態的目標,有可能要等到2030年,而這就要比俄羅斯「30型」發動機晚十多年以上!

殲-11B使用的渦扇-10發動機多少有「借鑒」的成分

如果說研製進度不如俄羅斯「30型」發動機,那麼有了「後發優勢」,渦扇-15發動機在性能上至少也要超過前者吧?然而,從兩者性能對比來看,中國渦扇-15發動機依然與俄羅斯「產品」30發動機有著很大的差距。

俄曾表示,「30型」包括推重比等各項指標比現有的平均提升15%-18%,這意味著「30型」發動機加力推力至少也有17噸(一般認為是近18噸),遠遠超過了美國F-22A戰鬥機的F119發動機,與F-35A的F135發動機相當。但是,考慮到「30型」發動機的重量和尺寸都比蘇-57目前使用的117發動機有了大幅減小,其推重比已經超過了11。

在被問及「30型」會超過美國F-119時,費多羅夫曾在2013年表示,「肯定」!他指出,F-119是很好的發動機,但是他已經隨著F-22停產了,30型晚了很久才發展,加上現代發動機在設計上幾乎沒有秘密可言,機密在於材料,而俄羅斯的材料處於領先地位。

「30型」發動機全貌

發動機最複雜的工作之一是高壓渦輪葉片的研製,新發動機的高壓渦輪的設定工作溫度是一般鎳合金會融化的溫度。據俄方設計人員的說法,「30型」的渦輪前溫度在2000K以上,這個問題早在2013年以前就已經解決。如此的話,「30型」發動機

因此,「30型」發動機的技術水平至少在一部分參數已經超過F135發動機。因此,如果過幾天俄羅斯人要說自己擁有世界上最強戰鬥機用發動機,也並非完全是吹牛。

相比之下,渦扇-15發動機的總體性能也還是未知數,但應該很難企及「30型」發動機的高度。

「30型」發動機噴嘴特寫,採用有隱身特徵的鋸齒設計

「吃老本」是國內對於俄羅斯航空工業一貫的印象,並且連蘇-57也常常成為人們嘲諷的對象。但是,俄羅斯也正是因為從蘇聯繼承下來了龐大而堅實的科研實力和技術儲備,再加上近年來在科研人才隊伍上的大力投入,才能夠實現厚積薄發。俄羅斯近年來研發的新一代陸海空天武器裝備,既充分體現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取得的一系列新成果,也有著對於原有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各項技術的發展和繼承,這一點是非常值得世人稱道的。

反過來,我國軍工企業在某些領域還需要繼續打牢基礎、積累技術儲備、跟蹤國外發展。國內在武器裝備發展上的很多盲目樂觀情緒是萬萬不可取的。

只有更高效的工業體系才能為軍隊輸送更先進、高效的武器裝備

具體到中國航發工業方面,或許首先就要對整個行業資源進行整合、改組和撤併,將主要研發力量集中,建立國家級航發基礎技術研究院和工程型號研究院。其次,就要對航發生產單位進行整合,打破自研自產的封閉狀態,形成全國航發一盤棋,統籌安排生產。

最後就是要對中國航發有一個長期科學的規劃。通過這幾個措施,再加上大幅削減冗員和低效率的機構,將人員和資金用在最急需的部門上,相信中國航發一定有個更為光明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貞觀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航程比繞飛日本還遠,俄圖95轟炸機直飛萬里到印尼訪問
運9萬里奔襲去南海投送包裹,這背後有什麼點值得高興?
俄軍上周一揮手多出個運輸機師,蘇聯老底還是讓中國羨慕
中國花上百億買的蘇35,為何非得讓俄國人把飛機開回?
美國鄰居想買15艘護衛艦,開的價來中國可買航母戰鬥群

TAG:貞觀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