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拜燈山 過春節

拜燈山 過春節

在草原絲綢之路通往華北平原的節點上,有個叫蔚縣的地方,它地處內外長城之間,是泥河灣文化和歷史上代國的所在地,是草原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燦爛奪目的文化明珠。由於地處草原絲綢之路與華北平原的交界點,蔚縣的「飛狐古道」連接著草原文明和中原文化,所謂的「大漠長河共滄桑」,在這裡得到了歷史的印證,而伴隨民間祭祀活動所產生的「拜燈山」民俗社火活動,經過400多年的發展,今已成為引人矚目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馮驥才曾這樣總結「拜燈山」:蔚縣「拜燈山」是河北省漢族民俗社火活動的一個種類,它經歷了明朝嘉靖年間的孕育雛型期、明末清初的成型期、清末民初與漢族民間社火和戲曲相結合的豐富完善期、新中國成立至今的興衰更迭之曲折發展期。


事實上,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拜燈山」留存了中亞草原的「拜火教」痕迹。所謂「拜燈山」,其實就是敬祀火神。

一年一度的「拜燈山」活動,從每年正月初八「拜人子」開始籌備。「拜燈山」活動的基本內容有:點燈山、拜燈山、耍社火、唱大戲四部分。點燈山時,首先準備好祭祀供品和點燈山用的燈捻兒、燈盞、麻油等。點燈山的人由三到五名有文化的村民組成,在燈山樓內的層層木架上由上向下將數百個燈盞擺出花邊兒和文字圖案,把浸過麻油的燈捻兒插入燈盞,並一一注滿油。夜幕降臨後,傳承人用蠟燭將擺成圖案的燈盞一一點燃,呈現出「五穀豐登」、「天下太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燈火字畫。拜燈山時,村民們事先選出一名父母雙全的男童(當地所謂的全科兒人)扮成縣令模樣的"燈官",坐在由四名青壯年村民喬裝的「衙役」抬著的獨桿轎上,由村戲班的演員粉墨濃妝伴其左右,兩名反穿皮襖——服飾具有草原特色的丑角扮作「老王八」、「老媽子」(傳說中北方之神玄武及其妻子,玄武是靈蛇化身,此舉代表一種原始的生殖崇拜)在前面引領,從堡門外進入堡內,率村民及觀光客一路敲鑼打鼓來到燈山樓前祭拜。沿途,圍觀的人群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原本三四百米的路程要走半個多小時。當「燈官」攜一行人來到燈山樓的供桌前,吆喝一聲「拜燈嘍」,主祭人便開始點宮燈、燃香燭、燒紙錢,然後率眾作揖叩首,祈求上蒼護佑新的一年豐衣足食、富貴吉祥等等。而在此期間,全場人員個個凝神屏氣、莊嚴肅穆,虔誠地感受著火神的存在。等拜祭儀式結束後,「燈官」一行在鑼鼓歡聲中原路返回,村民和觀光客們還可以自由祭拜。有小孩的父母會將孩子高高舉起攀援燈桿,以取長高、高升之吉;一些已婚未孕的小媳婦會在燈山樓前上香燒紙、磕頭祭拜之後,偷偷進入燈山樓取下六隻燈盞請回家中,求得添兒增女、承繼香火。與此同時,鞭炮齊鳴,鼓樂震天,大戲開場,各路戲班各顯身手,一出出委婉動人的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競相演繹……


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蔚縣「拜燈山」民俗社火活動形成了鮮明的個性特徵。一是伴隨漢族民間祭祀活動而產生,融入草原文化和漢族民間文化而發展,形成了對多民族民俗的依存性;二是在長期的漢族民俗活動中,完善了自身特有的表現形式,形成了固定的程序性;三是吸收各民族民間社火和民間戲曲藝術營養,形成了民俗文化的多元性;四是蔚縣歷史上雖有多處燈山社火活動,但早已失傳,唯有上蘇庄的拜燈山民俗社火保留至今,且獨特而完整,因而具有稀有性;五是由於拜燈山源於漢族民間祭祀,注入了百姓敬神尚賢、祈求平安的精神寄託,從而形成了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虔誠性;六是其表現形式簡約質樸、鄉土氣息濃郁,形成了厚重的、鄉村特有的樸實性。


據了解,歷史上蔚縣共有三個村莊有「拜燈山」之風俗,而將這種敬火神、祈平安的原生態民俗社火活動延續至今的唯有上蘇庄古堡。在上蘇庄——我國北方這座久負盛名的明清古堡里,面對「拜燈山」這種飽含對命運和大自然無比虔敬的民俗儀式,任何文字和圖片都顯得有些蒼白,所以,作為多年來潛心致力於各民族民俗事像研究的我,只能竭盡自己綿薄之力,本著攝影的本質就是記錄現實、再現歷史的執念,將以下圖說「拜燈山」過程的組片獻醜於各位了……



拜燈山 過春節


1、蔚縣唯有上蘇庄的「拜燈山」民俗社火保留至今。「拜燈山」起源於漢族民間祭祀活動,注入了百姓敬神尚賢、祈求平安的精神寄託。



拜燈山 過春節



2、郭淼(左一)是上蘇庄製作花燈的老把式。


拜燈山 過春節



3、每年燈節的主場大燈都由郭淼親手製作。



拜燈山 過春節


4、掛燈籠、貼春聯是上蘇庄的大喜事。



拜燈山 過春節



5、每年正月初八,上蘇庄堡里袁、郭、趙、康、安幾大姓輪流坐莊「拜人子」,為元宵燈節的社火隊伍和戲班演員募捐。所謂「拜人子」,就是用紅紙做成請柬,上書「拜」字,沿街走巷挨門挨戶送到每家主人手裡。


拜燈山 過春節



6、上蘇庄人每年要貼兩次春聯:一次是年三十,一次是十五燈節。



拜燈山 過春節



7、年三十辭舊迎新,燈節敬神祈福。



拜燈山 過春節



8、鬧元宵之前要把古堡打掃得乾乾淨淨。



拜燈山 過春節



9、不僅街巷胡同張燈結綵,各家各戶都大紅燈籠高高掛、三角彩旗串串飄,整個堡里好像是在舉辦草原敖包會。



拜燈山 過春節



10、裝扮成縣令模樣的「燈官」,要選父母雙全、家庭和睦的男孩擔任。



拜燈山 過春節



11、在社火上領舞者叫「老王八」、「老媽子。」



拜燈山 過春節



12、「老王八」儼然一副草原牧人的裝束,身上還掛滿了駝鈴。



拜燈山 過春節



13、正式表演之前先要演練一番。



拜燈山 過春節



14、升主燈象徵燈節開始。



拜燈山 過春節



15、「燈官」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主祭場,宣布燈山祭祀開始。



拜燈山 過春節



16、由「拜燈山」傳承人郭建明點燃火把。



拜燈山 過春節



17、由郭建明點亮主祭場上的宮燈。



拜燈山 過春節



18、再由郭建明走到登山樓前的供桌前,點香燭、燒紙錢。



拜燈山 過春節



19、然後,由郭建明帶領眾鄉親三叩首拜燈山,祈禱上天保佑國泰民安。



拜燈山 過春節



20、燈節上的社火表演熱鬧非凡,把人們的情緒推向高潮。



拜燈山 過春節



21、燈節期間還邀請了呂家莊的皮影劇團前來助興。



拜燈山 過春節



22、山西大同的晉劇團也為村民們演出了他們喜聞樂見的傳統劇目。



拜燈山 過春節



23、祭拜儀式結束後,一些已婚未孕的小媳婦們會在燈山樓前上香燒紙、磕頭祈禱。膽大的還會偷偷溜進燈山樓內取出6隻燈盞「請」回家中,供奉在灶王爺的神位前,求得添兒增女、繼承香火。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絲路民俗記憶 的精彩文章:

TAG:絲路民俗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