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月黑旗照陌刀: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怛羅斯之戰結局的必然性

新月黑旗照陌刀: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怛羅斯之戰結局的必然性

怛羅斯戰役(怛,音dá)的定義據說是這樣的: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現在阿拉伯、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新興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勢力在中亞諸國相遇而導致的戰役。這雖輪廓大致不差,其細節卻基本是錯誤或不準確的。

新月黑旗照陌刀: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怛羅斯之戰結局的必然性

怛羅斯戰役時期形勢圖

怛羅斯戰役以大唐慘敗而告終。之前史家認為,怛羅斯戰役之後大唐「遂絕於西方」,唐朝無力經營西域,並自此退出對中亞霸權的爭奪,原本臣服於唐朝的中亞諸國轉而臣服於阿拔斯王朝,對中亞地緣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怛羅斯戰役的重要性如何估量亦不過分,但總體而言是被中國史家忽視的,在我們看來,釐清這次戰役,對我們深入理解中亞歷史和地緣政治乃至東西方文明的嬗變,具有特殊的意義。

那麼,怛羅斯戰役的前因後果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據中國史書記載,怛羅斯戰役的導火線,是大唐的西域藩國石國「無番臣禮」——所謂石國可參見:

五代石敬瑭的「石」和十六國石勒的「石」是不是同一個「石」?

因此,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領兵征討,石國請求投降,高仙芝假意允諾談和,但「兵不厭詐」的高仙芝旋即違背承諾,攻佔並血洗石國城池,掠走男丁,屠殺老人、婦女和兒童,搶奪財物,並虜獲石國國王獻俘於闕下斬首。僥倖逃脫、身負血海深仇的石國王子向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求救。

高仙芝得到消息後,決定採取先發制人之策,主動進攻黑衣大食。高仙芝率領的唐軍並不僅僅包括安西都護府的正規軍,其中還有許多葛邏祿部(6~13世紀中亞的一個操突厥語的游牧部落,是鐵勒諸部之一,此時臣服於唐和回鶻)及拔汗那國(Ferghana, 中亞古國。地望在錫爾河中游谷地,今吉爾吉斯斯坦費爾干納地區,漢朝時候稱大宛)的軍卒,蕃漢人等組成的大唐聯軍共有三萬多人(《資治通鑒》記載「仙芝聞之,將蕃、漢三萬眾擊大食」,另根據杜環《經行記》及其他史料有說法為七萬多人)。

高仙芝率領大唐聯軍越過蔥嶺,長途奔襲,深入七百餘里,最後在怛羅斯與黑衣大食軍隊遭遇。

怛羅斯具體地點尚未完全確定,一般認為在今天吉爾吉斯斯坦與哈薩克的邊境,接近哈薩克南部的塔拉茲(曾稱江布爾)附近。

新月黑旗照陌刀: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怛羅斯之戰結局的必然性

西域三十六國,怛羅斯即在本圖上的西北方(左上角)

戰爭開始,史載戰鬥持續了五日,開始唐王朝的精銳步兵(包括了陌刀隊)佔了上風,但是隨後雙方陷入僵持,大唐聯軍中的葛邏祿部臨陣倒戈,投向大食。唐軍步兵因此與唐軍主力失去聯絡。黑衣大食聯軍乘唐軍這個發生暫時混亂的機會,運用騎兵主力對唐朝步兵猛攻。主將高仙芝受到兩面夾擊,無力支撐;勢危之時,副將李嗣業勸高仙芝棄軍逃跑,於是高仙芝、副將李嗣業和別將段秀實收攏殘部向安西撤退,途中恰逢大唐聯軍的拔汗那國的士兵也潰逃至此,兵馬車輛擁擠堵塞道路。李嗣業惟恐大食追兵將及,殺死百餘名拔汗那軍士才得以率先通過。最後高仙芝等和數千名唐兵逃至安西。此役唐軍損失慘重,安西都護府2萬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陣亡和被俘各自近半,只有千餘人得以生還。

怛羅斯戰役大唐之敗,有歸咎於眾寡懸殊(唐軍只有3萬而黑衣大食軍隊有17萬到20萬);有歸咎於高仙芝長途奔襲700餘里深入危地;有歸咎於高仙芝「貪暴」,處理石國問題不當;有歸咎於唐軍在阿拉伯帝國地盤補給不足、情報不靈;有歸咎於聯軍中葛邏祿部反水倒戈;這些理由也許都成立,但又似乎均不免皮相之見,大唐敗於阿拔斯帝國(黑衣大食),或許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新月黑旗照陌刀: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怛羅斯之戰結局的必然性

阿布·阿拔斯·艾爾·薩法赫宣布自立為哈里發,標誌著阿拔斯王朝開始

說起阿拔斯帝國,其正式建立就在怛羅斯戰役的前一年,也就是750年。746年,哈希姆家族首領阿布·阿拔斯·艾爾·薩法赫(721—754,穆罕默德叔父的後裔)在祖輩多年苦心經營的基礎上開始反叛倭馬亞王朝(伍麥葉王朝,中文史籍稱 白衣大食),750年的大扎卜河(底格里斯河支流)一役,取得決定性勝利,徹底擊潰倭馬亞王朝,倭馬亞王朝末代哈里發馬爾萬二世逃往埃及後被殺,倭馬亞王室中其他成員亦遭殺戮;同年,阿布·阿拔斯·薩法赫登上阿拔斯王朝首任哈里發的寶座,定都於庫法(今伊拉克南部城市庫法)。

新月黑旗照陌刀: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怛羅斯之戰結局的必然性

阿拉伯勢力入侵薩珊、拜占庭前夕形勢圖

上圖中薩珊帝國(紅色部分)東北方(右上角)呼羅珊(Khorasan)地區的木鹿、尼沙布爾、赫拉特在阿拔斯起義推翻倭馬亞王朝(白衣大食)的改朝換代中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阿布·阿巴斯·艾爾·薩法赫能夠建立阿拔斯王朝,所依仗的大多為呼羅珊人。

怛羅斯戰役黑衣大食方面的主帥是阿拔斯帝國的呼羅珊總督艾布·穆斯林,他就是呼羅珊起義的領導者。

艾布·穆斯林全名阿布德爾·拉赫曼·艾布·穆斯林(Abdel Rahman Abu Muslim,718-755),呼羅珊人,在去麥加朝覲時參加了阿拔斯家族的秘密社團,被暗中委派呼羅珊策劃針對倭馬亞王朝的「山巔」活動。

新月黑旗照陌刀: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怛羅斯之戰結局的必然性

艾布·穆斯林在阿拔斯黑旗下領導呼羅珊起義

艾布·穆斯林努力將伊斯蘭教與當地固有的各種信仰(包括祆教、摩尼教、佛教等)調和起來,成功把一切反對倭馬亞王朝的當地人爭取到自己的陣營中。倭馬亞王朝的呼羅珊總督納斯爾·本·塞雅爾(Nasr ibn Sayyar,663-748)察覺這些端倪後決定派遣軍隊鎮壓,然而星火燎原,對倭馬亞王朝不滿的呼羅珊人迅速聚集在阿拔斯家族的黑色旗幟下,艾布·穆斯林很快奪取了呼羅珊大部分地區,並於748年將倭馬亞軍隊徹底逐出,納斯爾·本·塞雅爾山窮水盡敗亡。

749年,艾布·穆斯林被任命為呼羅珊總督,而在呼羅珊,大批的阿拔斯王朝或者更準確地說艾布·穆斯林的同情者和追隨者與其說是虔誠的穆斯林,毋寧說是在最後關頭才改信伊斯蘭教的波斯語系各族群,信仰對他們來說更多是一種推翻阿拉伯人威權、實現平等主義的工具,又或者是凝聚人心、改造組織,去征服新天地的武器——被阿拉伯人征服的各個族群運用伊斯蘭教中的元素改造了自己進而反過來將阿拉伯征服者完全打垮,這件事的本質讓人匪夷所思卻又順理成章。所以艾布·穆斯林的武裝力量雖然在建制上屬於阿拔斯帝國,但怛羅斯戰役本質上不能說是嚴格意義的阿拉伯勢力與大唐勢力碰觸。

新月黑旗照陌刀: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怛羅斯之戰結局的必然性

艾布·穆斯林的部隊是阿拔斯起義的主力

同時,這樣一來,艾布·穆斯林麾下武裝力量所蘊含的無限潛力十分驚人,另一方面,對中亞諸小國其實而言它無疑是一個開放的有吸引力的體系,參加它就能時來天地皆同力,分享戰勝的榮耀和實利,與之相比,成為大唐或者吐蕃的藩屬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葛邏祿部臨陣倒戈、投向大食的原因雖然並不明確,但比較大的概率並不是看到局勢不利臨時決定反水,而是其本身認同艾布·穆斯林的隊伍和宗旨(俄羅斯學者維.維.巴爾托里德在《中亞簡史》中記載葛邏祿人尚黑,或許是投順阿拔斯王朝後使用阿拔斯黑旗)。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在具體的怛羅斯戰役中,艾布·穆斯林雖是最高統帥,但本人在撒馬爾罕的軍營中鎮守(根據阿拉伯方面史料),沒有親臨前線,前線的指揮官是齊亞德·伊本·薩里(Ziyad ibn Salih)。

新月黑旗照陌刀: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怛羅斯之戰結局的必然性

當唐陌刀遭遇大馬士革彎刀

遙想怛羅斯戰役當年,高仙芝率領的唐軍中包括了李嗣業率領的4000名陌刀手(根據Q先森在《《關山冷月:大唐陌刀之絕代傳奇》中的估計數字),4000精銳手持長約3米,刀柄和刀刃分別為1.5米,重量約33公斤的陌刀,「白刃霜飛,紅雪星流」,神勇無敵(同上);黑衣大食軍隊或者更準確說是呼羅珊軍隊使用同樣堪稱神兵利器的大馬士革彎刀(Scimitar),騎兵如潮水般分割包圍、反覆衝擊唐朝步騎混編軍陣。

新月黑旗照陌刀: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怛羅斯之戰結局的必然性

陌刀復原

新月黑旗照陌刀: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怛羅斯之戰結局的必然性

大馬士革彎刀

英勇無畏的唐軍給黑衣大食聯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從阿拉伯史料對唐軍陣亡被俘人數有很「準確」的記載(殺死4萬5千人,俘獲2萬5千人,共7萬)而對己方傷亡人數諱莫如深來看,很大可能黑衣大食部隊傷亡也相當嚴重,但因為其兵力佔有絕對優勢,又加上合縱連橫的策略,終於使得唐軍成為失敗者。

有人指出:


怛羅斯之戰後,安西都護府的精銳兵力損失殆盡,但盛唐時期的恢復能力是驚人的。僅僅過了兩年,升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談古論金按:他是高仙芝一手提拔的戰友,兩人的命運幾乎重合)於天寶十二年(753)進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爾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還。」說明安西都護府的實力已經大體恢復。如若不是安史之亂,安西都護府也許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較長短。

但無論怛羅斯戰役是一場當時歷史上最強大的東西方帝國間的直接碰撞,還是僅是兩個帝國邊疆上的抵觸和小衝突,其對地緣政治的影響都是根本性的,即使不誇張成所謂「決定中亞千年命運」。

這正是因為前述黑衣大食東部呼羅珊地區和河中地區的教團組織和武裝同盟的崛起如日之升、如月之恆,而大唐雖然有陌刀隊為代表的冷兵器時代最優秀的武裝力量,但對於吏治大帝國,西域本身沒有造血功能,永遠只是出血點,只要國力不足以持續輸血,西域的失去從長時段來看幾乎是不可逆的,換言之,即使沒有安史之亂,亦無法維持下去。

新月黑旗照陌刀: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怛羅斯之戰結局的必然性

8世紀的河中地區綠洲城市密集富庶,成為阿拉伯帝國最重要的賦稅來源地,反而向哈里發朝廷輸血

怛羅斯之戰的幾個主角結局如下:

新月黑旗照陌刀: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怛羅斯之戰結局的必然性

高仙芝(?—756年1月24日),唐朝中期名將,高句麗人。

高仙芝在怛羅斯打敗之後,仍被玄宗委以重用。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發動叛亂,安史之亂開始。高仙芝奉命征討叛軍,扼守潼關,不久玄宗聽信監軍宦官讒言,錯斬了高仙芝,其好基友封常清一起殉難。

李嗣業繼續擔任陌刀隊的統帥,757年9月,長安香積寺戰役,身為前軍主將的李嗣業脫去上衣、手執陌刀,奮勇殺死安史叛軍十餘騎,唐軍方才穩住陣腳,李嗣業抓住戰機,率領前軍陌刀手,排成橫隊,如牆向前推進,叛軍當者人馬俱碎,餘眾紛紛辟易,為此戰勝利奠定基礎。759年,因舊傷破裂戰死在平叛的第一線。

新月黑旗照陌刀: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怛羅斯之戰結局的必然性

艾布·穆斯林(718~755) 中世紀波斯呼羅珊農民起義領袖,阿拔斯王朝開國功臣

怛羅斯戰役之後,齊亞德·伊本·薩里向艾布·穆斯林展示了一封來自哈里發薩法赫無法證實其真實性的信,信上說委任他為呼羅珊的總督,艾布·穆斯林因此開始施展計謀將齊亞德·伊本·薩里殺死,並派人把他的首級送到哈里發處——這究竟是齊亞德·伊本·薩里功高震主還是哈里發的反間計,現在已經無從知曉。

755年,艾布·穆斯林本人也因為功高震主被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發曼蘇爾設計殺死,有人稱他為「阿拉伯世界的韓信」。艾布·穆斯林死後,呼羅珊地區很快掀起了針對阿拔斯王朝的全面起義;什葉派穆斯林也將他作為殉教者加以崇拜。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金 的精彩文章:

禍害指數五顆星,自稱宇宙大將軍,最終成為梁武帝的催命鬼
五代石敬瑭的「石」和十六國石勒的「石」是不是同一個「石」?
亡國邊緣傾力挽狂瀾的朝鮮王子,卻遭遇父王打壓明朝冷遇侄子背叛
1453,西有君士但丁堡陷落,東有李氏朝鮮王叔山寨永樂皇帝
命中會被砍頭的「朝鮮張良」,小心翼翼一輩子,死後還是一語成讖

TAG:談古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