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蔣維崧先生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徵

蔣維崧先生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徵

蔣維崧先生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徵

蔣維崧先生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徵

1、 蔣維崧金文書法的用字特點

在金文書法中,由於金文能辨認的字較少,故在金文的書寫中往往出現一些不相匹配的字,有的字形與其它字時期不一致,這給書寫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甚至有些不嚴肅的書法家常常臆造一些字,或者隨意變化字的結構、結體,這是一個嚴肅書法家所不願意看到的。蔣維崧先生是一位多年從事古文字研究與教學工作的學者,他一方面熟知已出土的金文,同時又能十分關注新出土的青銅器、竹木簡牘、古文字陶片等考古的新的進展,他儘可能的把新發現的字運用到他的創作之中,尤其是晚年,他自漢簡帛中吸取了大量的字形,自然地運用到他的金文書法中,這是他創作的另一個新特點,也是一種歷史性的貢獻。蔣維崧先生作為一名學者型書法家,由於他在古文字上的修養,使他在金文的運用上能夠遊刃有餘,在字形的變化上從心所欲,這種便利是一般書法家難以達到的。尤其是在用字和字體變化上面,蔣先生是十分嚴肅且謹慎的,他選擇的字多為常見的或金文中已被認可的字,沒有根據的字從來不使用。這種學者的謹慎有時是苛刻的,但他卻一貫堅持這樣做,這也是他有別於普通書法家之處,更體現出文人學者在金文書法中的重要作用。過去書法家多用集字連句的方式進行書法創作,而詩文創作就更加困難,因為可用字少。蔣維崧先生多選擇名詩佳句,更增加了創作的難度,但也成為他金文書法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有時一件作品裡重複出現的字太多,蔣先生就只能通過字形的變化,以避免雷同。

蔣維崧先生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徵

2 、蔣維崧先生書法中的空間意識

在書法創作中章法結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空白的處理在中國書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蔣維崧先生的大篆書法早期多取法秦小篆,其中唐李陽冰鐵線篆對其影響很大,這時期的作品往往字形端莊、大小一律,線條均勻流動,有秦《嶧山》《瑯琊》碑的特點。六十年代他開始大量創作金文,這一時期他曾書寫了眾多毛主席詩詞及古詩詞,他的大篆作品也多似小篆,在空間上保持一種中正勻稱的特點。但觀其八十年代以後的作品,特別是九十年代以後的作品,在章法處理上為之一變,畫面四周大膽留白,往往有一字左右的空間。字與字之間字距約有三分之二字的空白,有時甚至會超過一字的距離,行距多有字之一倍半左右的距離。特別是在他二三字的作品空白的使用上更加大膽,如「君子不器」「臨叔鼎鉻文」(參見〈蔣維崧書選〉第 69 頁)、「真善美」(見〈蔣維崧書選〉第 69 頁)等,給人以「疏可跑馬,密不容針」的感覺。「大膽留白」是蔣先生書法的重要特徵,是其金文書法有別於古人和金文原作的顯著特徵。他金文的釋文與落款多以行書,字體較少,大小是金文字體的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間,這顯然是為了加大對比,使空間意識更加顯現。他的金文書法整體布局多均衡、整肅,既不像秦小篆那樣的格式化,也沒有誇張變形的恣肆,他力求字體中正、端莊,使富有象形的圖畫式金文回歸到典雅清穆之風格中,更具洪鐘大呂的廟堂之氣。

蔣維崧先生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徵

金文七言聯

3 、蔣維崧先生金文書法的形象特徵

在金文書法中,其形象特徵尤為明顯。作為一門古老文字,它一開始就體現出濃郁的形象特徵,這一點往往為書法家借鑒並誇張。但 蔣維崧先生卻儘可能使其草率處收斂,刻板處顯神采,且不失莊嚴典雅之效果。這符合青銅文字原本的特徵,也是他一個學者嚴謹治學態度。他在保持金文字形中正端莊的前提下,盡量使其富於動感和形式美。在字形上,注意誇大橫劃的長短變化,使曲劃儘可能圓轉流動,點劃注意粗細不一,重複筆劃使之參差有別。尤其是筆劃的粗細上,他大膽地增加對比,有時一字之中筆劃粗細相差五倍以上,字字之間筆劃的粗細變化也有數倍的差異。這是他有意區別於秦小篆線條均勻的特點,使金文更富於節奏和韻律感。我們欣賞 蔣先生書法作品時有時乍看其字形整齊嚴謹,節奏並不突出,而細推敲起來每一個字開合、疏密、粗細、大小、長短、曲直變化十分清晰,常給人以生動流暢、圓轉靈動的美感。

蔣維崧先生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徵

金文五言聯

4 、蔣維崧先生書法的筆情墨韻

自王羲之《筆陣圖》傳世以來,筆法一直是書法家的重要技法,所謂「結體因時而變,而用筆千古不易」,這主要指行楷書的筆法,而金文筆法早已無法考證,只能從古代青銅器的鑄刻手法上揣測古金文書法的筆意,或結合小篆筆法推想金文的筆法。所以金文筆法的研究是創造性的。蔣維崧先生對金文筆法的創造和運用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在他之前書法家多以小篆筆法寫金文,就連羅振玉、吳昌碩也不例外。蔣先生憑藉其篆刻的基礎、行書上的功力以及研究古文字、金石書法的根基,並對大量的金文書法進行比較並加以概括總結,創造出了結體端正而不失婀娜,筆法中正而又變化多端的金文書寫法。 蔣維崧先生喜中鋒用筆,不偏不倚,用筆中正,藏頭護尾,轉折處往往以圓筆為主,極少有方轉的筆劃,所謂寓方於圓。用筆極具粗細變化,筆與筆之間、字與字之間,筆劃粗細差距有時在數倍以上,一筆之中同時具有起承轉合的變化。由於金文鑄刻的原因,其筆劃多方,出鋒處亦有尖筆,筆劃有的粗細一律,有的銹漫無形,尤其是轉折處多方整,往往難以用毛筆體現。 蔣維崧先生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基礎上,總結出金文筆法的規律,正確的處理了青銅鑄刻與毛筆書寫的的矛盾,金文公文刻板式書寫與藝術書法活潑生動的矛盾,碑拓墨色整齊單一與宣紙墨色滲化豐富的矛盾,青銅銘文局限於器形與金文書法紙張布局自由的矛盾。

我們知道,在書法作品中對墨色的追求不同於繪畫,尤其是金文書法的特殊性,如金文書寫要求既要有嚴謹莊重的精神,又要豐富多彩的墨色變化,這一點是十分難以做到的,一不小心就可能流於時俗。這點蔣維崧先生十分清醒,首先,他十分注意紙張的選擇,選取紙質潔白的上好宣紙,墨一定要使用研製新墨,紙墨筆硯都要取上好的,他首先強調黑白的對比效果,書寫時他追求和諧統一,筆與筆之間往往通過提按轉折虛實等的變化,在一幅作品中他有意讓一些字或筆劃淡雅纖細或濃重蒼勁,合理的處理好筆劃之濃墨、焦墨以及飛白的布局,並不失統一的整體感,於是筆畫就產生了重輕、濃淡、乾濕的變化。所以蔣維崧先生的作品給人豐富的用筆變化和用墨的層次感。

蔣維崧先生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徵

金文五言聯

蔣維崧金文書法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自清以來,金石學興盛,出現了眾多的金石書法大家,在篆隸方面有傑出成就的有如鄧石如、伊秉綬、吳讓之、楊沂孫、趙之謙、吳大澂、吳昌碩、羅振玉等。縱觀金文書法的發展歷史,能夠真正推動金文發展的書法家當推吳昌碩、羅振玉以及蔣維崧為三足鼎立。本文對三人的金文書法進行簡單的比較,有助於正確認識 蔣維崧先生在金文書法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意義。

吳昌碩是清未傑出的書、畫、篆刻大家,是清未民初影響最大的書畫家。他早年多以篆刻為主,在他年輕時就喜歡臨石鼓文,他曾說:「予學篆,臨石鼓文數十載。從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惟其中古茂雄秀之氣,今尚不能窺其一二。」到晚年他的臨石鼓書法更呈渾厚雄偉的氣勢,是他書法的最高成就,影響也最大。吳昌碩臨石鼓文或集石鼓文句,字形多取斜勢,變橫為縱,章法上下左右,姿態萬千。他不拘泥於每一筆劃,而注重氣勢、重筆力,晚年更顯蒼老拙重之感。且能融石鼓筆意於行書、繪畫中,特別是以大篆筆法作畫,開一代繪畫新風,影響深遠。然而他臨習金文較單一,多為大篆集句,少有詩文作品。且他的金文多用小篆筆法和結體規律,與金文的本來面貌有一定的距離,他臨寫石鼓影響雖大,但因個性太強不能效仿。馬宗霍有評:「缶廬寫石鼓,以其畫梅之法為之。縱挺橫張,了無含蓄。村氣滿紙,篆法掃地盡矣。」然吳昌碩大膽求新,將小篆、大篆、古璽印、封泥詔版合而為一,融會貫通,成為清未最具有影響的書畫大家。

蔣維崧先生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徵

金文七言聯

羅振玉是清未傑出的學者、書法、篆刻大家,他的治學是多方面的,於古文字學、金石學、檔案學、書法、篆刻、書畫鑒定諸方面均有極高的成就。他傑出的貢獻在於他發現、整理、研究以及書寫甲骨文方面,著作有《殷商貞卜文字考》、《殷虛書契(前、後、續)編》、《殷虛書契考釋》、《敦煌石室遺書》、《三代吉金文存》、《集殷文字楹帖》等。他一生致力於甲骨文、金文、漢隸、行楷書的臨寫與創作,涉獵之廣、成就之大,世所罕見。他的特點是以一個學者的嚴謹態度審視甲骨文和金文,文字資料收集完備,他臨金文書法,不刻意追求古物的驚世駭俗之貌,而是從小篆與古隸中汲取營養,形成了高雅含蓄內斂高古的風格。他掌握資料多,且涉獵金文極廣,一生臨寫金文無數,無論橫幅、條屏、扇面、冊頁、通屏應有盡有,風格秀潤古樸、筆力雄強內蘊、敦厚秀雅,頗得古趣新韻,顯示出深厚的學養功力。他的出現是中國書法的幸事,他對後代的影響最為深遠,初學者學習他的書法最有益,且不易失之狂野。然而,由於歷史原因,他的金文書法多自小篆出,故其章法、筆法、墨趣也無不取法小篆,且以臨寫金文書法較多,鮮有金文詩文作品。他的主要成就應在甲骨文的研究與書寫方面。

蔣維崧 先生的金文書法得天時、地利、人和之便,他走的一條是學者書法的路子,學藝並重,他在古文字學、書法、篆刻、考證方面的學養使其大大有利於金文研究與創作。他以嚴謹的文字學家的態度去集金文,以篆刻家、書法家、美術家的態度去創作金文,並不斷從古璽印、古陶文、詔版、簡帛中汲取營養,將金文書法的原貌重現在世人面前,在晚年他創作了眾多的古詩文作品,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具有原創性的意義與價值。

我們清楚地看到,二十世紀考古發現、印刷、傳媒、社會環境,都給蔣先生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他又是一個甘於寂寞、淡泊名利的人,多年來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培養和影響了大量的學生及愛好者,他在晚年適逢盛世,使他有了良好 的研究環境,為他取得傑出的書法成就創造了條件,他成為中國書法史上又一位金文書法大師。誠然, 蔣先生的書法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晚年把大篆的筆意融進了行書中,強調中鋒,筆法圓潤,線條注重節奏與韻律感,注重留白,在二王書風之外又開一新天地。他的隸書取法漢隸,晚年借鑒秦漢簡帛書,又參入篆法,古勁蒼茫中,能感到由篆入隸的奇拙,也為我們學隸書 樹立了榜樣。他時常臨寫或創作甲骨文,在充分尊重甲骨文原貌的基礎上,能體現出用筆法來體現刀刻的意蘊,這也許是他寫金文而到甲骨的一種貫通吧。總之,蔣維崧先生以其傑出的書法成就成為中國書法史上值得稱道的一代書法大家,對其金文書法進行全面系統研究,將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蔣維崧先生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徵



[1] 章士釗先生題 蔣維崧 篆刻集序句。

[2] 見《中國書法》雜誌 王貞華《沈尹默致潘伯鷹的一件手札》。

[3] 見中華書局出版《蔣維崧書法作品集》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學習顏體要領十法
李松:《張猛龍碑》的學習與創作過渡
東漢摩崖隸書《開通褒斜道刻石》
千古風流話漢碑
《唐顏真卿述張旭筆法十二意》之美學解讀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