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平安金融壹賬通的野心:改變中國的中小銀行

平安金融壹賬通的野心:改變中國的中小銀行

雷鋒網AI金融評論報道,2017年12月7-8日,平安SMART大會在深圳舉行。這是一場由金融集團舉辦的科技盛會,信號很明顯——這家傳統金融巨頭,要轉型為科技公司,向政務、智慧城市、大金融、大健康醫療等領域輸出自己的技術。

平安金融壹賬通,是平安集團旗下子公司之一,負責金融科技能力輸出。目前,該公司以賦能中小銀行進行金融創新為主。

一家體量足夠大的企業,可以容納各種複合型人才,科技巨頭可以承載金融大牛的加入,金融機構頭牌也可以聚集雄厚的人才力量。但中小銀行不行。於是,在金融科技輸出的賽道上,平安金融壹賬通瞄準了中小銀行科技薄弱的痛點。

「全國中小銀行加起來,體量相當於3個ICBC。」平安金融壹賬通CTO兼COO黃宇翔說道。中小銀行也有著自身的業務資源和場景優勢,他們能夠與時俱進,才能真正帶動中國金融科技創新。

對內完善技術鏈條,對外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圈

2017年12月6日,平安金融壹賬通推動的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成立,前者聯合230多家中小銀行,共謀科技金融創新。

據透露,在過去近十年里,平安集團的科技投入超過500億,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金融科技、醫療科技應用領域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

人臉識別正確率達到99.8%,保險事故可以通過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智能定損,海量大數據挖掘提供實時風控保障、精準營銷,生物識別實現遠程開戶,AI賦能智能投資研究……這些都是平安集團今天津津樂道的成績。

平安金融壹賬通的野心:改變中國的中小銀行

「今天,平安集團強調的是『金融+科技』的雙輪驅動發展,是一家科技公司,所以未來更多的是強調科技因素,」黃宇翔表示,成立兩年的平安金融壹賬通,在幫助平安的銀行、保險、證券、信託做好科技的發展和轉型升級的基礎上,該公司還作為技術、科研平台,為將近2000家金融機構和400家銀行提供了金融科技的服務。

黃宇翔稱,平安金融壹賬通依託平安金融雲這樣的輕量模式,把平安多年積累的技術整合成方案,輸出給中小銀行。據介紹,平安雲服務作為技術能力開放平台,上面集合了平安集團所有的技術積累,包括金融雲、城市雲、醫療健康雲、政府雲四個領域。「平安科技提供大部分底層技術,其他業務子公司將各自能力分區打包,整合到雲平台,靈活開放,有針對性地服務各個領域。」

黃宇翔向雷鋒網AI金融評論表示,金融雲正是平安金融壹賬通主攻的方向。「最近一年來,我們主要圍繞銀行賬戶提供技術賦能,」黃宇翔介紹稱,從營銷、風控、運營到服務,「未來我們會繼續面向證券、私募、基金等投資賬戶,把平安集團32家子公司的業務和技術能力打包給中小金融機構。」

這樣一來,作為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或是金融科技產品供應商,平安科技金融壹賬通找到了中小銀行這一個技術輸出的市場的同時,也得到了這些銀行的資源和場景的加持。這樣的發展模式下,銀行業內無論是同業、零售還是對公,技術、場景等資源的共享互利的生態運作,都能帶動金融科技創新的良性循環。

改變銀行

「大家聽到很多的直銷銀行、網路銀行、數字銀行,到底在談什麼?」在今日舉行的平安SMART科技大會上,黃宇翔給出了一個解釋,他表示,其實這是一個跨界的產品,是金融和科技的合力。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發展勢頭迅猛的現代科技,對傳統金融業造成了很大衝擊。於銀行業而言,更是首當其衝受到明顯影響,除去增長放緩,利差縮小等遇到的傳統挑戰,科技進步帶來的強烈衝擊同樣巨大,比如市場被蠶食、功能被取代等。

事實上,金融科技的介入,讓金融機構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現有的金融機構里其發展是內生性的,從設計到風管、風控、財務監督到走向客戶、網點,到信息反饋,完全是銀行內部的產品鏈。但是,今天細分市場的金融科技,已經完全把銀行產品鏈肢解成一個一個垂直的產業鏈來切入,把這個產品鏈外化成一個產業鏈,整個銀行的服務過程,變成社會的過程,或者合作的過程,競爭的過程,不再是銀行內部已有的原有體系的內生的管理過程。

平安金融壹賬通的野心:改變中國的中小銀行

於是,利用技術與金融的結合,業內紛紛提出直銷銀行、智能銀行等新型服務方式來獲得客戶,服務客戶。

昨日(2017年12月6日)的數字銀行論壇上,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平安集團董事馬明哲也從前台、中台和後台三個環節解讀了技術可以給銀行帶來的改變,這也是金融壹賬通賦能各大中小銀行的邏輯:

  • 在前台,包括直銷銀行在內的O2O模式,無論是個人企業或對公企業,都利用科技進行服務,從而提升客戶體驗;

  • 在中台,體現在銷售支持和風險防控上,包括個人的信用,貸方管理等對客戶進行服務,涵蓋資產、風險的分類一系列中台的支持和服務;

  • 而在後台,則包括硬體、軟體、核心系統等面向銀行的服務,其中有DaaS(數據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和PaaS(平台即服務)等。

平安金融壹賬通的野心:改變中國的中小銀行

很明顯,金融產業有無數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而在科技驅動金融這個清晰的命題上,作為金融科技公司,誰最先能突破這些技術難關,把每一個金融機構都變成能夠利用技術解決問題的公司,誰才是贏家。

平安集團轉型的特殊在於,作為金融機構,卻早早得布局平安科技這樣的子公司,甚至技術人員規模發展至超過2萬人。有自己的工程團隊、人工智慧基礎研究團隊……據黃宇翔介紹,基於自身的AI、大數據和雲計算能力,平安金融壹賬通曾通過遠程技術、人臉識別、聲紋識別,有效防範了將近107萬的欺詐金額和800多個欺詐案件;某一家上線直銷銀行服務的銀行,APP的點擊率與過去相比達到了2.9倍,零售開戶數達到3.5倍,金融交易額達到4.3倍……

重構銀行 IT 基礎設施

然而,即便如此,做好業務還是不足夠的。

為了給面對挑戰應變能力較為薄弱的中小銀行提供風險管理保障,金融壹賬通搭建了一個BaaS區塊鏈技術搭建平台。銀行客戶在這個區塊鏈平台上,能夠進行資產、負債的交換。

據稱,與以往需數個星期的線下方式相比,金融壹賬通的區塊鏈平台將所有的合約標註後,銀行能在秒級的時間內完成交易。根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獲得的數據顯示,2017年在金融壹帳通區塊鏈平台上的交易額將會超過10萬億,從而幫助各中小銀行緩解經營壓力。

當然,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不止於此。比如,平安區塊鏈打造個人的徵信信用護照,「我們希望有一天我們去登機的時候,不需要護照,用我們的徵信護照,就跟大家用電話支付一樣真實有效。」此外,還有中小企業貸款平台,「通過區塊鏈,可以解決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信任問題,」黃宇翔介紹道,平安區塊鏈已經接入了1.5萬個中小企業的節點,「企業安裝了私鑰加密以後,可以把每天的交易、稅務、財務信息採集到區塊鏈,然後與我們提供銀行的真實徵信報告作比對,避免欺詐。」

平安金融壹賬通的野心:改變中國的中小銀行

黃宇翔介紹,平安區塊鏈之所以強大,「除了我們的場景以外,我們區塊鏈底層技術是有核心的,我們從美國把IBM 超級賬本的聯合創始人招募過來了,用他的智慧和經驗打造了平安的底層技術。」

黃宇翔表示,平安區塊鏈BaaS平台可以分為三層。

  • 第一層是區塊鏈系統架構,包括基礎層、核心層和開放API。基礎層支持數據輸出和保管、後台管理、外部系統適配。核心層是平安投入最大的部分,主要實現同態加密,分片存儲,私鑰管理和跨鏈傳輸四方面。

    由於平安集團內部有保險、銀行等投資類業務,所以將這些介面API分類進行輸出。包括賬戶API、產品信息API、交易信息API、資金信息API。黃宇翔表示,只要金融場景能夠被定義,存在需求,平安BaaS都能馬上提供服務。

  • 在系統架構上是第二層服務平台。該平台是連接平安業務場景的橋樑,該層能夠實現信息存儲、資產發布登記、資產交易轉讓、資產對賬清算,以及BaaS web服務。

  • 第三層是業務場景,例如同業資產交易,個人信用護照,中小企業貸款,主賬戶實時對賬,徵信黑名單共享等。

「我們在三個方面有突破,第一個是加密技術,我們通過三種零知識驗證演算法來打造自己區塊鏈的共識機制,解決了在沒有解密的情況下也能驗證交易真實性的問題。」黃宇翔介紹道,第二是性能問題,依靠自主研發的Fi-MAX(fabric MAX)高性能架構,平安區塊鏈的交易速度每秒10萬筆。「另外在節點的部署各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

可以說,如果 AI 和雲計算改變了銀行業務的經營效益,區塊鏈則在顛覆了現有體系的主權問題,改變服務秩序的基礎上,給銀行業務帶來一系列效率、安全等方面的改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斑馬網路CEO施雪松:斑馬 HMI 系統的實踐與應用
馬斯克親口承認特斯拉自研 AI 晶元,掌控自動駕駛的絕對主動權
斯坦福教授發布首份AI Index報告,指引 AI工作者不再「flying blind」
中國計算機學會 YOCSEF TDS《專題探索班》,新一代人工智慧的基礎與前瞻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