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為什麼會在鴉片戰爭中失敗?

中國為什麼會在鴉片戰爭中失敗?

中國為什麼會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一般認為有五點原因:第一是政治腐敗,經濟落後,這是失敗的根本原因。第二是閉關鎖國,不明敵情。第三是戰守無策,指揮無能。第四是將令保守,戰術笨拙。第五是軍隊腐朽,軍民對立。然而,我認為還有一點不可輕視的原因,即方術在戰爭中的負作用。清朝派出執掌軍務的高級官吏迷信而每每貽誤戰機。

大凡衰世,必然迷信盛行。清朝自嘉慶以來,日益衰微。官場腐敗,許多官吏終日忙於參天拜睦,信神弄鬼,拘泥於迷信,這種風氣嚴重地影響了軍事活動。

當時流行扶乩術,這是一種以紫姑神作預測的迷信活動。扶乩的方法是在沙盤上用乩筆寫字,根據圖形作預測。第一次穿鼻之戰後,清朝有的將領不是積極從事戰備,而是請仙降乩。佚名氏《英夷入粵紀略》記載:(道光)二十年庚子十一月,英逆蠢動,督憲五營公館干總某請仙,仙降乩云:「正月平平,二月罹兵,三月又平平,又三月不寧,四月虛驚,五月鬼去,六月康寧。」後來正月無事,二月初四、五日,逆功橫檔、亞糧鞋、威遠、精遠、虎門諸炮台,廣東水師提督關公天培、碣石鎮標都司署水師提標游擊麥公廷章皆戰死,炮台盡為逆所據。

這條史料所載扶乩事,預測了1841年上半年的時事,所涉虎門之戰,多有附會,有待另外考證。值得一提的是,擁有重兵的堂堂千總竟然請仙降乩,實在不應該。

無獨有偶,比起這位千總,當時還有更加愚昧的高級官員。身為清軍主帥的楊芳、奕山、奕經、文蔚等先後被道光帝派往廣東、浙江主持軍務,他們身負一國之託,卻視軍事如雜耍,溺泥於迷信,不按科學辦事。

先說楊芳,他是晚清的一個能臣,比起其他官吏更有方略,但也有不可饒恕的糊塗之舉。鴉片戰爭中,他由湖南提督升遷為參贊大臣,於1841年3月先於奕山到達廣州。經過一番考察,他錯誤地認為洋人的槍炮實為邪器,我方只有以臭穢之物才可制之。據此,他設計了一套「以邪制邪」的戰術。《清稗類鈔·譏諷類》記載云:道光壬寅(按應為辛丑年),果勇侯楊芳為參贊,懾於英艦之炮利,下令收糞桶及諸穢物為厭勝計,和議成,不果用。有人作詩嘲之曰:「楊枝無力受南風,參贊如何用此公?糞桶當年施妙計,穢聲長播粵城中。」

楊芳廣貼告示,搜集全城的糞桶和穢物,載於木筏之上,順水漂流,希望用臭氣熏走侵略軍,這種戰術,古今中外實為罕見之愚蠢的一例。所謂厭勝計,就是用巫術鎮伏邪祟的一種迷信活動,有厭禳、厭魅、厭斷、厭服之法。它早就被王充以來的歷代唯物論思想家所唾棄,竟被清朝大員用到近代戰爭中,令人啼笑皆非,這個醜聞,在近些年出版的有關鴉片戰爭史的著作中大多避而不談,似乎認為出自野史,不太可信。然而,我認為還有史料可以佐證:楊侯初來,實無經濟,惟知購買馬桶御炮,紙紮草人,建道場、禱鬼神,然尚添造炮位、軍器、木排等事。 (當時的民謠)琦侯痛哭龍牌,楊參贊廣收馬桶。城隍廟大將建星壇,怡和行長孫遭雷擊。

這個楊芳,早在嘉慶年間鎮壓川陝楚白蓮教起義,鎮壓林清、李成起義時,是一員得力幹將,因功封為果勇侯。而要他對付外侮時,卻「實無經濟」,求助於馬桶、草人、道場,怎麼可能不打敗仗。不過,楊芳一直主張抗擊侵略者,比起投降派要強得多。

考究鴉片戰爭以後的歷史,類似楊芳的這種愚昧在清軍營中司空見慣。如《清稗類鈔·迷信類》記載清軍有賞罰大炮的愚昧行為:八旗各軍之出征也,必攜帶大小各炮以隨,如龍子母、威遠、靖遠、紅衣等者,一一皆備,至駐軍之地,克日攻城,或去陳,必於前一夕出各炮於帳前,陳牲酹酒,軍主親詣三揖以釁之。明日獲勝,則披紅鼓吹迎之歸,隨釋摺奏請賞給神威將軍、神威無敵大將軍、天佑助威將軍、天佑助威大將軍、武成永固大將軍諸封號。敗則牽之以回營,每炮棍責一百或八十,多至八百一千。即諸炮受封后,再出戰敗,枚責亦如前。

征戰前不是擦槍修炮,而是行祭賞之事,這是把封建迷信觀念用於武器,又怎麼會有戰鬥力?

再說奕山,他作為皇族宗室派為清軍主帥,於1841年4月到達廣州,比楊芳遲到,但迷信程度卻遠遠超過楊芳。他不聽林則徐建議的六條禦敵辦法,不致力於調動民氣,不策劃合適的戰術,而是磨磨蹭蹭地拖延了一個多月,在5月下旬突然心血來潮,下令分三路進攻英軍。由於輕舉妄動,導致清軍傷亡慘重,使英軍乘機佔領了城外要塞,並伺機於5月26日從城北進攻廣州,運來大批彈藥。說來也巧,這天突降傾盆大雨,淋濕了英軍裝備,不得不改變攻城計劃,奕山大喜過望,以為有神助,把偶然的天氣變化歸於蒼天顯靈。他在給道光皇帝年奏云:火藥為在觀音山下,貯火藥三萬斤,為漢奸拋擲火彈,正將爆炸間,忽見白衣女神展袖指火,頓即熄滅。俄而大雨傾盆,逆敵火箭炮彈,無一延燒。

這本是一個反攻的好機會,調集到廣州的一萬名清軍完全有可能趁天氣變化全殲英軍,因為對方的火藥已潮濕,惶恐不安。但是,奕山忙於敬神去了,並且認為這是投降的好機會,乃於5月27日在廣州城高懸白旗,派廣州知府余保純與義律締結了賣國的《廣州和約》。試想,如果當時是林則徐和鄧廷楨主持軍務,斷斷不會做出如此窩囊之事。

簽約後,廣州戰爭安靜了一段時間,英軍在考慮進攻方向,奕山在歡慶神功。偏巧,氣候瞬息萬變的南海在7月21日(陰曆六月四日)和26日(九日)颳了大颶風,把英軍的十幾條快艇、舢板、帆船吹翻沉沒。奕山又藉此大做文章,向道光帝上奏,聲稱皇上至誠感神,海靈助順,天威大顯,所有英艦「盡數沉溺」。時人貝青喬在《咄咄吟》記載:粵東尖沙嘴颶風大作,漂沒民寮數百家,適夷船乘風駛入閩浙海面,靖逆將軍奕山謂盡數沉溺,逆以神助入奏,觀音、天后均加封號。

實際情況是,英軍主力已向閩浙轉移,更大的危險已經開始了。在這緊急關頭,奕山謊報軍情,使清政府掉以輕心。道光帝果真以為有「神明默佑」,為了感天之恩,頒發了二十柱大藏香,命鄰奕山等人「分詣各廟宇虔誠行禮,答謝神庥」。

1841年8月,英軍趁清政府的麻痹,大舉攻佔了廈門、定海、寧波等沿海重鎮,其之所以得逞,真應感謝奕山為他們做了他們做不到的事情。蒙哄了清政府,放鬆了定海等軍事重鎮的警備。奕山如果不沉溺於迷信,戰事應當在廣東解決,不會造成東南沿海的惡劣後患。

戰爭繼續擴大,道光帝決定改派將帥。於1841年10月派宗室吏部尚書奕經為揚威大將軍,以侍郎文蔚為參贊,赴浙江反攻。可是,經過反覆挑選的這兩個主帥也是昏庸鼠輩。他們於12月抵達蘇州後,終日淫樂,並以占夢術和擇日術指導戰術,繼續打了一場愚不可及的戰爭。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奕經和文蔚)先於臘之夜,同夢夷黨悉棄陸登舟,聯帆出海,寧波三城已絕夷跡。迨偵探果有運械歸船之事,以為佳兆昭著,連城恢復在指顧間。於是定議剋期進剿。預計兵至,民舍必遭焚掠,戒諸軍入城毋載火器,但聽城內首奸為應,縛其酋,挾以就款,自意策及萬全矣。

這個夢是1842年2月25日做的,正是陰曆臘月。後來英國的璞鼎查到香港辦事去了,巴加和郭富到舟山去了,有船在寧波向外運物資。於是,有謠言說寧波、鎮海、定海三城的英軍要撤走,奕經和文蔚以為自己的夢兆靈驗了,收復三城只在覆掌之間,頗有些飄飄然。他們決定派幾股暗探潛入城中作內應,剋期舉事。

按說,這個裡應外合的計劃還是可取的。但是,奕經又在無意中泄露了作戰時間。起因是,他固執要按照方術選擇吉日,以期在最佳時間進攻。於是,他親自到西湖關帝廟求籤,得到的簽文上有「虎頭人」之語,術士推斷在虎年虎月虎日虎時出兵,必獲全勝。應經乃決定在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年)正月(壬寅月)二十九日(戊寅日)四更(甲寅時)、即1842年3月10日4時進攻。在地支中,寅為虎,四寅為四虎,被認為吉祥。

此外,奕經又加了「一寅」,挑選生年屬寅的庸才段永福為前鋒,任總翼長,是為五寅。

按照實際情況,這個日期是不適宜反攻的。當年浙江的冬雪很大,入春後連旬淫雨,軍隊來不及做準備工作。偏偏奕經又興師動眾地選擇吉日,街談巷議,把反攻日期傳給了夙來重視情報的英軍。英軍在清軍反攻前,設伏地雷火炮,誘清軍入瓮,打死打傷五六百人。

這場寧波之戰,不僅迷信吉期,還迷信所謂的吉祥物,以虎皮帽為護身符,幻想得到神佑。《咄咄吟》記載:西湖關帝廟最靈應,元旦將軍往禱之,佔一簽,中有「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保汝平安」之句,越三日,所調大金川八角碉屯土司阿木穰率其眾至,皆戴虎皮帽,將災喜謂收功當在此,特厚賞之。於是,軍中相效有黃虎頭、黑虎頭、白虎頭、飛虎頭等帽。及進兵無驗,有獻策者曰:投虎頭骨於龍潭,可激龍起,擾沒夷船也。卒亦無驗。

企圖用虎頭帽鎮伏英軍,這不禁使人想起兩三千年前周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各部族以虎貔熊羆之皮作頭飾,以圖騰壯膽。這種戰術用到現代戰爭中,無疑是愚昧和心虛的表現。且以虎頭骨擲於龍潭,期待激怒龍王掀起波瀾折翻英船,這是地地道道的巫術。

虎皮之事,英人賓漢在《英軍在華作戰記》描述他所見到的戰死在寧波城下的清兵說:「他們的帽子具有一種特別不普通的樣子,是用老虎面部的皮製的,附有老虎尾巴垂在他們背後。」這條材料映證了《咄咄吟》的記載是可信的。

為什麼要以虎皮為吉祥物呢?傳統觀念認為:寅年是虎年,虎是寅年最吉利的生肖。當時的中國人稱英軍有「犬羊之性」,犬羊最怕虎,故以虎懾之。這種觀念是落後的,不僅不能使中國人逢凶化吉,反而使整個民族屈辱之至,陷入了多災多難的歷程。梁廷在《夷氛記聞》卷五論曰:當夷事初起,民謠無端,自城遞傳鄉曲,七字為句,多離奇難解。有曰:虎寅之年定干戈者,其後果以壬寅就款,豈天地劫數之一定不可逃者乎?

鴉片戰爭至壬寅年簽訂《南京條約》告一段落,壬寅年是中國人民的災難年。歷史背後果真有劫數之手在操縱乎?為什麼擇日術和關帝簽都不能測劫數?劫數的本因何在?當時的武進人卜起元在《上揚威將軍書》流露出不盡的悲嘆:可痛哭者,實我內地無謀略,無勇力,且甘受其愚。庸劣之吏,虛奉草程,宵小私濟其芻糧,奸四指授以形勢,竟使夷鬼之來,如入無人之境,是則可為長太息者。

嘆息又有何用?迷信之所以會誤國,是因為當時迷信的氛圍太濃厚,迷信深深地滲透在人們的觀念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六家 的精彩文章:

93歲遠征軍老兵回憶入緬作戰:跳下飛機與日軍拼刺刀斷了3根筋
美軍在越南的最後歲月:越南戰爭如何改變了美國?
毛澤東在延安究竟換過多少次住所?
抗聯女戰士口述東北抗聯歲月
大將徐海東與三個女子的烽火戀情傳奇

TAG:老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