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關於內家拳!

關於內家拳!

內家拳提法的來源

根據資料記載,「內家』之說最早見於明清之際樸學大師黃宗羲所著《南雷文集》之中的《王征南墓志銘》,王征南為明末清初浙江寧波一帶的武當拳名家,從師單思南,也是黃宗羲之子黃百家的師傅,由王征南上溯七代為開山派祖師張三丰。《王征南墓志銘》中有一段話:「……有所謂內家拳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於少林為『內家』,蓋起於宋之張三丰……」,從黃宗羲「有所謂內家拳者」一詞的使用,可見當時內家之說不但已被普遍使用,而且相沿甚久,但真正見諸文字記錄的提法出現,恐怕黃宗羲為最早,隨後才有其子黃百家專著《內家拳說》一書。

內家拳

關於內家拳的六種說法

1、專指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三種拳法,又稱三大內功拳,此說以近代較為流行。

2、指託名張三丰所創的一種拳術,此說盛起於明末清初時學者黃宗羲所著《王征南墓志銘》。也有人將武當武術稱為「內家拳」,將少林武術稱為「外家拳」。

3、不確指某幾種拳術。將突出強調練氣、練神、練意、技術風格偏柔的拳術稱為「內家拳」。將重點表現在練力、練筋骨皮,技術風格剛猛的拳術稱為「外家拳」。

4、以佛、道相分。把少林拳稱為外家,是因為少林寺是佛門,佛教從印度傳來,印度是外國,故稱外家。武當拳出自武當山,武當山是道教,道教是國教,是中國國內土生土長的教,故稱武當拳為「內家拳」。

網路圖片

5、以動、靜來區分。按黃宗羲所說:「……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靜」者為「內」,「動」之犯者為「外」,這種以敵我對象雙方的技擊特徵來確定區分是「內家」還是「外家」。

6、以剛、柔來區分。歷史上少林僧人善以武技來表現自己,喜愛露形於外,所以稱為「外家」。而武當道人們清心寡欲,恨山不高,恨林不密,歸隱都來不及,從不露圭角,而且本領越高越是不讓人知道,這種注重內在特徵的拳術稱為「內家拳」。

以上六說,我較傾向於第三種說法,以注重練內的精、氣、神,還是以練外的筋、骨、皮來區分。但我個人認為,從中國整個武術體系來看,內家,外家拳法分類並不嚴格,因為有相當一部分中國武術門類也都講求內外兼修,既練精、氣、神,又練筋、骨、皮,內外是中國武術的兩個方面,而並非截然對立,外家拳練到高層次,也同樣強調要苦練內功。

網路圖片

內家拳的拳架表現風格

楊式太極拳的拳架定型者楊澄甫先生對內家拳曾經有過論述,我的先師趙斌先生對於「內家拳」和「外家拳」的拳架表現風格更有簡單、明了的高度概括,先師趙斌在其《楊氏太極拳正宗》一書第四章中明確指出:「中華武術,分為武當少林兩大派系。武當派亦稱為『內家拳』,為武當山道士張三丰所創。其特點可以概括為:『圓』——動作走弧線,處處含圈;『連』——勢勢銜接,連綿不斷;『慢』——練功以慢為本, 呼吸自然;『內』——內練精、氣、神為主;『柔』——以柔克剛,借力發人,四兩撥千斤。少林派亦稱『外家拳』。其特點為『直』——動作走直線;『斷』——每勢之間,勁斷而不連;『快』——練功以快為本,呼吸急促;『外』——外練筋、骨、皮為主;『剛』——主於搏人,以力取勝。另有峨眉派者,佛道兼修,內外並重,自成體系。」然而無論各家,藝臻上乘者,必以內外結合,剛柔相濟為歸宿。

對於「內家拳」的步法,有人曾對形意、八卦、太極三大內功拳按太極圖形來分析,認為在太極圖中,八卦掌走的圓邊,形意拳走的直徑,而太極拳處中,走的中土S線,太極拳為內家拳中最重要的拳種。

文/胡克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要想打 必需這樣練!
內家拳——以技養生!
形意拳「脊動」訓練
武功的境界!
八極拳的八意、八形、八勁

TAG:武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