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潘高壽:一個「豬仔」開啟的百年葯業傳奇

潘高壽:一個「豬仔」開啟的百年葯業傳奇


潘高壽:一個「豬仔」開啟的百年葯業傳奇



潘高壽創始人潘百世(右) 川貝枇杷露創製人潘郁生(左)

清朝末年,美國政府推動西部開發,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在中國東南沿海招收「契約華工」,也就是俗稱的「豬仔」。在這些前往新大陸淘金的「豬仔」里,有一名叫潘應世的少年。


當年的「契約華工」就是中國華僑的苦難史。離鄉背井,潘在金礦當過苦力,在洗衣鋪當過學徒…雖備受屈辱,飽嘗苦難,但是這位少年慢慢攢了一些積蓄。


光緒十五年,潘應世帶著當「豬仔」挖到的第一桶金回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里——廣東開平。


回鄉後,潘應世決定和大哥潘百世聯手創業,於廣州高第街正式掛牌開張「長春洞」藥房,製作出售傳統蠟丸,聲名鵲起,從此開啟了南葯老鋪的百年傳奇。

潘氏兄弟有感於民眾普遍有「長春不老、益壽延年」的良好願望,以「長春洞潘(攀)高壽」為藥店標識,昭明了潘氏兄弟辦藥鋪存心濟世之志。這便是潘高壽葯業的前身。


20世紀20年代,潘應世四子潘郁生接任藥鋪他決意秉承祖輩「積功累德,濟人濟世」的宗旨,創製出百姓所需的良藥,振興中醫藥。



潘高壽:一個「豬仔」開啟的百年葯業傳奇



1924年廣州爆發商團叛亂,位於「天字碼頭」附近的長春洞慘遭炮火,傾刻間夷為平地,損失慘重。但潘郁生沒有放棄,另選地址十三行,東山再起。

但好景不長,1938年廣州淪陷。十三行遭受日本軍機的轟炸,毀為廢墟。考慮到廣州發展難以為繼,潘郁生萌生到香港、韶關等地投親靠友的想法,藉此延伸潘高壽外地的經營。從此,潘高壽雄踞香港廣東兩地,逐漸壯大。


從最初的「長春洞」到如今納入廣葯集團旗下的核心企業「廣州白雲山潘高壽葯業」,這一百多年來,潘高壽在炮火下數易其址仍浴火重生。潘高壽的創始與發展,活脫脫是一部廣東近現代史。


潘高壽肇始於光緒年間,民國時期嶄露頭角;日本侵華年間韜光養晦轉戰外地,社會主義改造時期聯合製藥;「文革」時期暫停業務;改革開放後,在市場經濟競爭中涅槃重生。


潘高壽枇杷露



潘高壽:一個「豬仔」開啟的百年葯業傳奇



如今,潘高壽最出名的「鎮店之寶」早已不是蠟丸,而是治咳效果顯著的潘高壽枇杷露。


原來,辛亥革命後,西風東漸成為潮流,西醫西藥逐漸為人們所接受,傳統中醫卻面臨危機。潘郁生意識到緊靠原來的蠟丸和老式膏、丹等難以為繼,率先在嶺南開創了「中藥西制」的先河。



潘高壽:一個「豬仔」開啟的百年葯業傳奇


嶺南氣候炎熱多雨,且乍暖乍寒,人們容易患傷風咳嗽,於是潘郁生將具有潤肺鎮咳作用的川貝母和有祛痰作用的桔梗與枇杷葉一起熬煉,將湯劑改為糖漿劑。新葯製成後定名為「潘高壽川貝枇杷露」,取中西之長、四季可服且治咳效果顯著。潘高壽由此成為全國首創糖漿劑的中藥企業。


百年來,任憑星移斗轉、四季更迭,這一止咳良藥代代相處,體現了潘高壽在困境中百折不撓的精神,及時抓住了時代潮流轉變中的機會,發揮嶺南商業文化中敢為人先、果敢務實的特質。


潘氏家族融匯中醫精髓加傳統技術精製而成的中藥名品,成為南葯一派的佼佼者,這背後的根源在於嶺南中醫藥養生文化。嶺南葯文化源遠流長,以做工精細、取材考究而聞名於世。


作為一家百年老店,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耀眼的榮譽,但同時也意味著潘高壽肩負著巨大的社會責任,其中就包括傳承嶺南的傳統文化。文化的傳承需要載體,而質量過硬的產品就是最好的載體。


潘高壽在原材料採用上一向優中選優,無論是川貝、桔梗或是枇杷葉全是最上乘的道地藥材。中醫有雲,肺為華蓋,為五臟之天。潘高壽120年來一直致力於養肺止咳,「百年品牌,治咳世家」已深深烙入世人心裡。


一個大鐵鍋,一把木頭漿,一方魔藥石,一套裝葯器材,坐落在廣州番禺區工業園的潘高壽紀念館保留了當年製藥時的原汁原味。置身於館中,聽著古老的故事,放佛又回到了那個明火煮葯、木漿攪拌、手工裝瓶的製藥年代。



潘高壽:一個「豬仔」開啟的百年葯業傳奇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前清舉人,維新志士,辛亥元勛,是他出賣了陳延年
揭秘朝鮮妓生罕見清純照
孔子的飲食到底有多講究
揭秘歷代名臣的離奇死亡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