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不願面對的事實:假如沒有西方侵略 清朝能再持續五百年以上

一個不願面對的事實:假如沒有西方侵略 清朝能再持續五百年以上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一帝,享國二百六十八年。

這是一個非漢族建立的王朝,這是一個特殊的王朝,這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王朝,值得咱們來聊一聊。

一個不願面對的事實:假如沒有西方侵略 清朝能再持續五百年以上

關於清朝,百度百科有簡單的介紹: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一片石之戰後,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趁勢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政治上推行首崇滿洲、圈地投充、剃髮易服、遷海令、文字獄等,軍事上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並大規模屠城(詳見滿清大屠殺),20年時間裡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同時清朝的政治也有很多弊病。明代後期的君權有一定的鬆懈,而清朝又把封建專制推向了最高峰。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 、文化專制 、閉關鎖國、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開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清帝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介紹雖然簡單,但是我們能從中看到很多問題,那就是清朝從建立的那天起,就存在著各種隱患,存在著各種矛盾問題,導致這王朝滅亡的問題隱患一直存在,而且還非常突出。

諸如最高統治階級非主體民族問題,主體民族被屠殺思想被壓制問題,貪污腐化問題等等……

從清朝入關的那天開始,一直到清朝滅亡,即便是做所謂的康乾盛世時期,占人口基數最大的民族反對滿族統治的戰爭,農民階級不滿統治階級而爆發的起義戰爭,邊疆民族不服中央王朝統治而屢屢叛變導致的戰爭,就一直不斷……

可是清朝就是存在了268年,而還有一個驚人的事實是,如果沒有西方的入侵,清朝這個隱患重重的王朝,能一直統治下去,至少再統治個五百年是沒有問題的。

一個不願面對的事實:假如沒有西方侵略 清朝能再持續五百年以上

其實隱患重重的大清朝,解決了很多能動搖統治根基的問題,這讓大清朝這艘破船,雖然面對這大風大浪,卻依然能堅挺而不至於沉沒。

那麼能動搖統治根基的問題有哪些呢?

要弄懂這個問題,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些我們的歷史政治課本沒教我們的知識,那就是中國歷史以來,一直存在的三個階級。

這三個階級分別是君王階級,也就是最高統治階級;權貴管理階級,也就是官員、富商等中間階級;平民階級,也就是無地或少地的普羅大眾,在這我稱這些人為下層階級(小編就是這個階級中的一員)。

三個階級的社會分工是不同的,最高階級的功能是統治,中層階級的功能是管理,下層階級的功能是生產。下層階級負責生產,提供稅賦,養活這個國家所有的人,最高階級依靠中間階級管理下層階級。

而三個階級又是利益的聯合及矛盾綜合體,下層階級希望少交稅賦,而最高階級和中間階級則希望下層階級多交稅賦,讓下層階級多交稅賦,及時繳納稅賦,是最高階級和中間階級的共同利益所在。但是最高階級和中間階級也存在著權利的競爭,也就是所謂的君權相權之爭,中央和地方之爭……

最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最高階級的權利越大,中央集權的程度越高,對下層階級反而是越有利的。因為最高階級的人數是很少的,即便是天天酒池肉林,風花雪月,對一個國家來說,花出去的錢也是極少的。但是中間階層人數是很多的,中間階層人數多,其控制及依附在其那的人數也多,也是直接和下層階級直接接觸的,中間階層的權利越大,他們便會更加的為自己謀利益,從下層階級那奪走的利益就越多。

所以我們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昏君並不是導致王朝滅亡的決定性因素,而是昏君只圖享受,將權利讓渡於中間階層後,從而讓中間階層從下層階級奪走了太多的利益,導致下層階級活不下去了,下層階級才會因被逼上了絕路,繼而走向造反之路的。

也就是說,真正導致下層階級要推翻最高階級,建立新王朝的根本原因是,中間階層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利益,導致了下層階級活不下去了,下層階級才會造反的,而最高階層也會因下層階級的造反而地位不穩,造成了王朝的更迭。

所以一個王朝如果土地兼并嚴重、地方勢力不可控、權貴地方勢力尾大不掉時,這個王朝就無可避免要走向滅亡了。

所以說最高階級和下層階級其實才是根本性的利益共同體,只有最高階層能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才能壓服中間階層,讓中間階層成為單純的管理服務階層,即便在中央高度集權時,中間階層出現貪污腐化的問題,最高階層也能通過各種手段,將中間階層出現的問題造成的損失減到最低。只有最高階層能壓服控制中間階層,才不會導致中間階層權利過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即便中間階層出現了各種問題,形成了龐大的利益集團,實力強大,可是只要最高階級權利,主要是軍權在手,就能將中間階層中不聽話的滅之,就不會出現明朝後期,以東林黨為首的利益集團尾大不掉,君王已經拿他們沒辦法,然後明朝也就滅亡了。

而清朝有一個封建王朝時代的最高峰,那就是中央集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鞏固,也就是君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最高權利,中央集權絕對的高度集中,形成了高效的「獨裁統治」,這反而讓清王朝獲得了穩固的統治基礎。

一個不願面對的事實:假如沒有西方侵略 清朝能再持續五百年以上

而在歷史課本上,我們學到了一則知識,那就是雍正皇帝增設的「軍機處」,標誌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頂峰。

而雍正恰恰是大清王朝最優秀的一位帝王,也應是清王朝後世皇帝最應該感謝的一位帝王。

軍機處由雍正增設,乾隆加以發展,嘉靖加以完善,這就讓這個「部門」,雖然擁有著最高的權利,卻僅僅是一個向皇帝直接負責的「秘書機構」,徹底的解決了封建時代的君權和相權之爭,讓「相國」們徹底的淪為了為「君王」服務的,而不是和君王爭權的。

而軍機處則成為了君王最佳工具,不僅能讓中央的政策,直接有效的加以執行,還能充分發揮君王及軍機大臣們的集體智慧,參謀朝政大事,以做出最正確的決定,更能將中央及地方重要官員的任免權收回中央,使得中央能對地方實行最有效的統治,同時軍機處還能直接幫助君王管理、處理朝政要務。

總之一句話就是軍機處的增設,讓最高權利都被皇帝所控制,中間階層的最頂尖人群完全淪為了皇帝的工具,完美的解決了君權相權之爭,中央與地方之爭……

我們能看到這樣子的事實,雖然清王朝禁錮百姓思想,用文字獄等手段壓制漢人,可是清王朝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事實上是讓渡了很多利益給下層階級的。

這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制度就是「攤丁入地」。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規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數作為徵收丁稅的固定數,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廢除了新生人口的人頭稅;

雍正元年(1723年)開始普遍推行「攤丁入畝」,把固定下來的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徵收統一的地丁銀,不再以人為對象徵收丁稅。

雖然實際上這項制度並沒讓下層階級的負擔減輕,可是利益卻被更多的讓渡於下層階級。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徵收統一的地丁銀,不再以人為對象徵收丁稅。這就不再出現從漢朝一直到清朝康熙末年面臨的稅源不足的問題。

因為以人丁為徵稅對象,而權貴階級是不用向朝廷繳納賦稅的,依附在權貴階級的百姓也是只用向權貴繳納佃租,而不用向朝廷繳納稅賦的。真正要繳納稅賦的是「自由民」,而以人丁為徵稅對象,權貴只要將佃租設得低於朝廷的稅賦標準,就會有大量的人丁願意成為權貴的附庸。

自由民減少,朝廷徵稅的對象減少,稅源缺乏,然後中央財政收入短缺,而軍費開支、官員薪俸開支、皇族開支(皇族一般都是由國家所養的)、君王犒賞開支(軍隊立功了,官員百姓立功了,君王是不是得從國庫中拿錢出來犒賞)、國家工程開支(修長城、通運河、修橋鋪路、營造宮城等等)、賑災開支……都需要國庫能有充足的收入才行。

一旦國庫空虛,軍費削減了,將士們就不會那麼賣命了,敵人就囂張了,王朝就不穩定了;官員薪俸被剋扣了,發不出了,那麼官員做事的積極性降低了,有門路的則開始橫徵暴斂了;皇族只會越來越多,可是皇帝總不能為了削減皇族開支,而將屠刀砍向自己的族人吧?而且皇族對於皇帝來說,還是有作用的,如果皇帝不能滿足皇族的利益,皇族一般是最有實力的一批權貴階級,他們就有可能發動宮變,換皇帝來滿足他們的利益;君王犒賞總不能一支打白條吧?不然誰給你賣命;國家工程肯定是要修的,長城不修,草原民族就打進來了,運河不通,商品流通就受阻;賑災是必須的,不然老百姓受災而得不到救助,那就只能將這些災民逼反……

所以說,中央朝廷要想穩固,有充足的財政收入是必須的基礎。

而攤丁入地讓清朝的國庫從康熙末年的800萬兩增加到6000多萬兩。全國人口更是由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1913萬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3.01多億人。

朝廷的國庫收入越來越多,能活下來的百姓也越來越多,老百姓能活下去,就不會造反,即便有些地方因為官逼民反或者天災等原因爆發了農民起義,可是基本上只要朝廷國庫充足,就能妥善的解決。

而朝廷國庫有錢了,就不用看權貴臉色了,就有資本和權貴叫板了,利益集團就無法控制國家命脈了。

關於這句話,我可以這麼解釋,如果朝廷沒錢,那麼朝廷就沒那麼多錢來養軍隊,那麼軍隊就會有很大一部分被權貴所養,然後這些軍隊便效忠於權貴,最終形成割據勢力、門閥勢力;朝廷有錢發薪水了,朝廷就能控制大部分的官員了,朝廷就能將官員的任免升遷都控制住,然後官員為了不被免職,為了陞官,而去做一些政績出來,雖然撈錢貪污的事情無法根治,但至少大多數的官員還是能為了陞官而做事實,搞政績,總比官員只知道橫徵暴斂,不顧百姓死活要強上太多;朝廷有錢犒賞功臣了,賣命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忠心和擁護朝廷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朝廷有錢用於工程支出了,一呢能解決不少人的工作問題,二呢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使朝廷更加的穩固;朝廷有錢用於賑災了,災民就不會因活不下去而走上造反之路……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想說的就是,在中國這個特殊國情的國家,特別是封建時代,老百姓的要求是很簡單的,無非就是活得下去而已。只要朝廷能讓老百姓活下去,他們就會接受這個朝廷的統治,擁護這個朝廷。

而下層百姓的擁護,才是最高階層能一直統治下去的根本基礎,也就是所謂的「水能載舟」,而讓百姓活得下去的辦法只有一條,那就是將利益讓渡於下層百姓,從而讓國家獲得充足的財政收入,以解決各種爆發的問題。

而這就需要中央集權來控制中間階層,而清朝的中央集權發展到了頂峰,恰恰就讓國家形成了一個很穩定的金字塔結構,最高階層擁有最高權利,能控制中間階層的主要功能就是管理和服務,而利益上又能限制中間階層的無限擴張,讓下層階級活得下去,從而讓最高階層得到了下層階級的擁護……

如果不是西方入侵,這套穩定的金字塔結構能保證清王朝一直運行下去,再多撐五百年絕對不成問題。可是西方的入侵,則加劇了社會矛盾,利益被讓渡於外國人,下層階級剝削重了,利益少了,活不下去了,於是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又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

而下層造反了,最高層又不得不「有求於」中間階層來「鎮壓」,於是權利被讓渡了出去,造成了地方勢力的崛起(湘軍、淮軍以及後來袁世凱的新軍),中央集權受到了衝擊,國家又遇上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於是清王朝就因農民起義而動搖了統治基礎,又因地方勢力的崛起,最終被地方勢力給滅亡了(滅亡清王朝的可不是革命黨,而是袁世凱及辛亥革命後各地方紛紛自立,不再接受清王朝統治的地方勢力)。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是一面鏡子,能告訴我們很多道理,歷史上很多事情對現代也是有參考價值的,現在同樣如此,如果中央集權不加以擴大鞏固,無法壓制住利益集團,從而導致利益集團的膨脹不可控,那麼利益集團就會侵佔絕大多數的利益,那對百姓來說,是有滅頂之災的。

而說了這麼多,也就能解釋了,為什麼大清王朝的統治民族滿族,在清朝時最多也就幾百萬人,卻能統治幾億的漢人一兩百年,根本原因就是大清王朝「王化」了,並且將中央集權發展到了巔峰,建立了一套鞏固的統治結構,所以便能很好的管理及治理這個國家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如畫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四百年前 此人便已籌備攻滅日本 連大明皇帝都同意了他的奏請
揭秘古代妃子的侍寢往事 一般50歲後不再侍寢 但被此女破例
這史上最聰明的皇帝 凌遲處死最寵愛的妃子 坐視皇后被活活燒死
寵妃來月事便將侍女送上皇帝的床 沒想這侍女的後代成了千古一帝

TAG:江山如畫品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二戰時期,希特勒如果沒有這十個人,斷不能如此猖狂
有沒有嫁對人,其實你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有沒有找對人,其實一眼就能看出來
如果沒有她,宋朝就不會滅?就沒有水滸的最後四十回
如果曹操不取笑這個人,也許就真的沒有三國了
走過一年的最後一秒,沒有許願,也沒有夢想
假如歷史真有穿越,這應該是最可能的事件,沒有之一
那些不知道衛庄可怕為正面挑釁的人,幾乎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我遇到過第一次見面卻感覺好像很久以前就認識的人,你們有沒有?
設想一下,如果沒有王羲之,也許今天就沒有書法了
沒有了第一次,就可以隨便愛了嗎?
如果沒有一場意外,「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將不是李白
從來沒有一個屌絲能夠逆襲
如果沒有這一戰,四百年前朝鮮就被日本吞併了
這個世界到底有沒有鬼怪存在,這件事可以說明一切
火影還在繼續,只是以後再也沒有鳴佐了
如果最後不是你,其實也沒有關係
你可以一無所有,但是不能沒有理想
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用,就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
如果勇敢一點,其實沒有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