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雀難飛」、「攬雀尾」,其真相其實是這樣!

「雀難飛」、「攬雀尾」,其真相其實是這樣!

「攬雀尾」、「雀難飛」是指功夫練到一定程度,手上的一種「勁」,這種功夫的程度或者說「勁」一般是由站樁所得。站樁時手上要求五指盡量往大了分,要大把抓,腕子要「挑」,這是持樁時手上的要求。一開始是要求,按要求做到了,只要外形正確,時間長了就能使這三個要求變成「力」,變成了力後各種力互掙才能拉筋,把筋拉長了用力時就沒有障礙了,這時再用力時還是松的,也就是說「用力時是放鬆狀態的」,或者說「在放鬆狀態時才能使力」,這時鬆緊同時存在。一般太極拳、形意拳、少林拳都稱為陰陽力,或者是剛柔相濟力。

雷雷表演雀不飛

得到這種力後手上是什麼感覺呢?有的武術大家說像是攥著一隻鳥,鳥想飛時我攥一下,不想飛時我就鬆了它讓它飛,它再想飛時我再攥它一下讓它飛不了,這樣反覆做下去,這稱之為「攬雀尾」,也有武術大家把這種力稱之為「雀難飛」。需要注意的是它是一種「像」,不是「是」。它不是真的把一隻鳥托在手上鳥飛不了。太極拳中所說的「雀難飛」和「攬雀尾」都是一種「意」,「意」就是「像」。中華武術各門派中所說的「意」都是「像」,不是「是」。

現在社會上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是楊露禪能手上托一隻鳥,鳥飛不了。還有的說王茂齋也能手上托只鳥,鳥飛不了。還說什麼鳥一蹬腿,手往下一沉,鳥蹬不上力了所以鳥就飛不起來了,這都是沒有的事,中華武術根本就沒有把鳥放手上鳥飛不起來這項技能,這也很好證明。一是查各家拳譜,越老的越沒有。新的沒準有,因為是編的。現在如果不把這件事澄清了,恐怕以後的拳譜得再加上這一項,就是武術練好了把鳥放在手上飛不走。二是凡是正規渠道口傳心授下,出來的人都不會說這種話,說這種話的人肯定是沒經過「修身」的人,經過修身養性的人是說不出這種話的。把中華武術無限地誇大,實際上對武術不是褒,而是貶,吹牛吹出去了,後人怎麼練也練不出來,到頭來收不了場。現在好多外國人也喜歡中華武術,外國人是講道理的,是講實事求是的,一旦他們知道上當受騙了,武術在他們心中就沒有那麼高的位置了,這也就給中國武術家丟臉了。這些話,也不是中華武術界的先輩們說的,而是後人編造的。

「攬雀尾」和「雀難飛」是反映在手上的「開合力」。武術講「開合力」,「開合力」在全身各關節、各部位都會產生,產生在手上叫「攬雀尾」或「雀難飛」,還有別的叫法。出現在全身各部位都有叫法,一般統稱叫「開合」,或稱「鼓盪」。全身各部位出現「開合」說明功夫已經練得很好了,說明身體已經整了。身體出現即開即合的狀態是養生的最高境界,它可以隨時排放出體內毒素,而且外邪不會侵入,使得身體非常強壯,不易患病。

網路圖片

「攬雀尾」和「雀難飛」是手上的開合力,如果手上有了開合力,身體別的地方也會有開合力的,不可能手上有開合力了,身體別的地方沒有開合力。一般開合力一出現,就有幾個地方同時出現。當然如果身體各部分開合力都出現全了,那麼功夫就深了。手上有了開合力再加上身上其它一部分的開合力(即便不是全部),在技擊上就有用了,就有了滲透力。在交手中如果手碰上對方即使不是要害部位(比如胸部、背部)也會傷及對方的。手上具有「攬雀尾」和「雀難飛」的力說明功夫已上身,具有傷人的力。打要害部位誰都會傷人,具有傷人的力指的是打非要害部位。如果按某些人的說法,手上托只鳥,使鳥飛不了。第一是不可能的事,第二即便可能也沒有用。它既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也不是技擊中的殺傷力。根本就不是中華武術追求的內容,楊露禪也好,王茂齋也好,他們都是中華武術大家,他們不可能追求這些東西,硬把這些東西編造在他們身上,實際上是對他們的貶低。這件事說明了沒有經過修身養性的人想褒獎中國武術家卻不知道怎麼褒,相反,倒做出了貶低中國武術家的事。中華武術大家都是經過修身養性的,沒有經過修身養性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們修;煉的是什麼東西。

「手上托只鳥,鳥飛不了」這種說法和中華武術中的「攬雀尾」和「雀難飛」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請廣大武術愛好者不要相信這種對武術的誤解誤讀。

文/李榮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極 的精彩文章:

人體穴點陣圖大全
關於內家拳!
太極要想打 必需這樣練!
內家拳——以技養生!
形意拳「脊動」訓練

TAG:武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