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鹿鼎記》看金庸對俄國的態度

從《鹿鼎記》看金庸對俄國的態度

原標題:從《鹿鼎記》看金庸對俄國的態度


我非常喜歡金庸先生的書 ,尤其是《鹿鼎記》,恰好也學習過俄語 。


我覺得,《鹿鼎記》叫俄羅斯「羅剎」單純地是因為俄語音譯的問題。


「俄羅斯」這個單詞 ,俄語寫法是Россия ,值得一提的是開頭這個字母「Р」 。


這個P正是大家所熟知的俄語中的「大舌音」 ,也正是「顫音」 ,按照標準的讀法讀的話 ,Россия音譯就讀作「俄羅西亞」。


但對於很多中國學生而言,要發出「P」這個顫音可不容易,在單詞的開頭就更不容易了,所以,在發不出這個顫音的時候, P就可以簡化讀成L ,如果不發顫音的話Россия就聽著像「羅剎」。

也就是說,由於俄語中大舌音的存在,導致俄語單詞音譯過來會存在不同,正如俄羅斯這個單詞Россия一樣,如果發顫音的話,聽著就像「俄羅斯」 如果不發顫音的話,聽著就像「羅剎」。



有意思的是,同樣是Россия這個單詞,漢語和日語音譯卻不一樣,大家都知道,漢語翻譯成了「俄國」,而日語翻譯成了「露國」,日語漢字的俄羅斯就是「露西亞」 。


那正是因為漢語中翻的是發出大舌音的那一種,而日語翻譯的是不發大舌音的那一種。


金庸先生的《鹿鼎記》, 要結合書中的具體語境來回答。

《鹿鼎記》中對俄羅斯(羅剎)的描寫,可以說是極度蔑視,表達了金庸對現實的不滿,對蘇聯的不滿。比如書中第四十八回這樣寫道:


「此約(尼布楚條約)之立,使中國東北邊境獲致一百五十餘年之安寧,而羅剎東侵受阻,侵略野心得以稍緝。自康熙、雍正、乾隆諸朝而後,滿清與外國訂約,無不喪權失地,康熙和韋小寶當年大振國威之雄風,不可復得見於後世也。」


——《鹿鼎記》第四十八回·都護玉門不設 將軍銅柱界重標



「當韋小寶之時,羅剎國一切器物制度,文明教化,弗如歐洲英法德意諸國遠甚,相較中國,相去更遠矣。」

——《鹿鼎記》第四十三回·身作紅雲長傍日 心隨碧草又迎風


金庸先生的小說,是建立在真實的歷史上的。讀史至此,正是金庸。


金庸先生在書中對俄羅斯(羅剎)的態度是顯而易見的:厭惡、鄙視、野蠻等等。


而「羅剎」這個詞本身是一個佛教辭彙」 ,是一種鬼的名字,結合俄語的音譯,在結合金庸對俄羅斯的態度,用「羅剎」這個詞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來稿/袁天倪 運營/祥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說近代史 的精彩文章:

從這封詔書可以看出,歷史教科書誤解了道光皇帝!
李秀成沒被曾國藩處死,而終老鄉村的說法,有根據嗎?
咸豐臨死前究竟有沒有給慈安留下遺詔,讓她賜死慈禧?
把太平天國失敗的責任,推到石達開頭上,真的公平嗎?
慈禧對中國的三大貢獻!

TAG:祥說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