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拿命熬夜又養生,年輕人的宿命

拿命熬夜又養生,年輕人的宿命

2017年,90後最大的危機不是沒錢,不是單身,不是找不到工作。

而是開始擔心自己年紀輕輕就被殘酷地劃入「油膩的中年人」這樣的行列。

沒錢可以掙,戀愛可以談,找不到工作可以再投簡歷。

但是身體一旦開始有了衰老的信號,便標誌著不再有年輕肆意揮霍的資本。

以前的90後,通宵上網遊戲蹦迪唱歌從來是小事一樁。

現在的90後,保溫杯里泡枸杞,冬天剛到就加秋褲,抽完煙馬上吃片維生素壓壓驚。

「養生」成了90後當前最關注的話題之一。

各大宅男宅女也都開始關注起附近的健身房、飯店的沙拉餐。

崇尚著「朋克養生法」的90後們,不知道自己在一邊養生一邊找死。

自殺式養生指南

「你的啤酒加了枸杞,為什麼還是養不好身」成為近來朋友的流行問候語。

90後的養生方法新奇而獨特,帶著點混搭的「酷」,但是否起作用卻沒人在意。

如果心理安慰也是一種作用,那對於90後們來說,養生的目的已經達到。

「上大學的時候,我媽發來的養生文章我看都不看;現在工作兩年,主動穿起了拒絕十多年的秋褲,能跟計程車師傅討論哪個牌子的膏藥好用,和同事的午間話題從聊八卦變為聊養生,穿個破洞褲都恨不得在洞上面貼塊暖寶寶。」

今年11月,93年出生的新生代演員白敬亭又一次上了熱搜。

不是因為新劇宣傳,也不是什麼緋聞八卦。只是因為他為了穿破洞褲竟然在裡面穿了肉色的加絨秋褲。真的是real養生的90後代表之一了。

他們一邊熬夜一邊看熬夜猝死的案例,卻沒想過關上手機馬上閉眼睡覺。

發現皮膚狀態又差了,寧願敷更貴的面膜,卻還要冒著險再次在深夜裡「修仙」。

抽完煙來片維生素,喝可樂時配上鈣片,給手機換上「護眼綠」壁紙方便深夜玩手機,邊暴飲暴食邊吃健胃消食片……這些充斥著想像力,甚至不合理性的「養生方法」,成為了90後的們的新談資。

一條關於「一邊自殺一邊瘋狂養生」的微博,轉發過萬。雖是調侃,卻能實實在在看出90後們對養生的急切需求。

他們需要一種迅速有效,簡單方便,又不影響熬夜蹦迪的養生神奇方法,卻沒想過「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容易亂懷疑自己得病,這可能是互聯網年輕人的通病。。

武漢男子黃新(化名)在一年多前當了年輕爸爸,身體卻開始消瘦,胃口變差,經常抱怨「吃不下」。

附近的社區醫院裡診斷為淺表性胃炎,黃新卻開始草木皆兵,精神緊張。

因為服藥後覺得毫無療效,上網搜索後的他,自我確診自己得了「胃癌」——因為他發現,自己的癥狀和胃癌每一條都對得上。

他去一家二甲醫院要求做檢查,結果顯示正常。

可是他還是不信,又到武漢的幾家三甲大醫院檢查……一年來,黃新反反覆復,跑遍了能跑的所有醫院,做了100多次B超,還嘗試了針灸和中藥,可仍感覺毫無改善。

堅信自己得了癌症的他,最後被醫生推薦去看了精神科,終於找到了病根。

這樣有什麼風吹草動就覺得自己完蛋的案例,不在少數。

急火攻心的「養生」,有時候能夠差點害死一個人。

今年七月,25歲的女孩盈盈突然感覺身體不適。

她十分害怕,聽說刮痧能排毒,就緊急找來室友用勺子和梳子幫她刮痧。由於室友用力過猛,刮完後女孩背部出血,疼痛難忍,立即被送往醫院搶救。

第二天,盈盈就被轉入重症監護室,還接到了病危通知。經診斷,女孩為「橫紋肌溶解綜合症引起的急性腎功能衰竭」,以後還有發展為「尿毒症」的可能。

這樣過度緊張於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而導致的矯枉過正,起不到任何養生的作用。

拆東牆補西牆,妄圖一夜就能「滿血復活」,成為了90後盲目養生的一大弊病。

他們養生的主要動力,不是來源於對健康的執著追求,而是對曾經放肆的罪惡感的補償。

被養生騙慘了的90後

在百度上搜索養生方法四個字,約有一千七百萬個網頁會在一瞬間跳出。

各地電視台的養生欄目也一浪高過一浪,各種方法層出不窮,有的甚至是玄學。

辟穀,就是玄學之一。

辟穀的宣傳圖

辟穀最早來自《莊子·逍遙遊》里記載的一個神話傳說:有位神仙住在山裡邊,長得特漂亮,不吃五穀,只吸空氣、喝露水就能雲遊四海。

但是盲目的不科學辟穀,卻能害慘了很多年輕人。

曉曉是一名身高169的蘇州90後女孩。因為跟風斷食減肥,體重從90斤瘦到了78斤。同時,她還便秘、食欲不振甚至絕經。

曉曉的體重、體能不斷下降,身體各項機能已經逐漸退化。家人為了能讓女兒胖回來,目前已經花了近40萬元的醫藥費。

盲目的辟穀,突如其來的斷食,會打亂胃腸道的正常運行、腸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還有營養物質的吸收等受到影響,易引起身體代謝紊亂,會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更嚴重的還會引起腦萎縮,精神不正常。

「每天走兩萬步」,也是最近養生流行的一大熱點之一。

自從微信開發了每天步數「曬場」,除了曬美食、曬自拍、曬娃之外,又增加了「曬步數」。通過微信記錄步數,在朋友圈裡分享,是90後的一種生活方式。

通過微信運動排行榜的激勵適當走路,對身體有一定幫助,但為了沖榜而盲目增加走路的量,很有可能會傷害身體健康。

「暴走」絕對不是養生的好方法。

杭州的劉先生想通過暴走減肥,每天走的步數都在15000以上,沒想到,不到一星期,就患上了膝關節滑膜炎和膝關節積液。醫生說,他的病純屬是「走出來的」。

過量的走路,會加重關節負擔,同時使原有輕微損傷加重。

人體60%的體重都是由膝關節內側支撐的,膝關節內側的半月板非常容易勞損,過量活動甚至會使勞損的半月板撕裂。

過量走路或上下坡還會加重髕股關節的壓力,髕骨軟骨在長時間摩擦之後非常容易出現問題。

2017年,26歲的小王因為在事業上升期而疲於工作,疏於運動。為了迅速「補償」回自己的身體,他開啟了「健身速成計劃」。

動感單車,跑步機,深蹲,俯卧撐……不出幾天,小王就把自己累得精疲力竭,渾身乏力,肌肉酸痛,這些癥狀在他看來都是「正常現象」。

直到發現自己幾天後仍不見好轉、尿液也變成了濃茶色,他才慌了神,急忙趕到醫院診斷。

「平時不運動,突然劇烈運動」,成為了小王發病的原因。醫生診斷他得了「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症」。

如果就診不及時,運動性橫紋肌溶解症還可能合併急性腎功能衰竭、酸中毒、甚至誘發多臟器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

每天八杯水在養生圈流行了很多年。

很多人直到這一天要過去,才想起來今天沒喝夠八杯水。於是迅速地把剩下的好幾杯一鼓作氣喝完,也算勉強「完成任務」。

某「每天八杯水」的宣傳圖

但是,醫生研究表明,在很短時間內飲用過量的水會面臨水中毒的風險,即醫學上常說的「低鈉血症」。

201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一篇論文首次揭示了人體內液體攝入水的機制,並表明過度飲水或許會導致致命的水中毒。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說:「如果我們只是根據身體需求去做——只是口渴時才喝水,而不是遵循詳盡的喝水計劃,或許對身體會更好。」

怕死的90後

為什麼90後的養生來得如此朋克?

他們突如其來地怕死,首先是因為感受到了突如其來的壓力。

在為生活開始奔波的日子裡,追求健康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很多人常年熬夜加班工作,宅在家裡不出門,作息混亂,飲食糟糕。

多少年都這麼過來了,卻被網路上忽然放大的「猝死、禿頭、得絕症」的案例點燃了焦慮。

年齡越大,越覺得肩膀上的責任沉重。

2017年9月,領英中國聯合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針對全國範圍的80、90後職場人群進行了現狀調查。

結果顯示,90後起薪普遍低於80後,可以預見的是90後較之80後將面對更大的職場壓力。

「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90後們已經逐漸失去了瀟洒隨意的資本和勇氣。

明明知道熬夜,過度玩手機,過量喝咖啡等等陋習會迅速消耗自己的健康,卻因為壓力與忙碌,無法快速歸位到正常健康的生活。

今日,更是有一項網路調查顯示,在某零售平台購買生髮護髮防脫產品的消費者中,90後佔比36.1%,80後佔比38.5%。

追求快速養生,成了這個快餐社會中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塊空白。

並且,經常嘲笑朋友圈那些爆款養生雞湯的90後,其實對養生也存在許多認識上的誤區。

他們覺得,只要身體得到休息,那麼不管是不是合理休息,都算「養生」。

熬夜加班、通宵喝酒、徹夜打遊戲,這些沒睡的覺,周末猛睡兩天補回來,能養精氣神;累死累活地連續工作一個月,只要調休出一周完全放鬆,就能夠緩解失眠、焦慮和工作壓力引起的心悸。

這種沒有規律的養生,根本不算養生。

當科學的依據被忽視、只靠著自己隨心所欲來消耗自己的身體,只會被害得更慘。

然而,就算是有了完全的科學依據,醫生建議的養生法則也不適合所有人過度循規蹈矩地條條遵守。

在一次主題為「為什麼健康的生活方式幾乎把我害死」的TED演講中,主講人A·J·雅各布斯用自己遵循了一年的健康經歷向大家現身說法。

雅各布斯說,他想儘力成為一個最健康的人,他進行了許多醫療諮詢,把所有與養生有關的條條框框都記了下來。

比如必須正確膳食,鍛煉,冥想,養寵物,因為那樣可以降血壓。

比如在跑步機上寫書,寫一本書,需要跑近1000公里。

塗防晒霜的時候,必須要準備滿滿一玻璃杯的防晒霜,同時,必須每2-4個小時再塗一次。

洗手必須按照正確的步驟,並且須仔細擦拭家裡所有的遙控器和iPhone,因為它們滋生大量的細菌。雖然這件事花費大量時間,卻也是健康的一部分。

他甚至採用了許多看起來極端又可笑的方法。

比如他受到丹麥安全委員會的啟發,遵循了一個關於步行專用頭盔的活動建議,去超市購物時都帶著頭盔。

在完成了這些事後,雅各布斯感覺自己的確是變健康了——所有的指標都變正常了,膽固醇下降了,體重減輕了,他的妻子也不說他看上去像個孕婦了。

同時,他也覺得自己越來越不健康了。當過於專註於做那些事情的時候,卻忽視了自己的朋友和家庭。

這樣「照本宣科」、「嚴格遵照醫囑」、「照單全收」的養生計劃,讓他走不出去,被框在專業建議,疲憊不堪。

直到他後來放棄了這些繁雜冗長的養生計劃,只保留了幾個健康的習慣,才感到找回了自我。他又變得快樂了起來。

別把養生變成養病

當我們遵循科學依據去養生,自然挺有道理,無法反駁。

但是如果把養生變成一件高度緊張的事,過度謹小慎微,草木皆兵,唯恐哪點不慎而出現什麼意外,殃及自身,卻實在是矯枉過正。

高度緊張地「養生」,事事都想做的最好,雖然身體是養了,但卻會陷入某種束縛和僵局之中。

2017年11月,英國牛津大學的學者Paul Kelley提出了一個挑戰所有人養生認知的觀念:別再早睡早起了,這是錯誤的!

他的一項研討表明,10歲的孩子天然睡醒的時間是6點半,16歲時是8點,18歲時則是9點。

自然醒的時間隨著年齡的推移而有所推遲,因此,16歲的青少年在10點之後開始學習才能有最好的後果,大學生應當從上午11點之後開始學習。

並且,Paul Kelley還認為,朝九晚五的上班時間是違反生理節奏的。

這一強迫劃定的上班時間和人體自身的自然生物鐘存在不合,也就是說,很多人在強迫自己的身體早睡早起,這樣會對他們的工作表現、情緒和精神健康形成了「嚴峻要挾」。更別提當初許多工作都要起得更早。

美國有名雜誌《紐約客》報道了一項科學研究結果,有40%的人在生理上不合適早睡早起。

並且,這份報道將人細分成了兩品種型,按照按生物節律進行辨別:早上容易興奮的人和晚上容易高興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早起鳥和夜貓子。

顧名思義,早起鳥類的人群,在早上效率更高更能掌控自己,無論是情緒還是思維。這類人在早上效率奇高,但是到了晚上,往往開始思緒混沌,精神萎靡。

而夜貓子的黃金時間則在晚上,這個時間段他們思路發散,精神集中。

反倒是早上的他們,根本起不來床,強迫自己起來,也只能是糊裡糊塗的揮霍時間。

如果我們的身體機制與外界的時間安排不能協調,就會每天處於決裂狀態。夜貓子類的人,很有可能在低效中度過每一個睏倦的早晨。

不僅身體和工作學習受到影響,連心理健康都會大打折扣——挫敗感,焦慮感和自我懷疑會更加嚴重。

由此可見,強迫自己進行養生,有時候會把自己帶進更不健康的地步。

大學者周有光的生活座右銘是「順其自然」。他在106歲高齡時,仍然能寫作、出書。

而它的「不養之養,順其自然」,卻並非放任自流。餓了吃,困了睡,工作時認真,玩耍時瀟洒。適應自我需求,才是養生的第一位。而輕鬆快樂的心情,也能將「規律」融入「自然」。

所以,90後們的養生,如果盲目又刻意,那還不如順其自然,好好生活。

比起計算每天吃了多少維生素,多少鈣片,敷了多久面膜,喝了多少枸杞泡水,不如餓了就好好吃一頓,困了就休息。

在工作學習的重壓之下,抽一天時間宅在家裡補眠,也強過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去健身房打卡。

如果真的想要為以後的身體打好基礎,只用做好一些輕鬆容易的小事,根本無需徒增壓力。

少抽煙,不酗酒。多吃水果,多吃蔬菜。

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因為趕地鐵而忘記吃早餐。有意識增強體育鍛煉,哪怕做一節「鄭多燕」也比躺著不動強。

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養心比養生更重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人班 的精彩文章:

讓我來告訴你,強迫症到底有多慘
交友 為什麼她一發照片就有幾百個贊?
變形金剛,打一歌手
晚上9點到11點你在做什麼?難怪一身病痛
你的所謂成熟,不過是精神早衰

TAG:牛人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