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聽說日本人把最好的產品賣給本國人,二流產品賣給歐美,三流賣給亞洲?

聽說日本人把最好的產品賣給本國人,二流產品賣給歐美,三流賣給亞洲?

來源:知乎,作者:匿名用戶,陳王奮起,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編輯:荔枝。

對不起,不成立。

作為進出口貿易人員,我告訴你:商人都是看市場的。

賣什麼給外國商人,標準如何,不是由你決定而是由對方決定的。而對方的決定基於對方的市場需求。產品太爛,或者太好太貴,都會面臨賣不出去的風險。任何東西都要因地制宜。

出口同樣一件產品,中國出口到發達國家和出口到發展中國家的產品也是不一樣。如果留意國際新聞,你會發現這兩年越南的假冒偽劣商品泛濫,甚至引起中毒事件,這些商品很大部分都來自中國。這並不完全因為中國商人/工廠主都利欲熏心,越南方面的進口商也有自己的唯利是圖的責任。

當然,即使如此,一些出口到發達國家的產品也存在各種各樣問題,要知道made in China在海外並不是高質量的對等詞。

至於國內市場銷售方面,打個比方某種商用電器,歐美錢多,需求旺盛,要求也高,於是對於該電器也有很多更細節的要求,然而國內的話,考慮到實用性和成本,往往只要求具備基本功能就行了,高大上並不一定能賣出去甚至在國內寸步難行。

再說到日本,有個專門名詞叫加拉帕戈斯化效應。指在「孤立的環境(日本市場)下,獨自進行「最適化」,而喪失和區域外的互換性,面對來自外部(外國)適應性(汎用性)和生存能力(低價格)高的品種(製品?技術),最終陷入被淘汰的危險也稱作加拉帕戈斯綜合症、加拉帕戈斯現象(Galápagos Syndrome)。」

很多日本的產品很先進,但是它們往往在走出國門後遭遇滑鐵盧,因為不能適應當地市場。最典型的就是手機,他們的很多功能嚴重依賴日本發達的網路,可是到了國外卻沒有匹配的硬體環境而無法得到推廣。

2016年,日本手機(索尼)已經被各國用戶評為垃圾手機了,深刻記得youtube上有網友稱是「piece of shit」,中國手機崛起,日本人許多要不用蘋果,安卓則很多人開始用中國貨,許多合約機也是中興華為的,譬如docomo之類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以前會有中國產品為上市預售日本人預訂嗎?

以前中國人不買國產手機實在是山寨貨不好用,現在呢,one plus3 開售日英國也排起了長龍搶購,人稱flagship killer。

近年日本紙尿片在中國媽媽中很有人氣,聞風而動的日本廠商立即就開始推廣了,只要有商機,怎麼會無動於衷呢,何必跟錢過不去。

要知道,日本人比中國人更為經濟動物,甚至很多日本人氣電視節目是經濟類的,怎麼進入中國,優衣庫在中國怎麼會成功,怎麼針對伊斯蘭文化的特點在馬來西亞立足,非洲未來商機如何,怎麼奪回被韓國廠商搶走的海外市場基本上是這些節目的永恆話題。

並不是所有產品都涉及敏感技術並對國家造成利益潛在損害而需要有所保留的。

其實廠商設立的目的就是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拚命賺錢才是根本。

現在不是古代,什麼項目都要遮遮掩掩,以前絲綢的生產秘密,那是頂級機密,據說我們的皇帝捂了好幾百年吧,還有陶瓷上釉的技術,歐洲人要相當晚期才琢磨出來。

可是現在,技術和產品更新換代相當快,你不賣別人賣啊,世界上那麼多國家無數的廠商,等你再想賣,對不起了,隨著規模生產和競爭者陸續進入,市場就飽和了,再過兩年市場就沒了,再好的東西捂著捂著就黃了,成爛茶渣了,你覺得現在還有誰買250mb的mp3呢?

日本人也好,韓國人也好,研發產品的目的和初衷都是要賣錢,而不是提防某個國家。賺錢了,就可以投入資金擴大生產降低成本,並且進行下一輪的研發和下一次的產業更新的時候賺更多的錢!

還有就是,同一數量,高端產品利潤比中低端的高很多, 我能推銷高端產品的時候一定不會退而求次賣低端貨!

商人都是勢利眼,日本商人是這樣,中國出口商也是一樣,甭管我們外交關係上和巴基斯坦多鐵,但是遇到巴基斯坦人(還有廣大亞非拉同志們),很多中國出口商根本就打不起勁,你知道會被砍價無數次到最後費勁口舌也不能保證成交,遇到歐美國家便是兩眼放光,成交希望翻倍不說,前者買便宜貨而後者買更貴的。

有時候會碰到一些人津津樂道歐債危機,歐洲沒落了——說真的,一個繁榮穩定的歐洲才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尤其是國家經濟相當程度上依賴出口情況下,歐洲窮得叮噹響,怎麼賣高鐵呢,反過來也一樣的。

關於偽劣有毒產品,當初有一個國家也是假冒偽劣產品橫流,死豬肉注腸,到處都是光鮮化學有毒的東西,這個國家的名字叫美利堅,這是大概100年前的事情(100年!),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相關歷史。

道德建設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立法和執法,我們不能指望人治來代替法制。

事實上,從過去到現在,日本的產品問題也層出不窮(規模而言不能和我國進行比較,我國更深更廣有著更堅實的基礎)。

譬如列舉一下2000年後的比較重大的食品問題:

2001年,雪印牛肉偽裝事件,雪印關西meat center把低價格的進口牛肉偽裝成國產牛肉賺錢(日本國產牛肉比進口貴),然後加上2000年雪印集団食中毒事件(戰後最大集體中毒事件,受害者人數14,780人,後經調查為工廠污染導致),曾引起日本全國抵制雪印的產品。

2006年,不二家使用已經過了賞味期限的牛奶引起1000宗投訴,該年度日本選出【偽】為年度漢字。

2007年,赤福餅原材料偽裝以及更改加工時間事件,從04年到07年一共出貨偽裝生產日期的產品共6,054,459箱(佔總出貨量約18%),後來據日本經濟新聞調查,偽裝生產期限的做法至少持續了40年。

2007年,白色戀人(白い戀人)將生產日期延長2個月事件。

2008年,三笠フーズ株式會社等公司將從政府收購的本應用於工業上的有問題的大米(發霉,污染等)轉賣為食用大米盈利,涉嫌流通業者數目為530社。

我親身經歷的日本造假事件

接下來用知乎用戶陳王奮起的親身經歷來解答這個疑問。以下是他的自述。

25年前在一家日資的全球前三大馬達公司工作, 這家日本公司對質量要求極其苛刻,我們員工本身也都非常贊服。也許是信不過本地的IQC,他們規定來自日本的部品免檢。

有一次,我們無意中發現馬達的換向器真元度不合格,日本人懷疑我們的工藝有問題,逼著我們把工序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沒有發現問題,最後才知道是日本來的換向器本身就不圓。

這下捅了馬蜂窩,因為公司過去已經發貨的, 在途的,在倉庫的,有幾百萬甚至千萬馬達質量不合格。全部召回的話會導致公司的信譽受損, 馬達報廢,如果最終客戶追究的話, 嚴重的可能破產。

於是日本人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尚未做成成品的,返工; 已經給客戶的,默認「合格」,客戶發現的,承認並換貨,做成成品的,在倉庫的,封存,「特采」, 限銷往中國及東南亞和美國。

我很好奇, 為什麼高大上的美國也是劣質產品的傾銷地?

日本上司解釋說,美國人大而化之,管得不細, 往往發現不了。

於是幾個月之後,一家美國公司不知怎麼發現了馬達換向器不圓的問題,結果公司社長、會長等董事會成員飛到美國,帶上儀器, 坐在美國的產品線上把不合格的產品揀出來, 美國人被感動了,這事不了了之。

從此之後,我再也不相信日本品牌了……

其實公司後來還發生過幾次類似的質量事故,起因都是日本人無法理解的自信心最後導致的無法彌補的質量管理漏洞。

對於日本質量,憑心而論,日本人真的是在實踐質量是生命這一信條。一有質量問題,上到社長,下到部門經理,工程師,往往是所有日本僱員全體總動員,每天不吃晚飯加班到9點半, 精神是無法說的。

日本客戶奇葩的是,合同接受AQL1.0, 也就是99%的合格率,但是128個樣本中抽到1個也是退貨,客觀上對供應商形成了強大的精神壓力, 最後給日本人的產品往往是最用心地做出來的。

但是, 日本人也是對質量體系最不重視理論建設的,對體系本身的合理性也不太關注,甚至會出現社長因為某種理由更動流程, 導致重大問題的現象,底下也沒有一個人敢於提出來。

日本企業要麼不出質量問題,一出問題,都是幾百萬上千萬的質量事故。有一些問題,內部人往往早就知道端倪,但是因為僵化的官僚體制, 沒有人敢於捅出來,只能等到某天的爆發……

再舉一個Sony鋰離子電池2006年起火燃燒的例子, 這個事故最後導致全球若干筆記本電腦廠商召回幾百萬電腦。當有人質問Sony電腦的人說Sony為什麼不召回自己的筆記本電腦的時候,這個發言人說了一句實話,我們不用Sony的電芯,Sony自己內部對Sony電芯了解太多了,原因盡在不言中。

那麼肯定有人問,我以後到底敢不敢買日貨啊?

我只能回答你:如果市場上有多個品牌,他們的價格相當, 挑非日本品牌會讓你的風險最小,因為在非系統風險上,大家既然價格相當,功能性能應該也相當。但非日系品牌遭受系統性問題衝擊的可能性略小;

如果日系明顯便宜,就挑日系吧, 日本人畢竟是做事認真的, 不會犯太明顯的錯誤;

如果日系還比較貴,東西也不好太多,還是放棄日貨吧,無論是民族情感還是系統風險(不良品也許正運往中國……),都不建議您選用日貨。

這是我在過去20多年和日系公司打交道的心得。

-推薦我們另一個不錯的公號-

最真實的美國經歷,道盡美國好與壞,

最真切的美國感悟,說盡美國是與非。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美國的中國人,

正在用親歷親記,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美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日本 的精彩文章:

東京的窮人是怎樣的生活水平?
日本幼兒園教育的10個細節,這就是日本發達的原因!
這樣的東京行,才能接觸到真正的日本!
日本鐵道公司為電車提前20秒發車致歉,引全世界讚美……
這個日本主婦的變態收納,讓12.6萬人不淡定了!

TAG:這才是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