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時期四大名將,第一名當之無愧,無人超越

春秋時期四大名將,第一名當之無愧,無人超越

第四名、先軫

春秋時期晉國名將、著名的軍事家。先軫與狐偃,趙衰等都是跟隨晉文公逃亡的近臣,在晉國曾輔佐晉文公、晉襄公兩位霸主,屢出奇策,並以中軍主將的身份指揮城濮之戰、崤之戰,打敗強大的秦楚兩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元帥頭銜和元帥戰績的人。先軫善於接受前人經驗並加以創新,能夠運用多樣化謀略,從而豐富了中國古代戰略戰術,對軍事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將外交因素納入戰略範疇,並開了「兵者詭道」的先河。

第三名、伍子胥

吳國大夫、軍事家。父親伍奢是楚國大夫,楚平王在位時為太傅,輔太子建。平王聽信費無忌讒言殺伍奢,子胥之兄子尚也同時被害。伍子胥被迫兩次出逃。伍子胥智勇雙全,進入吳國後幫助吳公子姬光刺殺了吳王僚,姬光即吳王闔閭。吳王問其治國安邦之策,伍子胥提出先立城廓,加強守備,廣積糧和充實兵庫的主張,深得吳王賞識而委以重任。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主持了伐楚的戰爭。在柏舉大破楚軍並攻入楚國國都郢城。此時楚平王已死,子胥為報殺父之仇,掘平王墓,鞭屍三百,並挖其目。前484年,伍子胥帶兵滅掉越國,俘虜越王勾踐。在當時,伍子胥和孫武齊名,是吳國成為春秋五霸的關鍵性人物。

第二名、吳起

春秋末期及戰國初期名將,著名的軍事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人。他著有《吳子》。 「殺妻求將」這個成語的典故說的就是他。吳起善於用兵,廉潔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擁護。「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闢土四面,拓地千里」。在陰晉之戰中,他以五萬之兵,打敗十倍之多的敵軍,成為我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從而讓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吳起一生在這三國出將入相,並著有著名的軍事學經典《吳子》一書,提出了「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以治為勝」,「教戒為先」等軍事思想,後世論兵,莫不稱「孫吳」。

第一名、孫武

春秋時期齊國人,偉大的軍事理論家、軍事學理論的重要奠基人。與伍子胥關係很鐵,通過伍子胥反覆的推薦,才被吳王召見,他向吳王進獻了所著兵法13篇。吳王想考孫武的實際效果,孫武上演了歷史上有名吳宮教戰斬美姬,被吳王重用為將。孫武與伍子胥共同輔佐闔閭經國治軍,並提出了以破楚為首務,繼而南服越國,爾後進圖中原的稱霸的可行性步驟。

公元前506年,孫武隨吳王聯合蔡、唐兩國擊敗楚國,攻佔楚國的都城。後來孫武急流勇退,歸隱山林,不知所終。他的「知己知彼」和「上兵伐謀」軍事思想成為了軍事謀略的基礎。孫武5000多言的《孫子兵法》更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發展的源頭及世界的軍事學的經典,孫武后來被人們譽為「兵聖」。孫武是中華軍事理論的締造者第一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春秋戰國 秦軍當時不發軍餉,生活何以為計!秦始皇憑什麼統天下
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中名氣最大的荊軻,是個酒色之徒,劍術也差
春秋戰國 秦軍當時不發軍餉,生活何以為計!
都說項羽殘暴,但有一個人比他更牛,直接被視為屠夫
戰國時期為什麼東方六國明知道秦國才是最大的禍患,卻相互攻伐?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