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代是青綠山水繼明代之後又一演進的重要時期。清代早期,以清初「四王」、吳歷及宮廷畫家為代表的畫師注重以色筆代替墨筆,開拓了文人青綠山水的新境界。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之「仿趙令穰江鄉清夏圖」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初「四王」秉承了晚明董其昌「以古人為師,已是上乘」(董其昌《畫眼》)的仿古思想,並將其奉為繪畫創作之最高準則。董其昌倡導畫分「南」、「北」二宗,雖然李思訓、李昭道、趙伯駒、趙伯驌皆被列為「非吾曹當學也」的「北宗」(董其昌《畫旨》卷上),但是董其昌對青綠山水並不貶抑,曾謂「李成畫法有小幀水墨及著色青綠,俱宜宗之」,認為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集其大成,自出機杼」(董其昌《畫旨》卷上)。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之「仿趙文敏」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相較董其昌而言,「四王」在青綠山水的創作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他們在仿古思想的指導下,畢其一生探索、感悟筆墨和青綠顏色融合的技巧和觀念,他們筆下的青綠山水之仿古並不局限於董其昌所推崇的趙令穰及趙孟頫二人。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之「江亭秋色仿趙伯駒」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而是注重用「南宗」的筆墨趣味來改造「北宗」李思訓、李昭道、趙伯駒等的風格,或以青綠法臨仿倪瓚等不擅長青綠的「南宗」畫家的作品,繼吳門畫家沈周、文徵明等之後,將青綠山水畫的創作推向另一境界。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 王時敏 畫杜甫詩意圖冊之「叢山落澗」 紙本設色 共十二開 故宮博物院藏

王時敏自幼受董其昌「南北宗」理論的影響,於黃公望用功最深,其青綠山水也以黃公望的「淺絳法」為基礎,融合趙令穰、趙伯駒、趙孟頫青綠設色的方法。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 王時敏 畫杜甫詩意圖冊之「山村春色」 紙本設色 共十二開 故宮博物院藏

(董其昌《畫旨》卷下)王時敏的青綠山水主要見於他所創作的眾多仿古圖冊中,如他六十一歲(一六五二年)時所作《仿古山水圖》冊(故宮博物院藏,下文提到的畫作未註明館藏地者,皆為故宮博物院藏)中,「仿趙令穰江鄉清夏圖」、「仿趙文敏」、「江亭秋色仿趙伯駒」等頁融入了「三趙」的設色技法,幾乎以色筆代替了墨筆。王時敏七十四歲所作《畫杜甫詩意圖》冊之「叢山落澗」、「山村春色」、「秋山紅樹」頁中,其以色代墨的筆法愈發乾渴,更趨老練精熟。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 王原祁 仿古山水圖冊之「仿趙承旨」 紙本設色 共六開 故宮博物院藏

王時敏以色筆代替墨筆的設色之法由其孫王原祁繼續發展。王原祁三十六歲(一六七七年)所作《仿古山水圖冊》之「仿趙承旨」、「仿高尚書」兩開,以簡淡薄敷的方式將色彩融入筆墨,正如他在《雨窗漫筆》中所云:「設色即用筆用墨意,所以補筆墨之不足,顯筆墨之妙處。」王原祁亦十分景仰黃公望的畫藝,並在不斷臨仿的過程中領悟到「大痴畫以平淡天真為主,有時而傅彩燦爛,高華流麗,儼如松雪,所以達其渾厚之意、華滋之氣也」。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 王原祁 盧鴻草堂十志圖冊之「草堂」 紙本設色 共十開 故宮博物院藏

(王原祁《麓台題畫稿》「又仿大痴設色為輪美作」)在他六十四歲至六十七歲時所作《仿黃公望山水圖》軸中,在黃公望披麻皴和淺絳法的基礎上施以淡綠色,色墨兼施,前後花費三年時間,是其仿黃「神與心會,心與氣合」的佳作。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 王原祁 盧鴻草堂十志圖冊之「洞元室」 紙本設色 共十開 故宮博物院藏

(王原祁《麓台題畫稿》「仿設色大痴長卷」)他六十七歲所作《盧鴻草堂十志圖冊》中「草堂」、「冪翠庭」、「倒景台」、「洞元室」、「雲錦淙」、「金碧潭」六開設色頁,山石直接用色筆干皴,使整幅畫面有錯綜迷離之感,體現了他晚年的用筆特點。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 王原祁 盧鴻草堂十志圖冊之「倒景台」 紙本設色 共十開 故宮博物院藏

清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云:「宋人青綠多重設,元、明人皆用標青頭綠,此亦唐法耳,近世惟圓照(王鑒)、石谷(王翚)擅長。」王鑒主要取法趙孟頫的青綠設色風格,通過趙氏而力追南宋趙伯駒、伯驌兄弟,並上溯唐人之風。王時敏在《跋廉州畫冊》中云:「廉州畫初師董巨咄咄逼真,年來更出入三趙,以穠麗為宗。」王鑒六十一歲(一六五八年)時作《青綠山水圖》卷即為突出例證。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 王鑒 仿古山水圖冊之「仿大痴」 絹本設色 共十開 故宮博物院藏

根據自題可知此卷追師趙孟頫《鵲華秋色圖》與黃公望《秋山圖》的設色風格,但師法黃公望的主要是山石造型及畫面布局,至於皴染筆法則更多的來源於趙孟頫,但色調的濃郁厚重又逾趙孟頫之風格,突破了文人畫設色淡雅的格調。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 王鑒 仿慧崇水村圖扇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王鑒六十六歲時所作《仿古山水圖冊》之「仿大痴」頁,與同一冊中的﹁仿趙孟頫﹂、「仿趙伯駒」兩頁設色風格大體相同,可見其以「二趙」重青綠法對黃公望筆墨的改造。王鑒晚年所作的仿宋惠崇《水村圖》扇和《花溪漁隱圖》扇,筆法細秀,設色濃麗卻艷不傷雅。王鑒這種行、利相兼的藝術風格不僅影響了他的學生王翚,也對清代畫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 王翚 青山白雲圖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王翚自稱「於青綠法,靜悟三十年,始盡其妙」(王翚《清暉畫跋》),可見其青綠山水不僅是他對色墨融合技法的探索,亦融入了其個人的人生體驗。王翚畫山水不為「南宗」所囿,有集「南北宗」畫家之大成,《讀畫輯略》稱「畫分南北二宗至石谷合而為一」,惲壽平亦稱「古今來筆墨之至齟齬不能相入者,石谷則羅而致之筆端,融洽而出,神哉技乎」。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 吳歷 興福庵感舊圖卷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張庚《國朝畫徵錄》卷中)集多家筆法之大成的特點在其青綠山水中有突出體現,如王翚三十八歲(一六六九年)所作《青山白雲圖》扇題識中說:「嘗見高尚書《夏麓晴雲》、趙承旨《瀟湘水雲》、方羽士《奇峰出雲》,此寫《青山白雲圖》,參用三家筆意,而設色兼施僧繇沒骨法,不知得以古人神韻否?」此外,王翚在設色上強調「輕」、「清」,他在《清暉畫跋》中言:「凡設青綠,體要嚴重,氣要輕清,得力全在渲暈……皴擦不可多,厚在神氣,不在多也,氣愈清則愈厚。」強調著色本身要實,氣韻要虛。

青綠山水特輯:清初「四王」與吳歷畫作賞析

清 吳歷 仿趙令穰山水圖軸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與「四王」並稱為「清六家」之一的吳歷亦擅長青綠山水。吳歷與王翚同庚同里,在繪畫上又同師於王鑒與王時敏。與王翚相比,吳歷更注重仿古而不為古人所囿,取法自然並能體現真實情感,正如其自述:「不將粉本為規矩,造化隨他筆底來。」(吳歷《詩抄補遺》)吳歷四十三歲時懷念亡友默容作《興福庵感舊圖》卷,從自題「聞默公已掛履峰頭,痛可言哉」可知吳歷與其相交甚厚。畫面中的興福庵牆外坡石雖染以濃艷的石青、石綠,但在畫面正中葉落殆盡的喬木以及庵內的空寂落寞景象的襯托下,不但無俗媚之氣,反而更為沉默壓抑,更能讓人感受到作者對故友的懷念。另如其《仿趙令穰山水圖》軸中,畫家以鬆軟的淡墨勾勒山石輪廓,並在青綠簡染的山石底部加入了赭色,畫面精微細麗,明快清雅,很好地體現了自題詩中「烹雨欲分庭柏翠,呼童閑掃落花紅」的意境。



原文作者:蔣彤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7年9月刊《仿古脫古 清代青綠山水畫》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中國玉器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戰漢玉器的輝煌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對比這些「打火機」你的Zippo弱爆了
大爺收藏數十年的古董碗,老闆只出價400,聽完當場就翻臉了
金石上的幽默意識
還在把玩沉香嗎?清宮裡的香料都是這麼玩!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