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切景語皆情語——古代書畫中的送別

一切景語皆情語——古代書畫中的送別

古代送別圖中壯麗瑰奇的自然風光正是畫家心理情感的外化和折射,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一切景語皆情語——古代書畫中的送別

元 李升 《澱山送別圖》(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一切景語皆情語——古代書畫中的送別

目前追溯到最早的送別圖是北宋李公麟的《陽關圖》。此圖根據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而作。而送別圖的創作發展「到了南宋,一個明顯的送別圖的模式已經成型,而為後代的畫家所遵循」。

一切景語皆情語——古代書畫中的送別

明 沈周 《京江送別圖》 故宮博物院藏

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京江送別圖》是沈周為吳偉業的高祖吳惟謙官敘州府太守時所作。據《吳梅村先生集》考,此圖成於明弘治四年(1491年)辛亥三月,沈周時年六十五歲。京江是今天的江蘇鎮江,古時亦稱「京口」。圍繞京口送別的詩歌、畫作很多,可見此地是一個常見的送別地點。

一切景語皆情語——古代書畫中的送別

明 沈周 《京江送別圖》 故宮博物院藏

《京江送別圖》畫面中大江空闊,遠岫叢林,近處有陂陀、板橋、紅桃、楊柳,岸邊人物拜揖作送別狀。該圖畫風學董巨而又有自我,是沈氏晚年山水畫代表作。卷引首有王時敏題「名跡貽徽」隸書,有沈周自題跋文,闡述了繪此圖的因由,還有明代祝允明所寫《敘州府太守吳公詩序》、文林所題《送吳敘州之任序》及沈周、陳琦、吳瑄、張習、都睦、朱存理等題跋。

一切景語皆情語——古代書畫中的送別

明 沈周 《虎丘送客圖》 天津博物館藏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的《虎丘送客圖》作於1480年,是沈周繪畫生涯中成熟階段創作的,整體畫面是典型的「粗沈」風格。整體布勢採用了沈周常用的山水畫布局程式,分上中下三段,下段為近景樹石;中段為高山大嶺,並有瀑布飛傾而下;上段部分以題詩、題跋。筆墨粗細相間,以中鋒粗筆勾皴坡石,粗健勁利,取自董巨繁密的山石解索皴和苔點,樹木勾點也多用王蒙之法,柔中有剛,彎曲有度的線條顯出江南獨特的土質特徵。無論構圖、筆墨都渾然一體,生動有致。

一切景語皆情語——古代書畫中的送別

明 沈周 《虎丘送客圖》 天津博物館藏

依據傳統送別圖的模式來看,《虎丘送客圖》畫面並未直觀陳述「送別」場面,觀畫者只能從題識上辨識此圖具有「送別」意味。《虎丘送別圖》取材巧妙,不畫虎丘「送別」的具體情景,但是「送別」之意躍然畫面。通過對題跋的釋讀,頌揚友人政事的圖像才得到完整的畫面呈現。此類送別圖脫離了傳統的「江岸送別」模式,不以再現「送別」場景表達情感,構思巧妙,不落入窠臼,卻能更加顯示出作畫者的「別」具深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古代書畫中的送別

明 唐寅 《金閶別意圖》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一切景語皆情語——古代書畫中的送別

明 唐寅 《金閶別意圖》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沈周作為吳門畫家之首,他創作的「送別」題材的山水畫,對吳地諸多畫家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之後,這類送別圖,不再拘泥於「江岸水景」,不以再現「送別場景」的送別圖或藉助題畫詩文、或以「事」為送別,既表文人趣味,又讓受畫者感受到贈畫者的真實情誼。



原文作者:陳晨

原文來源:《中國收藏》2017年4月《一切景語皆情語》

《中國收藏》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青花瓷收藏有哪些講究?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傅抱石筆下的——不辨泉聲抑雨聲
回顧|明清御窯黃釉瓷器亮眼瓷博會!
博物精品:守成與求變的明代書法
瑰映如茵,再攜仙氣來襲!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泥塑彩繪雍正帝坐像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