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人人都是認知吝嗇鬼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人人都是認知吝嗇鬼

對我來說,在還沒有過去的這一年中,最大的收穫來自於認知心理學這個學科。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 人類大腦有無法克服的結構性缺陷

聰明人就不會做蠢事嗎?

牛頓可能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人之一了,但他在股票市場上就遇到了一次「滑鐵盧」。這就是著名的英國南海泡沫事件,這家公司的股票漲了10倍,但很快又跌到了90%。

牛頓從低點進入高峰拋掉,判斷非常準確,賺了7000英鎊。但是他拋掉後發現,這隻股票還接著漲,聰明如牛頓這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所以他掏出了全部身家投入,但這次他損失了2萬英鎊。

牛頓說,我可以準確計算天體運行的規律,卻無法預測人類的瘋狂。人性的非理性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這個宇宙運行的複雜程度。

愛因斯坦,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對智慧調動最深刻的人,他最早發起了量子力學,但在晚年卻成為了量子力學世界觀的最大反對者。

如果說聰明如愛因斯坦也會做蠢事,這充分說明,智商和理性是兩個東西,一定有一些結構性的問題,才會如此。

回到商業中,我們在講顛覆式創新時,最關心的就是為什麼聰明人在面對非連續性的時候,會做蠢事?

《創新者的窘境》已經出版20年了,我們已經提前認知到這種「失敗」,但為什麼聯想、百度、柯達等公司,還是沒有邁過那個坎?

這說明,這種「愚蠢」不是個案。人腦里有某種不可克服的結構性缺陷,結構性問題與個體的努力、個體的聰明無關,如果不知道這件事的話,我們下次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依然會重蹈覆轍。

人類大腦有兩種認知功能

? 默認是非理性

? 聰明人要學會犯錯誤

解釋這個問題,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認知心理學,這也是為什麼我接觸認知心理學後,身上出了一身冷汗。

人類大腦有兩種認知功能,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直覺,好比歌裡面說的,「跟著感覺走」,有三個特點:

①自動化。不需要你管,就自己運轉了。

②運算速度極快。例如,我可以邊開車邊做別的事情,可以並行運作。

③大腦能量消耗極低。

系統2就是我們說的理性,也有三個特點,可與系統1對照:

①默認是關閉的。假如你想調動理性,你需要刻意啟動一個開關。

②運算速度慢,只能做一件事情。也就是說,如果你要做特別複雜的事情,你一定要在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兒,一心多用,不是我們大腦運行的特徵。

③對資源調動消耗大。

更形象地說,系統1像猛張飛,看一下就做了決定,甚至你都不知道它在做決定;系統2像懶諸葛,它極其聰明,可以壓制系統1,但是它懶,通常直接接受系統1的答案,而它又以為是自己做出了答案。

也就是說,系統1用直覺得出答案,系統2原本可以用理性壓制系統1,但是它很懶惰,通常直接接受系統1的答案。

再換句話說,做決定時,你其實分不清是理性決策還是感性決策,有時候還聰明地以為自己是理性決策,其實不是,你分不清楚。

為了更直觀地感受這個決策過程,我們來做兩道題:

題目1:傑克正看著安妮,而安妮正看著喬治。傑克已婚,喬治未婚。請問是否有一位已婚人士正在看著一位未婚?士?

A. 是 B. 不是 C. 無法確定

你會選擇哪項?

相信大部分人會選擇C,這是個經典案例,據說在哈佛等美國常青藤學校,數萬人做這個題目,錯誤率達80%,這跟智商沒有關係,而是說,人類大腦系統2是懶的,系統1一下子搞不清楚,搞不清楚就給你一個答案,我不確定,系統2立刻就接受了,也就是說,你的狀態不是理性的。(備註:正確答案,A,無論安妮是否結婚,題目結論都成立)

題目2:如果5台機器能在5分鐘生產5個小零件,那麼100台機器生產100個小零件需要多長時間?

A. 100分鐘 B. 5分鐘

我相信大部分人會作出正確選擇,B。但是,大家想想看,你是不是因為做錯了題目1,才被「啟動」,而更慎重地對待這道題,沒選A ?

所以說,人類理性的「懶惰」還是有救的。什麼情況下,智商與系統2有關係?

你要犯錯誤。聰明人被提醒的時候,他的表現明顯高於笨人。

總之,人類大腦默認的狀態是系統1,系統2是需要提醒啟動才能啟動,這個結論對你做判斷,實在是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

為什麼人人都是認知吝嗇鬼?

? 認知的目的是為了求存,而非求真。

如果再進一步去想,為什麼人類大腦默認用系統1?原因只有一個:進化,因為系統1能量消耗低。幾百萬年以來,這是人類為了求存進化而形成的。

王東嶽說,認知的目的是為了求存,而非求真,如果你為了求真就要把系統2發揮到極致,你就被拖死了。為什麼我們說沒有真理?本質也在這裡。

過去30多年,認知心理學和腦神經科學一個重大的研究課題就是「認知吝嗇鬼」——人類大腦對認知資源的分配極為吝嗇。為什麼分配認知資源要這麼吝嗇?因為系統2的理性運算對大腦資源的消耗太高了。

所以,有人建議,做重大決策時,要喝一點葡萄糖,補充能量。我們腦袋佔全部體重的比例是1/10,可是消耗資源的量達到20%到30%。如果你消耗的資源過高,人類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

王東嶽說,這源自一個「最小作用力原則」,他在整個宇宙的尺度裡面,在人類尺度、生態尺度都同樣存在。

由於這個原則,我們人人都是認知吝嗇鬼,我們大腦遵循兩條基本原則:

第一條基本原則:能不用腦就不用腦,換句話說,能不調用系統2就不調用系統2,由系統1的直覺給我們帶來認知。

第二條基本原則:默認連續性。

這樣的進化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進程?

簡單說,人類大腦有三個模型,爬行動物大腦、哺乳動物大腦和人類大腦。更形象地說,現在我們的大腦里,老鼠在裡面,猴子也在裡面,系統1基本指的是這部分,而且經過漫長的300萬年化,系統1已經被內置到了基因當中。

而系統2(理性模式),是人類軸心時代才有,也就數千年,這麼短的時間內,基因基本來不及突變,所以人類基因裡面沒有理性模式。

儘管理性沒有內置到基因里,但智人學會了理性的工具。哈佛認知科學家戴維·珀金斯將其命名為心智程序——你的大腦當中有一些軟體,你學會這些軟體,並作出決策。

有了這個東西以後,人類的進步開始加快,《人類簡史》里就說了一句非常充滿美感的話:

「認知革命開啟了一條『文化演化』的快速路,而不再停留於『基因進化』這條總是堵車的道路之上。」

我們為什麼要學思維模型?事實上,思維模型就是理性工具,一種心智程序,它能幫助我們,盡量避免被非理性壓制。思維模型對於我們來說,就像舊石器時代的人拿的石頭一樣重要。在對你的人生至關重要的那20-30次決策里,一定要調用這個工具。

如何突破認知吝嗇障礙?

? 學會設計框架,你才能不戰而勝

我一直說,拓寬你的「認知邊界」。認知真的是有邊界的,這就是你的認知吝嗇障礙。這其中有三個心理效應:

第一個,稟賦效應。

人對自己擁有的東西估值更高,已經擁有的東西本身就成為了你的一個認知邊界。

我們所說的「所知障」,就是你現在所做的事情本身,同樣就構成你突破它的框架。難以想像,你以為你擁有了這些東西,其實你被它給捆住了。

第二個,錨定效應。

當我們有一個錨點的時候,我們對它的判斷往往被錨點所影響。

錨定效應對人鎖定的那個程度是令人難以想像的,所以有一句話叫控制錨點的人就幾乎了一切,比如說在薪資談判的時候,主動提出薪資要求、第一個報價、第一個推出政治提案的人,都控制了錨點。

我們的思想,居然就隨機的一個數字擺在那兒,你就被它控制住了,

第三個,框架效應。

人們往往對本質相同但表述方式不同的問題,給出不同的方案。

別人給你提了一個問題,實際上是給你設定了一個框架,你以為你做了選擇,其實你的選擇已經被包含到問題的框架里去了。

咱們再來做道題,體會下:

有一場傳染病,預計死亡人數是600人。兩種決策形式:

決策一:

A. 確保有200人獲救。

B. 有1/3的概率所有人獲救,2/3的概率全都死掉了。

你的直覺答案可能是A。

決策二:

C. 肯定會有400人死掉。

D. 有可能1/3的概率一人都不死。

你的直覺答案可能是D。

其實你仔細想想,這兩種決策是一致的,200人獲救與400人死亡,是一個問題,只是用了兩個不同的描述方式,你是不是受到了框架效應的影響?

與之相關的另外一個理論也很有趣,叫損失厭惡。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提到了這樣一個理論:人們對損失感受的強烈程度是對收益感受的2.75倍。

一個企業的部門經理之所以不願意冒風險,本質原因也是損失厭惡,即使得到的和失去的一樣,你都不會去冒險。

這就是說,你對員工和客戶說話時,一定要選擇合適的「話術」。斯坦諾維奇就說,「在政黨之爭中,能夠設計框架的一方,可謂不戰而勝。」

因為無論你選了什麼答案,都是我想要的答案。

那麼,什麼樣的思維模型能夠抵制框架效應?卡尼曼提出了從窄框架到寬框架。所謂「窄框架」就是,我只解這一個題,所謂「寬框架」就是,我把所有題的反面放在一起來解,考慮到跟它相關的所有的面。

這就是證偽思維,也就是反向思維。把問題的對立面也列出來,可以大大提升你的決策質量。

在這裡邊做出最大貢獻的有一個人叫貝葉斯。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傾向於證實,而貝葉斯說,證偽更重要,證偽假設在醫學裡邊、科學實驗裡邊被應用到對照組。

上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出現一種治療自閉症的療法叫「輔助溝通」,說接受治療後得到改善的概率有72.7%。但有人做了對照實驗,說如果不接受治療,自然改善的概率有多高?竟然有76.9%。謊言瞬間被戳破。

查理·芒格說:

「我有一條鐵律,它幫助我偏向於支持某種強烈的意識形態的時候保持清醒。我覺得我沒資格擁有一種觀點,除非我比我的對手更好的反駁我的立場。我認為我只有在這個境界的時候才有資格發表意見。」

未來屬於認知型創業者

我們現在再來看,人們為什麼難以跨越非連續性?當你身在第一條曲線,你已經擁有它的時候,由於稟賦效應你對它的估值過高,當有一個競爭性的第二曲線來的時候,你就不會接受它。

哪怕你知道第二曲線下降的程度會被第一曲線上升的曲線所抵補掉,損失厭惡也讓你不願意變化。

對抗這些效應的方式是證偽思維,但這是一種理性思考,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直覺在過去三四百萬年時間裡是有效的,但是在今天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環境結構已經變化了,如果依然用直覺決策,而不是把我們變成一種認知型創業者的話,可能未來並不屬於你。

程維講過一句話,創始人的認知邊界是一個公司真正的邊界。

一個人在你自己的認知邊框內,由內而外很難打開?這時,要在系統之外來找一個東西,當你有系動之外東西的時候,你才能把內在的邊界打碎。程維把這個過程叫做「開天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科技 的精彩文章:

像企鵝會游泳?科學家發現一種水陸兩棲恐龍
500多歲的蒙娜麗莎又出新花樣,這次和「DNA摺紙術」有關
語音識別技術的原理及應用
DNA技術繪製出世界最小《蒙娜麗莎》!畫作寬度僅100納米
尋找另一個地球:能直接拍攝系外行星照片嗎?

TAG:鳳凰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