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周杰倫,為何最後選擇了沒有個性的昆凌

周杰倫,為何最後選擇了沒有個性的昆凌

情感醫生潘幸知(微信:sharpshow),幫你提高戀愛和婚姻情商。


作者:宋涵


01

周杰倫,為何最後選擇了沒有個性的昆凌



中國典型場景:成年男人背後掌控大權的「女人」


前幾天朋友圈在討論一個叫《中國式相親》的電視節目,節目的規則是這樣的:兩個成年男女找對象,女嘉賓看不到男嘉賓,但卻要先經過男方父母或親戚的評價和篩選,男方父母對「未來兒媳」要求頗多,指指點點,生怕自己兒子「吃虧」。

這的確很「中國式」,在民國以前,中國人一直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幾乎是所有人都遵循的公約。即使到近現代,這樣的傳統對深信儒家的知識分子也影響頗深,1982年,21歲的大三學生李開復就被母親警告「千萬不能和美國女孩交往」,在父母和姐姐的安排篩選下進行相親。李開復後來回憶,他幸運地在相親中找了「一生真愛」。


按照西方的精神分析,儒家文化是十分不堪的:父母代替子女選擇結婚對象,實際上是一種精神上的亂倫,也就是有強烈的參與子女性生活的意味在裡面。儒家強調的「孝」,也是長輩對下一輩人格的無情吞噬,因為,在一個人最重大的事情上,你是做不了主的。魯迅作為中國近代最不羈的靈魂,就清楚地看見:


這歷史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記得我四五歲時,坐在堂前乘涼,大哥說爺娘生病,做兒子的須割下一片肉來,煮熟了請他吃,才算好人;母親也沒有說不行。一片吃得,整個的自然也吃得。


「吃人」的隱喻即是,在這樣的文化中,沒有一個獨立自由生長的人格——沒有一個「人」,不是我吞噬你,就是你吞噬我。兒女的身體和生命都不是自己的,都是要奉獻給父母「吃」的,談什麼精神和人格的自主呢?

沒有精神和人格的自主,又怎麼能說有「人」呢?


這樣一看,就難怪會陷入魯迅的激越和絕望了:泱泱大國,竟然是喪屍遍地,一個咬一個,一個傳染一個:「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現在也輪到我自己……」


02

周杰倫,為何最後選擇了沒有個性的昆凌


張曉剛作品「血緣大家庭」系列


《中國式相親》節目設置的規則和內容,很容易引起大量女性的反感,因為這再現了中國女性在當下婚戀中的痛點:她不是和一個男人結婚,而是「嫁入」一個家庭,更要命的是,這個男人也沒有主心骨和話語權,他更像是一個和原生家庭共呼吸的嬰兒。


不過,這樣的文化和父母養大的「女兒們」,就不是「嬰兒」了嗎?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動不動就「我媽媽說……」的成年女性;張靚穎母親跳出來干涉女兒結婚,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平凡的世界》里,女主角潤葉只是因為「二爸二媽」幾句勸說,就嫁給一個完全不喜歡的男人,婚後又以性冷淡懲罰丈夫,這樣一個彆扭又糊塗的角色,也會得到讀者的理解和喜愛。


「乖乖女」不像「媽寶男」那樣備受攻擊,也是性別中的雙重標準。只是在婚後,「娘家」對小家庭的影響力遠小於「婆家」(直到現在,還有許多父母認為女兒出嫁就是別人家的人,而兒子永遠是自己家的),女性在婚育後的糾錯成本也遠高於男性,「媽寶男」比「乖乖女」的危害才更大。

如果「敢愛敢恨」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自由,那麼,在婚戀中,我們許多男人和許多女人都不具備這樣的自由和勇氣。也可以說,很多人都喪失了「做人」最重要的樂趣和體驗。如果父母有熱衷於為子女擇偶的癖好,也基本可以推測出,父母並沒有體驗過這樣的樂趣和活力,才會剝奪子女的這種自由。


03


一個在事業上可以獨當一面、果斷抉擇的男人,卻「很聽媽媽的話」,即使在婚戀事務上也任由媽媽折騰,不願忤逆——如果給這樣的男人貼上「媽寶男」,那「媽寶男」真的太多了,許多優秀的男人都可以被歸於「媽寶男」。按魯迅的悲觀眼光來看,中國女人幾乎很難找到一個正常的男人了。


道理上明白,和情感上能做到,是兩回事。從精神分析帶有「宿命論」的視角來看,「媽寶男」之所以存在,根源不在於兒子,而在於母親:因為有一個控制欲十分強烈的母親,所以才有言聽計從的兒子;那些沒有成為「媽寶男」的男人,只是幸運地擁有一個相對放手的媽媽。畢竟,能夠慘烈地與父母對抗來完成個人自由的人,是極其罕見的,代價也是高昂的。


魯迅大膽地批判「孝道」,但對自己的母親,也是依順的。魯迅說:「阿娘是苦過來的。」魯迅二十多歲時,母親做主給他定了親,並於1906年把他從日本召回來,逼他結婚。魯迅對這樁包辦婚姻雖極為不滿,但又不願傷她的心,也屈從了,他說:「當時正處在革命時代,以為自己死無定期,母親願意有個人陪伴,也就隨她了。」


這樣的依順,並不僅僅是出自「孝道」的社會要求,而是有發自內心的對母親的心疼和同情。也許就是這種情感上的牽絆,造成了魯迅身處他所厭惡的傳統文化、急欲掙脫卻又無法徹底決裂的苦悶與煎熬。

周杰倫,為何最後選擇了沒有個性的昆凌



朱安被魯迅視為「母親贈送的一件禮物」,無法抗拒的「禮物」


而我們有這麼多製造出「媽寶男」的媽媽,也和女性整體的處境有莫大關係:強大的控制欲往往是因為沒有安全感,無論是在社會話語權還是在夫家話語權中,她們都是「人微言輕」,父母不理解她們,丈夫不理解她們,她們甚至要吃許多苦頭;在成為母親之後,她們咬緊牙關,以子女和母愛為支撐,供給著子女的需求,對兒子,尤其寄予資源和厚望。而當一個兒子與母親共同經歷了這一切,他和母親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精神上的恩義同盟,是他的情感基石,不是能輕易動搖的。


倘若要抽掉這一層基石,他也就破碎了。


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周杰倫。


04

周杰倫,為何最後選擇了沒有個性的昆凌



葉惠美才是周杰倫最愛的女人


周杰倫是「媽寶男」無疑。


他從小就十分聽媽媽的話,媽媽逼他練鋼琴,即使他也渴望像其他小男孩那樣出去玩,也不會說一個「不」字。成名後,周杰倫很喜歡玩各種電子遊戲,也是在彌補童年的自己。


周杰倫還專門寫了一首歌叫《聽媽媽的話》,專門做了一張專輯以媽媽的名字「葉惠美」命名。他所有的收入,都全部交給媽媽保管,只有在用錢時,才找媽媽要。他挑選另一半,必須要媽媽喜歡才可以;有了女友後的情人節,也要陪媽媽一起過。


周杰倫這樣的行為,已經不能簡單地以「孝順」來定義,葉惠美真的已經內化為周杰倫的精神支柱,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葉惠美作為一個單親媽媽,在養育周杰倫的過程中,必定付出了許多關愛和心血,而她應當也在有意無意中傳遞了「媽媽的生命里也只有你最重要」的信息,所以周杰倫不僅離不開媽媽,還必須與母親緊密連在一起,這不僅滿足了他作為兒子被媽媽永遠照顧呵護的需求,也滿足了母親的情感需求:兒子就是她畢生的理想與慰藉,他不可以讓媽媽傷心。


所以,在婚姻這件事上,昆凌就是周杰倫的「宿命」。許多女人對周杰倫選擇了昆凌,有些看不懂,這個嫩模實在是毫無個性與出彩之處,前女友蔡依林和侯佩岑好歹在事業和才華上也和周杰倫更「勢均力敵」一點啊,有人甚至評論昆凌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提線木偶」,一舉一動都完全由周杰倫支配。


可是,這樣一個毫無個性的小女人,的確就是周杰倫的絕配,這樣的她,才可以契合在周杰倫與母親葉惠美之間,讓周杰倫和葉惠美都特別舒服,毫無壓力。舒服,正好是許多男女走入婚姻的前提,就像貓咪可以毫不防備地露出肚皮。許多情侶愛得驚心動魄,相處起來極具戲劇張力,但卻無法在對方面前放鬆,展現出最真實、最舒服的一面,註定難以成為長期伴侶。


05


周杰倫再有才華,但與母親如此「共生」:與母親同住,母親掌控全部財產,節假日必須陪伴母親,並沒有幾個女人能受得了。據媒體報道,蔡依林和侯佩岑都比較有個性,與周媽媽相處並不是很親密,而周媽媽也不是太喜歡她們兩個。


這幾乎是可以肯定的,任何一個正常女人都可以感受到周杰倫母子之間這不同一般的「親密」,都會有抵抗和敵意,都希望離這個未來的婆婆越遠越好。這樣的「三觀」也是正常的,可它與周杰倫的個人歷史不符:排斥周媽媽,就是在否認和挑戰周杰倫的「過去」,否認他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與周媽媽融合得天衣無縫,才能融進周杰倫的生活與內心——婚戀中的現象,還真的無法用道理上明確的「三觀」來衡量與分析,而的確與「宿命」有關。


所謂「宿命」,就是一個人的原生家庭與父母,這是他/她一輩子都難以徹底割裂的。


06


兩個人能長久在一起,甚至走入婚姻,無論看起來多麼不相配,這背後一定有深層次的「相配性」。


我們在生活中好像常常能看到這樣的例子:一個很優秀的男人找了一個平淡無奇的女人,或一個很出色的女人找了一個普通庸俗的男人。


從心理學的角度,這樣的現象都很好理解:「優秀」體現的只是一個人的能力、才華與對成功的渴望,並不能代表他們在情感與慾望上的健康與豐足。相反,「優秀」的人往往有一些在常人面前無法流露的弱點或癖好。


而一個看起來普通或平淡的人,身上卻往往有某種特殊的「好處」:他們具備某種鈍感,這樣的鈍感使他們不那麼敏感,但穩定性很強,包容性也不錯,他們或許沒有強烈的才華和慾望,但剛好可以容納一個「優秀者」的敏感、怪癖和波動性,沒有批判,沒有反彈。


年紀很小、資歷淺顯、看起來沒有任何個性的昆凌,就恰恰成了周杰倫的「容器」。

周杰倫,為何最後選擇了沒有個性的昆凌



周杰倫、昆凌和葉惠美三人在婚前的日常,昆凌很貼心地給周媽媽拍照,相處融洽。


周杰倫、昆凌、葉惠美這三角關係,也因為昆凌這個毫無攻擊性的「角色」的加入,反倒變得良性起來了:周杰倫和葉惠美都在其中感受到了完全被接納和不會被分離的安全感,葉惠美越來越不粘兒子,開始拓展自己的生活,周杰倫也逐漸把中心轉向了妻子和女兒,越來越多地承擔起丈夫與父親的責任。


不說他們未來的變化,昆凌對於周杰倫,至少在他的某個心理階段,是絕配,她讓他走出了「全世界的女人只有母親是中心」的怪圈。


07


心理學實際上就是以「前因後果」的動態思維來看待一個人當下的選擇和命運。沒有哪一刻是獨立存在的,是完全靜止的。


「媽寶男」也不是獨立存在的,他之所以成為了現在的他,也是由無數因緣際會在作用著。儘管我們可以用「媽寶男」的標籤去評價一個人,表示理智上的批判,卻並不能改變他的過去,他的情感軟肋,他的個性動力。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如果無法接受對方的過去和最真實的一面,就不能稱作是經歷了真正成熟的愛。


這並不是為「媽寶男」洗白,或勸說女性去接納「媽寶男」,而是說,絕大多數人身上都有他們自身難以克服的歷史和黑洞。


魯迅的悲觀與絕望,來自於對社會集體文化的憤怒和無力:我們每個人身在其中,都無法逃離,都無法隔絕傳染源,我們都有「病」。


既然大家都有「病」,那還是有「病」得深和「病」得淺的,有可救和不可救的;我們看得見別人的「病」,未必我們自己就沒有「病」:我是重「病」還是輕「病」?


08


榮格說:「健康的人不會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轉而成為折磨他人者。」


如果要在絕望和悲觀中去尋找希望和樂觀,那麼「希望」還是在於個體的「我」。


「我」若是健康的,我不會去折磨他人、控制他人,我不會成為製造悲劇的源泉;


「我」若是健康的,我會看見他人的扭曲和苦難,對於那些可救的,我盡量理解和幫扶,不嘲弄,不踐踏;


「我」若是健康的,對於那些病入膏肓的,我悲憫,平靜地放手,他們或許在下一世中會得到新的歷練和升華;


「我」若是病人,我先自救,我觀察、自省和學習,保持更新,並相信和接受那些健康的人伸出的雙手;


「我」若是病人,我仍然要愛自己,這不是我一個人的錯,唯有愛,能使「我」獲得更多溫柔與力量,而不是轉向虛弱的殘暴與殺戮。


「我」若是病人,當「我」愛自己的那一剎那,就在一場失控的傳染中按下了停止鍵,那麼,我已經在冥冥中愛了他人。

周杰倫,為何最後選擇了沒有個性的昆凌



潘幸知


攜手千位情感諮詢師


為你的婚姻和成長保駕護航


夫妻溝通|出軌冷暴力修復


性和諧|離婚適應|自我成長


預 約 付 費 咨 詢


請 聯 系 微 信 號


xingzhizaixian18


幸知學院


健康親密關係修複課程


火熱開啟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見,最好的人+最好的人≠好的親密關係。


但是,我們真的在人間沒辦法找到好的親密關係嗎?其實,「所謂婚姻,不是找個適合的人在一起,而是努力成為適合的人。」合適的人+合適的人+合適的方法=最好的伴侶=好的親密關係。


而現在,你有了一個機會,來學習,在親密關係中如何讓自己成為合適的人,並找到的合適的方法,成就好的親密關係!


(1)主題課程


第一課:探索親密——原生家庭帶給親密帶來的三大關


薩提亞模式指出,很多成年以後的問題都不是成年所生存環境造成的,而要追溯到童年時期在家庭中所受的影響。你想不通溫柔的妻子為什麼會發火?溫和的丈夫為什麼會變得不可理喻?那一起看看TA的原生家庭吧。


A生活習慣;B價值觀;C未滿足的期待


第二課:學習親密——男女大不同


男人和女人,這樣的兩個角色原本就註定了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


在課程中你將學習到,男人的需求與女人的心理情緒之別;性生理反應之別;溝通之別;


第三課:修復親密——如何在親密關係里發展友情


因為愛情,讓我們看到彼此的相同而結合;因為友情,讓我們接受彼此的不同而成長。在他/她的行為、語言和情緒的冰山一角下面,他/她的感受是什麼?他/她在想什麼?他/她有什麼沒有滿足的期待嗎?他/她的渴望又是什麼呢?如果伴侶之間能嘗試在上各個層面有效連結,並且彼此顧念、互相滋養,關係就會越來越好。


學習知識點:愛的語言、情感賬戶、一致性溝通、傾聽的藝術


第四課:發展親密——與不同天生氣質伴侶相處的法寶


當你說你和你的伴侶三觀不合、性格不合的時候,你有想過是什麼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天生氣質,而這種不同就會呈現在社交、感情、意志力上的不同表現。同時也表現為不同的需要。你和你的伴侶屬於哪一種天生氣質?你知道如何滿足TA的需要嗎?


A憂鬱型B樂天型C激進型D冷靜型E奉獻型


(2)月度陪護


健康親密關係月度養成計劃(2017.2.12—2017.3.8);


課前準備:親密關係評估表——幫助學員了解和覺察自己的親密關係;


課程時間:2月12日(周日)開始,每周日晚21:00-22:00


答疑時間:2月15日(周三)開始,每周三晚21:00-22:00


語音陪伴授課期間,每日線上語音陪護20-30分鐘(主題分享或熱點討論答疑)


不定期的對同學們的課後作業進行點評、分享和互動。


帶領導師


安潔,幸知在線高級情感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美國正面管教認證家長講師/學校講師。長期跟隨台灣賴杞豐博士、馬來西亞林文采博士接受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心理學成長與專業訓練;曾擔任廣播電台和報紙心理專欄主持十餘年,曾創辦「安潔熱線」欄目,積累了超過1千次電話諮詢經驗;


諮詢取向:人本,薩提亞模式為主。輔以焦點解決、結構派家庭治療。


擅長領域:溝通問題、婚姻衝突、夫妻諮詢、原生家庭與個人成長、家庭治療、親子諮詢。


諮詢風格:真誠負責,親和有力,敏銳細膩,挖掘來訪者自身的能量,積極正面看待未來,快速有效解決問題。


這個2017,與幸知在線陌生閨蜜一起


聽微課、學方法,


發展情感智慧,擁有和諧親密關係


蛻變當需破繭,改變由此起步!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老公出軌後,我是如何成功修復婚姻的
讓傳統腐朽觀念的男人,自生自滅吧。我們,恕不奉陪!

TAG:潘幸知 |

您可能感興趣

英拉背後的兩個男人,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英拉
唯美的句子:此生,沒有下一次,只有輪迴後
朋友 是那個來了以後再也沒有走的人
走過一年的最後一秒,沒有許願,也沒有夢想
二戰之後,那些「沒有生命的英雄」最後都怎麼樣了
他是三國時期最猛的男人,沒有之一,為何生前沒有得到任何封賞?
二戰之後,那些「沒有生命的英雄」最後都怎麼樣了?
後來的我們,都沒有嫁給當初以為的那個人
沒有了第一次,就可以隨便愛了嗎?
一個人的成熟,不是沒有了慾望
張學良: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歲,以後就沒有了
朋友買的好看的盆栽,沒有兩天就掛了,真的是不會養么?
這美食太難得,每年只有半個月,過了就沒有了
離了婚,沒有想到最後還被迫當了他的情人~
沒有什麼髮型是一個丸子頭解決不了的,那麼如果兩個呢?
沒有這位蒙古女子,就沒有後來的康熙皇帝,她最終竟選擇了出家
日本男性「最想要的面孔」前十位,猜猜有沒有你的愛豆
在這個上了床也沒有結果的年代,他們牽了手就再也沒放開!
做個跟風的人,並沒有什麼不好
史上最神奇的套套:買完以後,連性生活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