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支持國寶守護人王凱的守護的瓷母——中國歷代瓷器精賞之二

支持國寶守護人王凱的守護的瓷母——中國歷代瓷器精賞之二

唐代飽吸外來文化,如著名歷史學家傅樂成所說,唐代承襲魏晉南北朝的老莊思想、佛教和胡人習俗這三種文化因素,且以後兩種為主;到了宋代,在之前的吸收與沉澱之後,中華文化突然爆發出來,各種形式如書法、繪畫、詩詞、音樂等皆向平民化發展,自貴族、門第社會擴散到廣大平民社會。

南宋官窯四方洗高:3cm 長:6.8cm 寬:6.7cm

這種文化上的殊同反應在陶瓷領域,則顯得愈加清晰。臻於完美的唐代陶瓷業,名窯遍布南北各地,器形千姿百態,如本場一件唐至五代定窯四系穿帶壺,也稱四系背壺,上下均有條帶系,便於提攜,受當時傳入中國金銀器的影響,繫上有鉚釘設計。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鬲式爐

高:10cm 口徑:12.8cm

附熱釋光檢測報告。

宋代的龍泉窯高等級器物往往是不惜工本燒制,特別是一些厚釉器,採用多次上釉反覆素燒。此爐造型古樸,釉質溫潤如玉,寶光內斂,呈色粉青,為傳世珍品。

宋代陶瓷業達到一個高峰階段,足以撐起整個中國陶瓷史的半邊天。本專場展現多件高品質宋瓷,包括北宋·定窯花口高足供盤、北宋·定窯旋紋樽與宋·建窯金兔毫盞,皆曾展出並有出版記錄。其中,一件南宋官窯四方洗最為矚目,與此有相同胎釉及工藝特徵的僅見故宮博物館藏「宋官窯四方洗」,和此件四方洗有相同胎釉及工藝的特徵的僅見故宮博物館藏「宋官窯四方洗」。此器為清末著名山水畫家吳待秋舊藏,稀少性、重要性可見一斑。

五代-北宋·越窯秘色雙面剔刻牡丹紋碗

高:5.6cm 口徑:15.2cm

碗雙面剔刻纏枝牡丹紋,深刻淺剔,富於層次。無論從造型、釉色、工藝均達到秘色瓷的水準,為越窯難得一見的精品。如此精細的剔刻工也從側面證明了高麗瓷的精細工藝很可能模仿自越窯。「秘色」一詞出自晚唐陸龜蒙《秘色越器》:「越上秘色器,錢氏有國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

南宋·建窯油滴天目盞

高:7.4cm 口徑:12.2cm

有宋一朝,建盞就被看做貴重之器。《君台觀左右帳記》記載:「曜變是建盞之無上神品,世上罕見之物,值萬匹絹。油滴是第二重寶,五千匹絹,兔毫盞,三千匹絹。」

盞束口,深弧壁,小圈足,底足不留釉。整體形塑非常符合人體工學。盞內外均施黑釉,外壁施釉至近底部圈足,可見垂釉。圈足不施釉,修足規整,內足壁淺,基本同圈足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盞內可見大大小小呈圓形的藍色曜變斑點,似油滴狀,又似天幕中的繁星點點,故名油滴天目盞。油滴天目盞極為少見,為無上珍品。

唐-五代·定窯四系穿帶壺

高:16cm

定窯為五大名窯之一,以精美白瓷著稱,由於瓷質精良,釉色潔凈,一度被選為宮廷用瓷。瓷質穿帶壺為仿唐代波斯金銀器製品,為世家貴族的高等級用瓷。此壺造型優美,胎釉具佳,來源清晰。

宋·定窯印花雙螭龍紋盤

高:2.5cm 口徑:14.5cm

洗內以印花為飾,兩條S形長身軀的螭龍紋,四足犄張,首尾相接。全器滿釉,唯有口沿處芒口,包銅扣。據《南宋恭聖仁烈皇后宅遺址》發掘報告,出土有多片同類型螭龍紋飾定窯殘片,可見此類作品很可能為南宋政權向定窯定燒的御用文房器物。

北宋·湖田窯剔刻牡丹紋粉盒

高:6.7cm 口徑:14.6cm

盒蓋面中心裝飾盛開綻放的牡丹紋,花葉舒展。先用深刀剔刻出牡丹的輪廓,再淺划出花蕊及葉脈,富於層次。更難得的是內置三個造型各異的杯托,以區分不同種類的胭脂粉。精工細作,為宋代湖田窯登峰造極之作。

隋·鞏縣窯白釉四系罐及水盂一組兩件

罐高:9.5cm 水盂高:3cm

鞏縣窯是唐代重要磁窯,以生產唐三彩而聞名,同時生產白瓷,其中部分作為貢品。兩件器型小巧,釉水潤亮,盈手可握,可賞可玩,體現了極高的美學品味,為收藏佳品。

記得還是要支持國寶的守護人王凱——守護的瓷母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右拾遺 的精彩文章:

秋韻瀚華 集物流芳 古玩雜件精賞——伊秉綬銘荷葉形端硯
秋韻瀚華 集物流芳 古玩雜件精賞——周芷岩制竹雕山水詩文筆筒

TAG:左右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