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怎樣臨習《顏真卿的勤禮碑》以及講解

怎樣臨習《顏真卿的勤禮碑》以及講解

怎樣臨習《顏真卿的勤禮碑》

怎樣臨習《顏真卿的勤禮碑》以及講解

《顏勤禮碑》,唐顏真卿 撰文書丹,自署立於大曆十四年(779年)。楷書,碑文一通。殘石175×90×22厘米。

碑四面環刻,存書三面。碑陽19行,碑陰20行,行38字。左側5行,行37字。 右側上半宋人刻「忽驚列岫曉來逼,朔雪洗盡煙嵐昏」十四字,下刻民國宋伯魯題跋。現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初拓本。《顏勤禮碑》在拙重中見挺拔雄肆之氣概,《麻姑仙壇記》則在寬博中見空靈洞達之韻度,堪稱顏楷的雙峰並峙。

下面針對《勤禮碑》的特點,說說大家究竟怎麼來學習該帖呢?方法其實還是有很多種的,大家還是需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安排:第一種方法:先認真讀帖,理解該帖的相關背景資料,然後熟悉用筆的特點,揣摩筆畫的特徵,對作品整體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氣質做到心中有數。接下來制定學習計劃就可以做針對性訓練了;從基本筆畫開始體會用筆的感覺,按照既定計劃,循序漸進。不要貿然中斷,也不要半途而廢;日久必能有大獲;【這個方法適合初學者】第二種方法:前面的讀帖和熟悉以及制定學習計劃這都是必須的,不再展開。針對性的訓練可以從先選擇法帖的某一張紙、或某一行、或某一段進行筆感練習,等有些心得以後,可以開始嘗試通臨第一通,然後針對第一次通臨的結果進行分析,找到不足,再做針對性訓練,挑出不能滿意的字或者偏旁或者結構或者個別字進行精臨,解決了不足再做第二次第三次……通臨,並嘗試集少字創作、集多字創作及脫帖完整作品創作;【此法適合有一定基礎者】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計劃既定,就要有恆心堅持到底。做深做細做透才會有機會高出一等。

《勤禮碑》主要特點與具體技法

—、《勤禮碑》是顏真卿的代表之作,「鴻文鉅筆,闡發性靈」,不同凡響。唐以後的書家,不少人臨習過此碑。下面就其運筆、結體等方面談點兒淺見。

(一)正鋒運筆,方圓兼得。顏書甚為古拙,講究起筆「藏頭」,中鋒行筆,雄健有力,收筆「護尾」。顏真卿主張「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以及「折釵股」、「屋漏痕」等,強調的就是「中鋒」和「圓勁有力」。如「折釵」,金釵折如弓,就比其挺直見力度。《勤禮碑》中筆畫「化直為曲」,以增強點畫的力度。如「事」、「等」、「文」、「敬」等字。《勤禮碑》講究筆畫圓勁,如橫畫收筆重按,鉤和捺畫先收後放。折筆處有時上聳出方,有時提筆暗轉而呈圓肩,或者內方外圓等。總之,《勤禮碑》剛柔之氣兼而有之,不愧「莊重沉雄」之作。如「太」、「子」、「司」、「之」等字。

(二)主次分明,突出主筆。一是同—類筆畫主筆厚重,即粗而繁(回折多轉),次筆陪襯,輕而簡(回折輕)。筆畫有主有次,主次分明,給人以明快之感。例如「孫」、「神」、「書」、「並」字等。二是一個字中筆畫間輕重反差較大,如橫細豎粗、撇輕捺重等,每字都有此特點。三是多「部件」組成的字,疏重密輕,醒目可賞,如「徽」、「庶」、「敏」、「勝」字等。由於「賓主分明,主從有別」,使字顯得瘦而勁健,肥而不笨。

(三)以拙為巧,神采艷發。對《勤禮碑》領悟較淺時,會詫異於顏字「笨拙」;隨著學習的深入,會發現有「大智若愚」之感,可謂拙中有巧、古樸敦厚、老成持重、奧妙無窮。如「書」、「善」、「等」、「祿」字等。從宏觀上說,顏字不拘小節,頓挫分明,結構寬博;從微觀上講,顏書獨具匠心,靈活多變。例如每一字中之重複筆畫,起筆、運筆、收筆幾乎都不相同。就橫豎畫而言,其形態或方或圓,或尖或禿,走勢或直或曲,有粗有細,有長有短等等,巧妙至極,避免了雷同,顯得質樸中透著秀氣。

(四)集眾之長,自成一格。顏真卿除了受過張旭和徐浩的傳授外,還接受了褚遂良、王羲之以及篆書和魏碑的筆意。如「蠶頭燕尾」不僅活用在捺法上,而且橫畫上也有體現,如「之」、「夫」、「後」、「自」字等,乍看是機到筆隨,仔細觀之即不難看出,顏字並非完全是他的獨創,而是受到了眾多書家的影響,他的好學由此可見一斑。他的字雖與眾不同,但「反乎常而合乎道」,更加富有審美情趣。

(五)寬舒圓滿,雍容大度。《勤禮碑》除了厚重飽滿的特點外,在結體上一反初唐楷書「字中收斂」之特點,以「平衡」為結體原則,體相稱,勢開張,字撐格,重心穩,貌端正。如「文」、「通」、「具」、「作」字等。總之,其結字對稱平穩,筆勢寬綽,大氣磅礴,且寬博而不鬆散,神采豐足,實在令人叫絕。

《勤禮碑》是顏書的代表作,為歷代書家所珍重,是人手學顏的好範本。上述特點,僅屬其主要的明顯的特徵,若拓寬觀察角度仔細琢磨,肯定會有更多的發現。在實踐中可不斷研習,細心體會,深加領悟,力爭筆到法隨,入體得體。

二、《勤禮碑》點畫的具體技法

前面介紹的是《勤禮碑》總體的外表特徵。為了把握《勤禮碑》的內在規律,還必須掌握其點畫的運筆方法,如藏露、中側、提按、方圓、快慢、曲直、筆力等。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較準確地把握其具體特徵,才能獲得更大收穫。現將《勤禮碑》中點畫的書寫技法簡介如下:

(一)點,落筆「有藏有露」,轉鋒按筆鋪毫,邊行邊提筆,回鋒收筆。凡點必側,鋒有去有回。點的方向和形態變化雖多,但基本上可分為上輕下重、上重下輕、橫點(以橫代點)和出鋒點四種。顏字之點,多如露珠欲滴,圓轉幅度較大,形態厚實勝於別體。點的寫法較多,能體現字的呼應和靈動,所以,在穩健的前提下,要注意連貫和照應。如「兆」、「簿」、「祿」、「無」字等。

(二)橫,主要有長橫、短橫、尖頭橫(一頭尖或兩頭尖)和燕尾橫。書寫時露鋒順入或藏鋒逆入,有方有圓,中鋒行筆,提筆回收(燕尾橫收筆滯澀空回)。《勤禮碑》橫畫纖細,有時意到筆不到,似不經意,卻形斷意連,美觀洒脫。如「頻」、「真」、「博」、「自」字等,露鋒不浮,藏鋒不墜,短橫多為凹橫、直橫和燕尾橫,長橫多為細腰狀且向上拱曲,長橫兩端比短橫略重些,其落點基本在一個水平線上,雖細卻不軟,瘦勁力足,頗具魅力。

(三)豎,主要有垂露豎、懸針豎、上尖豎、短豎和斜短豎等。豎比橫粗,往往粗好多倍,對比明顯。顏書之豎形似鐵柱,有折釵之力。如「州」、「升」、「何」、「溫」字等。垂露者,起筆、收筆、頓筆均比《多寶塔碑》輕。懸針者,行筆穩緩漸提,鋒尖長而銳。上尖豎起筆輕。短豎和斜短豎起筆多彎頭,收筆不作頓。短豎,雖短尤粗,力頂千鈞。斜短豎,短而秀氣,精巧而利落。《勤禮碑》的豎畫多弓曲而見力度。如雙豎並列,左豎細而短,右豎粗而長,多取相向合抱之勢,臨寫時須控制速度,加重筆力。

(四)折,主要有兩種。一是轉折處提筆另起,右下頓筆出肩,高於橫線,成斜稜角(有人稱「復起冒尖」),如「唐」、「司」、「順」、「,唱」字等,尤其是「司」中的「口」字,已斷成四筆。二是橫尾無提筆動作或輕提圓轉,直接下按出肩,其斜線與橫線夾角大,肩頭低於橫線,內方外圓,饒有情趣。例如「同」、「日」、「國」、「尹」字等。其他折法也不難,只要將出肩大小及斜度隨著筆畫的方向、位置變化而變化就行了。《勤禮碑》有的折筆「隨意」斷離,實在令人詫異,然而細細揣摩即可感到它的高古和雄逸之氣。另外,左右短折也屬其特殊筆畫,寫到折處圓轉順勢成形,如「開」、「門」、「四」、「陵」字等。這樣,使顏字避免了雕琢之跡,增加一靈動之感。

結構特點

《勤禮碑》是唐顏真卿71歲時為曾祖父顏勤禮書寫的神道碑。此碑筆力沉著內涵,結體寬博,雍容端正,筆勢相向而多內蘊,給人以莊重渾厚之感。它既不像《多寶塔》那樣方正謹嚴,秀麗俊雅,也不像《麻姑仙壇記》那樣古拙中透露出幾分霸氣(夏長先語),是顏氏晚年楷書代表作之一。《勤禮碑》的結構特點,可概括如下:

1.橫輕豎重,對比明顯。漢字有許多字都是由橫畫、豎畫,或者是以橫豎畫為主組成的。對於這些字,《勤禮碑》在結構處理上基本上是橫輕豎重,對比鮮明,形式俊美,使人想起了主幹粗壯,枝條細勁的蒼松來。如「士」字。

2.以縱取勢,內緊外松。《勤禮碑》體勢多取縱勢,這樣每個字看上去很緊密,但通過字內部的穿插、揖讓、避就、虛實等手法的運用,整個字形端莊、穩重,有一種廟堂之氣。如「闕」字。

3.字形方正,豁達端莊。顏字改變了欹側的結構,用較為端平的筆畫寫出。左右也基本對稱,字呈方形。它吸收了古代篆隸書法,以正面取勢,使人感到莊重正大,內宏偉。如「故」字。

4.雍容大度,寬博古盪。雍容大度,寬博古盪是顏體的藝術特色,也是其結構特點。圓筆中鋒的筆法;並列兩豎的相向,造成一種外拓的張力,有力度,動感強;捺畫的厚重等都是形成這一特色的重要條件。如「四」字。

總之,《勤禮碑》還有其他特點,以上幾點集中體現了雄偉端莊的風格,字字挺撥有力,氣勢逼人,是學顏的優良範本之一。

捺畫的寫法:顏體的捺畫在字中起支撐作用,往往寫得較肥厚,有蠶頭燕尾之態,即逆鋒起筆,一波三折,捺時用力頓挫,然後出鋒成缺角。它大體上有三種形式:斜捺、橫捺和反捺。斜捺:起筆多藏鋒,頭回而弧曲,如同蠶頭狀,有綿韌筋健之力。然後折鋒向右下徐行漸漸加重,體勢開張,行至捺的下半截微帶捲起之意,捺腳收筆處要重重頓筆展鋒,稍駐後,邊行邊提筆出鋒,出腳略大,使之具有高峰跌水、急流而下之勢。如「文」字捺畫。橫捺:也叫平捺。這一捺畫要寫成水波之狀。其具體寫法是:逆鋒起筆,折而右下,用力由輕而重,捺時頓筆展鋒,然後提筆捺出。此捺常用在字的下面,起到載上的作用。如「之」字的捺畫。寫此捺時,起筆要束得緊,領部要提得起,捺腳處要鋪得滿,拓得開,狀如載重之舟,給人以能承載上面物體重量的感覺。反捺;這種捺畫的寫法與長點相似。如「英」字捺畫。如果一個字中有兩捺時,我們必須將其中一捺改為反捺,以增加字的生動性、變化感。針豎。當豎在一個字中有左右並列的,左豎要短,右豎要長。而且兩個豎不得頭齊腳齊,應呈相向之勢。

豎畫的寫法:豎畫在漢字結構中起著支柱作用,要寫得筆直有力,像一個人立正的樣子。豎畫寫偏斜會使字失去重心。古人說:「豎如萬歲枯藤。」就是指豎畫要寫得蒼勁有力。《勤禮碑》中的豎畫總體上是粗壯厚實,但細加推究,便可發現是形態多樣,變化豐富的,主要有垂露豎、懸針豎、曲頭豎、腰粗豎、腰細豎等多種。垂露豎是一種起筆、收筆都作藏鋒的豎畫,書寫時要做到藏頭護尾、無垂不縮。具體書寫方法是:逆鋒向左上起筆,然後折筆向右橫頓,再轉筆向下中鋒行筆。值得注意的是,在行筆過程中應邊行邊提筆,至三分之二處時又邊行邊按筆,最後頓筆,回鋒收筆。要做到起筆、收筆慢,行筆略快,頭略方尾略圓,中段略細,微成弓狀,給人以雄壯有力之感。如「下」字的豎畫。懸針豎是一種藏頭露尾的豎畫。具體寫法是:逆鋒向左上起筆,然後折筆向右橫頓,再轉筆向下行筆,至三分之二處時邊行邊提筆,以至到末端把筆尖抽離紙面為至,要力注鋒尖。寫此豎時,要做到挺直剛勁,不帶弧度,較放縱,以顯其洒脫大方之態。如「平」字之豎。曲頭豎是一種用垂露法起筆,但向左曲折探出的一種豎畫。具體運筆方法是:逆鋒向左平出,接著向上,右轉筆頓挫,再向下行筆。這種豎畫在字中顯得剛勁強壯。如「宮」字兩個口的左豎。腰粗豎是一種較短的豎畫,直挺粗壯,如同鐵柱。這種豎畫中部較粗,骨力內含。如「山」字右豎。腰細豎形體修長,猶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抬頭挺胸。如「恤」字左豎。弧豎主要用在字的左右兩側,使字體態豁達。其運筆方法與垂露豎相同,只是體勢向左或向右微弧,如「修」字豎畫。總之,寫豎畫時,必須注意:如果豎在字的左邊,必須用「垂露」,而且要寫得粗壯有力,以防整體字的偏斜。當豎為最後一筆時,則用懸針豎。當豎在一個字中有左右並列的,左豎要短,右豎要長。而且兩個豎不得頭齊腳齊,應呈相向之勢。

怎樣臨習《顏真卿的勤禮碑》以及講解


顏真卿楷書《顏勤禮碑》講解(上,中,下)

怎樣臨習《顏真卿的勤禮碑》以及講解


上:

第一章 顏真卿及《顏勤禮碑》簡介

(一)顏真卿生平簡介

顏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別號應方。琅玡砑臨沂(今山東省臨沂)人,是中唐傑出的書法家,他曾做過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師,封魯郡公,故世稱「顏平原」或「顏魯公」。顏真卿少小勤學好問,善於辭令,稟承家學自幼嗜書。742年,34歲的顏真卿被命為醴泉縣縣尉。他在為官時期表現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愛民,剛正不阿的品格。74歲時顏真卿被奸臣陷害,77歲時,顏真卿被縊殺。

(二)顏真卿書法風格特點

顏真卿博學多才,精通詞文,其書早年曾拜學張旭門下,又對前輩書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習。這一時期代表作有《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中期顏真卿以篆人楷,逐漸形成了骨氣清剛、大氣磅礴的書風。這一時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爭座位帖》《郭家廟碑》。晚期顏字更趨完美,用筆樸素豐茂,結字自然,氣勢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國書法史上無可替代的地位。這一時期代表作有《宋廣平碑》《麻姑山仙壇記》《大唐中興頌 《李元靖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自書告身帖》等。

顏真卿的書體端莊、豪放,自成博大雄壯、氣貫長虹的體勢,形成以「筋」為主的「顏體」風貌,所以千餘年來,與「柳體」一起被世人同譽為「顏筋柳骨」,成為書壇上的經典作品。

(三)顏真卿書法用筆特點

由於以篆書筆法入楷,所以顏真卿書法成為中鋒用筆的典範。其行筆雄健有力,筆力內含,落筆多藏鋒,收筆多回鋒,尤其起筆處圓筆遠多於方筆。橫畫輕,豎畫重(《顏勤禮碑》的橫細豎粗對比十分強烈),但兩豎同時出現時,左豎常與橫畫一樣細,且兩豎常相向狀安排(即拱向外面);轉筆常用提筆法,圓轉直下,而不作折筆,轉折之筆多呈外圓內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練習顏體時不可一味強調其粗壯的一面,而忽視了顏字點畫用筆厚重、挺健、遒勁的主要特徵。

(四)《顏勤禮碑》簡介

《顏勤禮碑》是顏真卿為其曾祖顏勤禮所書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現存兩面及一側。碑陽19行,碑陰20行,每行各38字。碑側5行,每行37字,左側銘文在北宋時已被磨去。1922年10月在西安出土,後移新城,現在西安碑林。

《顏勤禮碑》是顏真卿晚年所書,其書法藝術已進入完全成熟時期,通篇氣勢磅礴,用筆蒼勁有力,未經後人剔剜,是顏體中的代表作。

第二章:基本筆畫筆法分析

漢字的基本筆畫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挑,基本它無論多複雜的筆畫都是由這些基本筆畫演變而來。筆畫是構成漢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初學者必須勤學苦練的「基本功」,只有打下紮實的基本功,才可能為將來的學習做準備。這裡總結了《顏勤禮碑》基本筆畫及其衍生出的一些筆畫的筆法,初學者可認真練習,並根據自身的特點有重點的練習。

(1) 點和點的變化

古人人云:「點如高山墜石。」所以點應該有力。顏體的點寫得厚重飽滿,神完氣足。

(二)橫和橫的變化

顏體的橫畫變化豐富,儀態萬千。或長如大戟而不笨重,或短如點畫而不拘謹,或細如毫髮而不輕浮,這都是由於顏真卿以篆入楷、善於用筆的結果。

(三)撇和撇的變化

撇畫運筆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慢而不滯重、快而不輕浮。而且要力到筆尖,防止出鋒時出現「鼠尾」。

(四)捺和捺的變化

顏體的捺畫粗重有力,逆鋒入筆後,漸行漸重,頓筆後漸出鋒收筆,整個運筆過程銜接自然。初學者要認真仔細揣摩其用筆方法,不可寫成「翹腳」狀。

(五)豎和豎的變化

顏體的豎畫粗壯有力,通常寫五分之四處就提收。中豎豎直,左豎常向左拱,右豎常向右拱。

(六)折和折和變化

顏體的折筆通常沒有明顯的折角,有時甚至作提筆圓轉。有折角時變寫成圓中有方、外圓內方的轉角。

(七)鉤和鉤的變化

顏體的鉤畫多在回鋒頓筆蓄勢後,用力鉤出。鉤雖短促,但無絲毫鬆懈,有時鉤畫也似鉤未鉤,含蓄深沉。

(八)挑和挑的變化

挑筆通常逆鋒入筆,頓筆蓄勢後向上挑出,行筆不可過慢,還要力到筆尖,否則亦會出現「鼠尾」。


中:

第三章偏旁部首分析:字頭的變化

漢字的常用字有5000多個,如此多的漢字大部分都由一些基本的偏旁部首組合而成,寫好偏旁部首是寫好漢字的必經之路。這裡總結了《顏勤禮碑》中常見的偏旁部首,包括字頭、字底、左偏旁、右偏旁、字框,初學者可循序漸進練習,做到熟練、熟記。

(一)字頭的變化

左偏旁的變化

右偏旁的變化

字框的變化

第四章結構分析:獨字體的變化

我們練習筆畫和偏旁部首,都是為寫好漢字做準備,在這個基礎上,要寫好漢字,就必須掌握字的結構。對於字的結構,古人有各種各樣的論述,這裡按照簡單易學的原則總結了《顏勤禮碑》中各種字的結構,分為獨體字、合體等,供初學者了解、分析、練習。

(一)獨字體的變化

顏體的獨體字或大或小、或長或扁,形態變化十分豐富,而且筆畫少的獨體字用筆通常較粗重。

合字體的變化

顏體合體字是形態各異,豐富多彩,所以初學者更要認真描摹原作,並學會思考、分析和安排好字的中心點。

(一) 左右結構

左右結構的字需要注意各自和寬窄、長短、位置高低等等,還要注意二部分的聯繫,要能使二者有機地統一。

二、上下結構

上下結構的字須注意各自的寬窄、長短等等,還要注意上下二部分的聯繫,使二部分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下:

三、左中右結構

左中右結構由於呈三部分橫列,容易寫得過寬,所以應該控制每部分的寬度,以免互相擁擠,還要注意三部分各自的長短、寬窄、位置高低等等區別和三部分的有機聯繫。

四、上中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由於呈三部分豎列,容易寫得太長,所以應該控制每部分的長度,以免互相擁擠,還要注意三部分各自的長短、寬窄以及三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繫等等。

五、包圍結構

包圍結構更應該注意包圍部分與被包圍部分的緊密聯繫,否則容易將字寫散,應該使被包圍部分向包圍部分靠攏。另外由於顏體結字開張,包圍部分應該寫得飽滿(如走之底和「口」部兩豎都向外拱)。

第五章 《顏勤禮碑》集字聯句欣賞

臨摹碑帖是初學者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但倘若要和碑帖達到形神一致,這並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初學者不斷地對臨、默臨、背臨。而集字練習正好為初學者提供了極好的背臨機會。所謂集字,就是從碑帖中選出部分漢字並組成詩句、對聯進行練習,這樣既可供初學者臨摹,又可作為創作的參考素材讀物。

怎樣臨習《顏真卿的勤禮碑》以及講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西泠八家原印照片一百餘張
點評當代100名書家(1)
歷代玉器、玉人鑒定歌謠
文徵明88歲書畫作品欣賞《寒棲館》卷,傳世字畫
項穆《書法雅言》(全本)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