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會陰側切後的五個護理原則

會陰側切後的五個護理原則

導讀:會陰側切後大約一星期內,新媽媽們都會感覺到不同程度的疼痛。除了緩和疼痛,新媽媽們還要特別關注傷口的養護,積極促進會陰部傷口的癒合。如果傷口持續紅腫、刺痛,或有膿狀分泌物、發燒等異常現象,應即刻回診,防止病情遷延,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會陰側切後的五個護理原則

會陰側切後的五個護理原則

會陰部的傷口就如同身體上的皮膚組織,一般來說,在前兩三天傷口組織開始產生癒合反應時,或許有點不舒服,但大約一星期後就不會痛了。這幾天新媽媽要找出讓自己感覺舒服些的姿勢,如果發現不論哪種姿勢都很痛,可以試試坐在橡膠表面,以減輕會陰部的壓力。

除了緩和疼痛,新媽媽們還要做到以下要求,積極促進傷口的癒合:

1. 術後一天要冰敷和溫浴

陰部的傷口血液循環好,少有感染機率,在術後24小時內可採取冰敷的方法讓會陰部消腫,24小時後則建議採取盆浴,以溫水(煮開過的水放溫涼)加上碘酒,每天早晚盆泡10-15分鐘。

2. 保持傷口衛生

主要是要做好解便後的護理。每次解完大小便後,一定要清潔會陰部。建議在會陰沖洗器中加入溫水,於如廁後噴洗;再用較大隻的棉棒或棉紙由前往後(由尿道口往肛門方向)擦拭,且擦過就丟,切忌反覆擦拭,以防細菌感染。

3. 保持傷口乾燥

上完廁所或洗完澡後,用面紙輕拍會陰部,以保持傷口的乾燥與清潔。此外要勤換棉墊:生產過後的惡露會持續將近一個月,為了避免感染,最好不要省,定時更換衛生棉墊是必要的。

會陰側切後的五個護理原則

4. 讓傷口充分休息

讓傷口充分休息,避免會陰部肌肉因過度使用而造成撕裂,否則會嚴重影響傷口的癒合。需要提醒的主要有以下三點:產後1個月內,不要提舉重物,也不要做任何耗費體力的家事和運動;產後6周內避免性生活;防治便秘。

新媽媽們要防治便秘,除了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外,還要在飲食上多下點功夫,如產後要多補充水分、多攝取高纖食物、適度按揉腹部等,積極防治便秘。

5. 適時使用抗生素

產後傷口持續有紅腫或刺痛感,可能是傷口癒合不佳。若發現這些狀況,應儘早就醫,醫生一般會給這些新媽媽使用抗生素藥物,否則等到傷口出現感染後,會更難癒合。

腫痛可用優典:裂傷較嚴重且傷口腫痛者,可以在水中加入優碘坐浴,或用烤燈加快復原速度。優碘可以殺菌,溫水和烤燈則以高溫促進血液循環,都有助於傷口的消腫和止痛。

會陰側切後的五個護理原則

麻麻關愛提醒各位新媽媽:如果傷口超過一星期仍有紅腫或刺痛感甚至出現膿狀分泌物,或有發燒等異常現象,應即刻回診,防止病情遷延,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孕育一些事 的精彩文章:

嬰幼兒吃蜂蜜須注意
新生寶寶的12種疾病徵兆
備孕女性如何健康瘦身
孕前男人補葉酸,未來寶寶好「前途」
冬季,超三成新生兒被捂出病來

TAG:孕育一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