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你還是最初的模樣(布幣)那我們的心情該有多沉重

如果你還是最初的模樣(布幣)那我們的心情該有多沉重

布幣,因形狀似鏟,又稱鏟布,從青銅農具鎛演變而來,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流通於中原諸國的鏟狀銅幣。鏟狀工具曾是民間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現的鑄幣鑄成鏟狀。

最初的布幣,保留著其作為工具的模樣,留有裝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後來逐漸減輕,變薄,變小,幣身完全成為片狀,便於鑄造和攜帶。

布幣是中國古代貨幣,因形狀似鏟,又稱鏟布。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流通於中原諸國的鏟狀銅幣。鏟狀工具曾是民間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現的鑄幣鑄成鏟狀。

布本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當銅幣出現後,人們因受長期習慣的影響,仍稱銅錢為布。但前人也有的認為布即錢鎛之鎛的同音字。布幣分空首布和平首布。南宋時洪遵《泉志》 已著錄有平首布,而確定空首布為錢幣的始於清人。從嘉慶、道光時開始,有的古錢學家已指出布幣上的地名屬於周的列國時期,從而否定了有些人以為是三皇五帝時期遺物的錯誤說法。

布幣,春秋早期出現,直至戰國晚期鑄行併流通的鏟形貨幣。「布」是「鎛」的同聲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幣是從青銅農具鎛演變而來的,主要在三晉、兩周地區通行。按布幣形狀劃分,可分為空首布、平首布兩大類。

最初的布幣,保留著其作為工具的模樣,留有裝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稱為空首布;後來逐漸減輕,變薄,變小,幣身完全成為片狀,稱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鑄有地名或紀重的文字。後來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幣。

布幣鑄行的地區,主要是周朝的京畿之地,春秋的秦和三晉地區,戰國的魏、趙、韓、燕等國,大體相當於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和山東、遼寧的一些地方。出土的分布明顯地反映了布幣流通的地域性。除此之外,傳世和大量出土的布錢中還有一種長形平肩方足布,首部有穿孔,大小兩型,大型的錢文一般釋為「撫比當忻」,小型的錢文為「四比當忻」,其意思為「大幣當忻」,「四(小)幣當忻」。

貨幣是歷史的產物,它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出現的。據史料記載,在商朝時代已有了貝殼的使用,雖然這並不能證明貝殼已發展成為十足的貨幣,但至少已接近貨幣了,而由農器進化到刀幣和布幣,確實需要漫長的演變。

把銅用來作為貨幣,也許是從仿鑄貝開始的。銅貝也有幾種:有些凸起得更像真貝,鋸齒紋成曲線;有些則比較扁平,鋸齒紋成直線。隨著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生產工具日益顯得重要,於是人們在交換時就將刀、鏟、紋輪等作為貨幣一樣使用。一個地方對一種生產工具用得最多的話,這種生產工具就變成了這一地區的貨幣。

從農業工具演化而來的貨幣,到了戰國時就形成三大體系:布幣、刀幣、環幣錢。 「布幣」乍一聽去,好象是由布料製作而成的,但其實它也是一種金屬貨幣。古代有一種農具叫做鎛,布幣的形狀就很象鎛,由於「鎛」、「布」同音,所以人們就把這種很象鎛的錢幣叫做「布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距上海僅一小時車程,這個江南古鎮絕對不容錯過
春秋時期「謚號」最準確的諸侯國君,除了這位還有誰?
此人為了工作十五年不回家,國君欣賞他,宰相討厭他,原因很簡單
盤點古代皇帝那些奇葩死因
歷史文化雕塑扮靚萊蕪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