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張即之——破鋒大師?

張即之——破鋒大師?

張即之書法用筆十分潑辣,

果斷,枯筆處如蒼松老練。

用筆刷出,但送到位,

在收筆處時見頓挫,

又可看出曾受到米芾的影響。

筆畫間時有輕重筆,

交替出現,尤顯生動。

但另一方面,

張即之書法又有「筆精熟而俗,

乏高古之趣。

蓋其意欲為古,乃失古而淺;

欲為蒼,又失蒼而濡;

欲為拙,又失拙而卑,

病在不超世,

著意用工力而為之耳」(詹景鳳語)之勢。

(南宋)

張即之《雙松圖歌》

紙本,33.8×119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卷又稱《杜甫戲為雙松圖歌》,是張即之晚年酒後之作,行楷書法蒼勁有力。後人皆稱他「以能書聞天下」,「大字古雅遒勁,細書尤俊健不凡」。此卷擘窠大字,神完氣足,勁健雄肆,又時見險怪之態。

張即之作為南宋著名書法家,書宗唐人,結體嚴謹,筆法險勁,對當時書壇影響很大,北方金人亦多效其體。 歷代書壇公認「大字難妙」、「自古為難」、「少見功效」。這是何故?蓋因大字在行筆與結體上,很少有人能夠達到預期的理想境界。然張即之工楷書,尤其擅長榜書和擘窠大字,並為世人所珍愛,為金人所重價購求,豐碑巨刻散流江左。可見張即之書法非同凡響。

張即之是南宋後期力挽狂瀾、振興書法藝術,窮畢生之力以改變衰落書風的革新家,稱雄一時。據《宋史》記載,張即之「以能書聞天下」。女真族雖然遠在北方,與南宋政權處於敵對地位,但對於張即之的翰墨作品,卻不惜用重金購求。其書法初學歐陽詢、褚遂良和顏真卿,繼而轉師米芾,並能「獨傳家學」,而以張孝祥書為主調,參以晉唐經書漢隸,加上受禪宗哲學思想的影響,故而達到了一種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與境界,自成一家體系。這種體系是他在繼承古人前輩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汲取眾多營養而後大膽創新形成的。後世書壇有人譏張即之書有意為「怪」,不合「規矩」,並斥之為書法「尚意」,追求「意趣」,表現個性。宋初文壇領袖歐陽修便提出,書法不能專師一家,模擬古人,而貴在「得意忘形」,自成「一家之體」,否則為「書奴」。後來,明代安世鳳在《墨林快事》中亦曾云:「樗寮書,昔人斥為惡札。今評其筆意,亦非有心為怪,唯象其胸懷,原與俗情違逆,不知有勻圓之可喜,峭拔之可駭耳。自開天以下,千奇萬異,何獨字法不得任情哉!?」在這裡,安氏既闡明了張即之書法的特色,又從「意趣」這一藝術的審美角度反駁了所謂「惡札」之說。

釋文:

天下幾人畫古松,畢宏已老韋偃少。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回高枝。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松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偏袒右肩露雙腳,葉裏松子僧前落。韋侯韋侯數相見,我有一匹好東絹,重之不減錦繡段。已令拂拭光淩亂,請公放筆為直干。張即之七十二歲寫,時積雨連霉,槐龍舞翠,與客小飲,醉中戲書。

放大欣賞

| 全|網|獨|家|

樂琴書以消憂·會心處/帆布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公社 的精彩文章:

最愛是金文 我要上公號!
謝無量——書法不難於謹嚴而難於爛漫
冬天的十二種雅稱
八大山人草書《唐耿湋舊宅清源寺詩軸》
為什麼現在書畫創作都在貪大求長?

TAG:書藝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