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但這裡的「關係」並非陰暗的捷徑,而是人際網路。

「2005 年 1 月 20 日,坐著綠皮火車,經過一段漫長的旅行,我們從 -29 度的西伯利亞,來到中國。奇妙的旅程,一路是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在上海建築設計事務所 AIM Architecture 的十周年回顧展上,兩位分別來自比利時和荷蘭的創始人 Wendy Saunders 和 Vincent De Graaf 在展覽介紹中這樣描述自己來到中國的經歷,讀起來帶點浪漫。


2005 年之前,他們都以建築師的身份活躍在歐洲。中國,是一個極為遙遠的概念。來中國的契機也純屬偶然,源自 Wendy 在一個荷蘭網站上讀到的一則招聘廣告,說上海有項目需要建築設計師。


後來,就有了文章開頭描述的那段經歷。和這段經歷一樣浪漫的,是他們最初的構想,Wendy 在採訪中說:「我想可能可以來中國待個半年或一年,體驗一下不一樣的東西。」

十多年前的上海,東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廈這兩棟超高層建築,已經建成。高度在 100 米以上的摩天大樓,在 2005 年之前已接近 50 座。而活躍在這股裹挾著權力及金錢慾望的蓬勃之勢中的,是無數心懷抱負的建築設計師對都市未來的暢想。


「想造下一座高樓」,是 Wendy 和 Vincent 來到中國真正想要體驗的內容。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不過在初來上海的幾個月,精力充沛地參加了 5、6 場大型項目的設計競賽後,他們開始意識到事情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簡單。

「我們沒有關係,沒人知道我們。」Wendy 告訴《好奇心日報》。「關係」這兩個字,是她在整場採訪中蹦出的唯一一個中文辭彙。但在建築設計界,這並不是一種「中國特色」。只是對於這對在歐洲已積累了近十年經驗的建築師夫婦來說,要接受一切都將推倒重來的現實,在當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幾場設計競賽,他們最後都沒有贏。儘管他們精心設計的圖紙,曾得到過一些業主的認可,但最終,所有的項目都交給了當地的設計院或 KPF 等大型的國外建築設計事務所操作。


「我覺得可能你還需要去證明你的能力,而且你不會像一些人一樣,贏了比賽就走。」他們很清楚,要想在上海這個「冒險家的樂園」立足,需要遵守遊戲規則:拓寬人脈,並讓人們看到,你是認真的。


從小項目做起,成了他們的突破口。


他們接手的第一個項目,是一間名為 1918 Art Gallery 的藝術畫廊。業主是朋友的朋友,不過他表示自己並沒有錢支付設計費。「我說我們也沒有項目,可以免費幫你做,但是得滿足一個條件,就是我們想怎麼設計就讓我們怎麼設計。」Wendy 回憶道。

他們保留了斑駁的水泥柱,加了幾面展示牆以及一個木製台階,極力維持廢棄廠房的陳舊感來烘托畫廊所需的藝術氣息。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1918 Art Gallery(攝影:Jeremy San)


結合他們之後的設計項目,在這個畫廊隨心所欲的設計中,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細節。比如保留斑駁水泥柱的做法,被再次用在了他們自主設計的 AIM Architecture 現在的辦公室中。而那個木製台階,在如今火熱的聯合辦公空間中頻繁出現,之後也被他們用到了為 SOHO 中國設計的辦公空間中。簡約和樸素,是他們喜歡的風格。


2006 年,Wendy 和 Vincent 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建築設計工作室,接手的業務基本是私人住宅、辦公空間和餐廳等商用項目的室內設計,而項目的獲取主要依賴朋友之間的介紹。


之後的四五年,最初的刺激感逐漸褪去,而以室內設計為主的小體量項目,與他們計劃「造下一座高樓」的設想相去甚遠。這段漫長的積累期,難免使人沮喪。


幾乎每一年,他們之間都會進行一場這樣的對話:


「我們回去吧。」


「算了,我們還是留下吧。」


「我們回去吧。」


……


最後,兩人總會重新妥協:「好吧,我們就留著,看看究竟會發生點什麼,直到我們真的真的很想走的時候再走。」


事實證明,留下來是一個正確的選擇。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處於經濟泥淖之中的歐洲,留有建築設計師施展的空間進一步萎縮;如果選擇單幹,而非依附大型建築設計事務所,建築師可能接手的項目數量將會極為慘淡。


但對於留在中國的 Wendy 和 Vincent 來說,找上門的生意卻從未斷過。而他們當時專註於小項目的定位,如今看來也是一種明智之舉。


當時大多數國內外建築設計事務所瞄準的都是大項目,而對於同期興盛起來的各類小型室內設計項目,真正願意接手且有能力勝任的工作室並不多。


如今看起來可能再尋常不過的設計,比如帶有日式風格的大量木製元素的使用,或者北歐式的簡潔清新風格,在當時仍十分新潮。而這些,AIM Architecture 皆能駕馭。在成立事務所後的五年里,原先的兩人團隊,擴大到近 20 人,而依賴朋友之間的相互傳播所積累的項目數量,多到連 Wendy 自己都記不清。


而在積累作品集的同時,頗為原始的「口口相傳」的傳播模式,卻給他們帶來了高效的「關係」積累。


「大概過了 4、5 年,人們可能覺得,我們還在這兒,我們應該是認真的,所以開始願意把一些項目交給我們做。」Wendy 這樣解釋道。


2010 年之後,過去五年的經驗將 AIM Architecture 推向了一個轉折點:大項目的數量明顯增多,類別也不再局限於室內設計,還延伸到了景觀設計和建築設計。而在這些項目中最為人熟知的,是莫干山裸心谷的室內設計、SOHO 復興廣場等多個 SOHO 中國的室內設計項目,以及四川綿陽浮生御度假村的整體設計。


這三個項目彼此間的風格差異很大。


莫干山裸心谷完成於 2011 年,融合了非洲元素和中國鄉村風格;120 間客房、兩間餐廳、一個酒吧及一間會議中心,均由 AIM Architecture 設計。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莫干山裸心谷室內設計(攝影:Dirk Weiblen)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SOHO 中國的項目,AIM Architecture 一共參與了四個,分別是世紀廣場、復興廣場、3Q 北京光華路旗艦店以及外灘辦公室的室內設計。儘管這四個項目強調的都是現代簡約,但具體的演繹方式均不同。


世紀廣場和復興廣場的大廳設計,營造的是一種未來感:前者使用了閃亮的金屬材料,後者依賴燈光設計,在大理石空間內打造出了奇幻的明亮環境。


SOHO 世紀廣場大堂(攝影:陰傑)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SOHO 廣場電梯間(攝影:陰傑)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SOHO 復興廣場辦公樓大堂(攝影:Dirk Weible)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SOHO 復興廣場辦公樓大堂電梯間(攝影:Dirk Weible)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SOHO 3Q 光華路旗艦店的亮點,是醒目的木製階梯,在 2015 年的聯合辦公空間設計中,這樣的處理方式仍然十分新穎。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SOHO 3Q 光華路旗艦店(攝影:Dirk Weiblen)


而完工於 2016 年的外灘辦公室,通過大面積地使用淡雅的大理石,增強了室內空間的明亮度,橙色、芥末黃等色彩的點綴以及木製傢具的使用,又讓充滿現代感的辦公空間多了一些溫馨。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SOHO 外灘辦公室(攝影:Dirk Weiblen)


四川綿陽的浮生御度假村,從景觀規劃、建築設計以及室內設計,均由 AIM Architecture 完成,並在 2016 年的世界建築節上獲得了酒店及休閑類的最佳建築設計獎。景觀及建築的設計,強調的是與自然環境相融的樸素感。而為了突顯溫泉主題,設計師使用了大量鵝卵石和矮木樁裝點在水療設施周邊。室內的地板和天花板都鋪上了暖色調的木板,搭配棉質軟體傢具,營造出了一種舒適放鬆的感覺。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浮生御溫泉度假村(攝影:Dirk Weiblen)


Wendy 和 Vincent 能在不同風格之間靈活地轉換,與五年時間內的大量經驗積累不無關係。和他們展開小項目的方式十分接近的是,這幾個大項目的獲取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於他們所積累的人脈。


莫干山裸心谷的業主和他們是在一次朋友組織的飯局上認識的。在得知她在尋找設計師後,Wendy 和 Vincent 帶領團隊,根據業主所提的要求,遞交出了一份讓對方滿意的方案。浮生御度假村的項目,是經一位和 AIM Architecture 合作多年的工程師引薦,業主直接委託的。


SOHO 中國的項目相對特殊。2006 年,Wendy 和 Vincent 曾參加過一次 SOHO 的建築設計競賽,但未勝出。但後來,他們為一位業主在浦東做了別墅的設計,對方恰好是 SOHO 中國 CEO 張欣的朋友,並向張欣展示了他們的設計圖紙。張欣比較認可他們的設計,於是邀請他們參加了 SOHO 世紀廣場的室內設計競賽,最後他們成功勝出,雙方的合作就此展開。


不同的業主有著不同的需求。而對於這兩位來自歐洲的建築設計師來說,在中國的這十年,最具挑戰的是如何在業主的需求和自己的設計之間找到平衡。


過去在歐洲,他們參與的大多是設計簡潔且低調的社會性項目。中國的眾多「奢侈」項目以及不同項目之間的差異性,要求他們不斷地調整方向。「與客戶妥協自己的設計肯定常有。但是去羅馬並非只有一條路,其實有很多條路可選,而你需要找到那條讓你自己舒服、讓客戶也舒服的路。」Wendy 說。


而在這十年間,中國業主對於「奢侈」的理解發生了一些變化。Wendy 在採訪中說,過去他們可能關注得更多的是外觀的奢華,追求那種閃亮的感覺,但現在,他們會更關注空間帶給人的舒適感。而這一點,在近幾年北歐簡約風的盛行中,也能得到印證。


不過有趣的是,在談及未來時,Wendy 和 Vincent 有了與來到中國之初不一樣的設想。在 AIM Architecture 十周年的回顧展上,他們專門設計了一個小放映廳,在裡面播放了一個暢想未來的短片。片中的內容,腦洞大開:他們想像浦東會有一座山,外灘會有一片沙灘供大家玩耍,而城市的立交橋上,會布滿綠植……


他們給自己定位的角色不再是下一座高樓的建造者,而是能給人們帶去更多影響的設計師。這份影響主要拆解成兩部分,一是專註生態建築的設計,二是參與學校、廣場等能為更多人的生活帶去改變的社會性項目。


而與過去不同的是,出現在他們前進之路上的最大障礙從缺少關係網,變為了大環境的改變,即中國經濟發展的放緩以及隨之而來的更為激烈的競爭。


但 Wendy 的心態很積極,她認為:「對比歐洲,中國很有錢,因而人們去做項目的時候,不一定會仔細思考自己究竟要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那麼做。但是經濟不好之後,大家可能會想得多一點,謹慎一點,其實是好事。」


現在,他們的團隊擴大到了近 40 人,Wendy 說他們想將人數維持在 40 左右,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質量的提升上:「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很有活力也很幼稚,所以做事很衝動。人們可能會告訴我們,在中國,我們是這麼做那麼做的。有一段時間,你得花時間尋找與試錯。現在,我們成熟很多了。做了不少項目,也知道很多事該怎麼做了。但是我不希望我們的工作室,只去做那些我們知道該怎麼做的事,我希望我們能一直去追問,一直往前走。」


他們已經適應了中國的快節奏,也逐漸具備了應變的能力:「對於我們來說,在中國的發展更像一段旅程,作為一個設計師,你在這裡得定位好自己。」


題圖及文內圖均由 AIM Architecture 提供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地產生意做得好好的萬達,突然不想做了,王健林在打什麼主意?|Top 15 年度報道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手機沒賣好,小米 2016 在忙什麼? Top 15 年度報道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過去一年的大公司,能稱得上數字化贏家的寥寥無幾 2016 大公司數字化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一本有關乳房的書,關於乳房的生物學、人類學和醫藥新聞學
紐約那個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要擴建,給147年的歷史加點料
特朗普的親密戰友彭斯搬了新家,但鄰居們不太好惹
漫改韓劇《心裡的聲音》,是讓人大笑的「真人泡麵番」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時,歐洲就這一個國家投了反對票,啥來頭?
建國11年一直與我國較好的歐洲小國,真的很仗義
它是歐洲最窮的國家,中國曾援助它100億,後來卻這樣對待中國
中國在一關鍵設備方面將美歐拋下,歐洲最強只有隻有中國2.5%
19世紀最強大國家不是美國,是歐洲這個小國三天籌集35萬軍隊
世界上有兩個國家想吞併中國,一個是日本,一個是歐洲小國!
這個歐洲小國很是富有,百姓把國家出租,每人的年收入80萬
1978年,他來到中國,成為首位來到中國的歐洲設計師
對中國免簽證的歐洲小國,中國人是當地人的100倍
歐洲一個連海軍都沒有的小國,敢對日本宣戰,打了100年
中國和歐洲有一樣的前世,但中國沒有成眾多小國,只因為一個人
讓歐洲人看到500年前的中國寫實藝術
歐洲最早的現代人類歷史,被這個32歲的中國人改寫了
歐洲人高清鏡頭下的中國,百年中國,看了讓人感慨
世界上有兩個國家想吞併中國,一個是日本,一個是歐洲國家!
此族騷擾中原幾百年,後逃到歐洲建立了帝國,最終被分為40小國
歐洲一小國,僅有幾十位女人,元首兩次向中國致歉
此國曾是歐洲最大最強國家,人口1.1億,最後被鄰國3次瓜分
300年前,歐洲人偷走了中國才有的制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