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旋轉了25000顆骰子後,他們找出了顆粒排列的秘密

旋轉了25000顆骰子後,他們找出了顆粒排列的秘密

撰文 | Mark Buchanan

編譯 | 二宗主

你一定有過類似的經歷:當往糖罐里裝砂糖滿到快要溢出來時,只需將罐子在桌面上輕輕敲幾下,砂糖就會往下陷,更多的糖就能被裝進糖罐里。在反覆敲罐子的過程中,砂糖之間的擠壓會變得越來越緊密。如果這一系列的敲打是經過科學的「精心設計」,並持續足夠長的時間,罐子中的砂糖就能在重力和「設計」的幫助下達到最大密度狀態。

顆粒物質在自然界和工業中都非常常見,從建築業所需的沙礫和石子,到食品業和製藥業常用到的粉末顆粒。簡單的振動或敲擊可以使顆粒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緊湊,因為伴隨著每一次晃動,被撞擊的顆粒都能找到進一步下沉的路徑。在工業上,這種效應被頻繁的使用在粉末和其他顆粒物的生產中。

骰子的扭動:一個裝有25000個隨機投放的骰子的圓柱體容器(左),在充分劇烈地扭轉後得到幾乎完美的有序排列(右)。若要通過更常規的敲打過程來達到這樣的狀態則需要很長時間,並且需要一個仔細控制的「退火」過程的參與。|圖片來源:K. Asencio et al., Phys. Rev. Lett. (2017)

除了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這個效應也吸引了物理學家的研究興趣。為了研究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可以用來壓緊顆粒物,在一個新的實驗中,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物理學家 Diego Maza 等人在一個直立的圓柱體內裝滿塑料骰子,再讓圓柱體繞著中心豎軸來回扭動。他們發現這些骰子可以很快達到最大密度,並且還觀察到通過「扭動」產生的一些不同於敲打的現象。這些實驗為生產那些緻密和技術上有用的顆粒系統提供了新方法,即使在零重力的太空里,這種方法仍能適用。

在實驗中,他們先將25000個邊長約0.5厘米的骰子倒入圓柱形容器中,然後開始以順時針和逆時針每秒交換一次的頻率,來回擺動圓柱體容器,並持續這種交替扭動數十萬次。旋轉會對骰子施加一個向外的指向容器壁的力;當旋轉的方向交換時,振動會在每個周期的力矩下提供周期性的晃動。他們通過調整翻轉之間的轉速來改變晃動的強度。

GIF/1.8M

當旋轉加速度高於閾值時,扭轉振蕩能在約10萬次扭動後,得到幾乎完全有序排列的骰子。|圖片來源:K. Asencio et al., Phys. Rev. Lett. (2017)

結果表明,每次反轉時施加的旋轉加速度對骰子排序的程度有很大的影響。如果這個加速度大於重力加速度的一半(0.5g),那麼骰子能在約10萬次的扭轉後達到最大密度的最終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骰子層層平鋪於圓柱體內,並且每一層的骰子都排列成幾乎完美的同心環。相反,如果旋轉加速度低於0.5g,那麼調整的速度就會變得非常緩慢,以至於很難判斷骰子是否真的最終能達到最大密度狀態。即使經過10萬次的擺動,靠近圓柱體中心的骰子仍然處於高度混亂的狀態。根據他們的估算,在這樣的旋轉加速度下,可能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讓這些骰子達到最大密度狀態。

在來回扭動的過程中,這些結果顯示出了一種非常不同於敲打過程的現象。如果只通過敲打,那麼即使容器內裝有的顆粒物是立方體形狀,它們也無法達到最大密度狀態,而容易被卡在一種中等密度狀態。若要讓密度變得更大,還需要通過一種被稱為「退火」(Annealing)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敲打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溫和(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精心設計」過的敲打步驟)。相反,對於足夠強的扭轉,骰子則不需要經過任何退火過程就能達到最密集的狀態。

GIF/1.9M

在旋轉加速度低於閾值的情況下,即使經過一天的攪動(10萬次的扭動),扭轉振蕩也不能使處於圓柱體中心的骰子完全排列。 |圖片來源:K. Asencio et al., Phys. Rev. Lett. (2017)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動力學和自組織的統計物理學家 Matthias Schr?ter 評論道:「這個實驗完成的非常紮實漂亮。」 他認為,骰子成為有序排列的過程與其他許多系統相似。例如,在液體中的懸浮膠體顆粒在觸碰到邊界時會形成有序結晶;骰子受到的來自圓柱體外筒壁的影響就與之類似。Schr?ter 說:「他們所觀察到的現象正是異質成核,或者說由邊界引起的晶體結構的增長。」

Maza 對這種解釋也表示贊同。他希望這種方法可以在當敲打對排序不起作用的情況下被運用,例如零重力環境下。現在,Maza 和他的團隊正在為國際空間站準備新的實驗,目的是為了研究在微重力條件下顆粒物質的動力學。為了達到所需的密度,他們採用可移動的活塞來產生大致相當於敲擊的振動效果,但他們也可能在未來的工作中繼續探索扭動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一篇不存在的論文竟被引用400次!科學家為何會被「幽靈文獻」欺騙?
宇宙中最耀眼的超新星,竟是反物質引爆的
上過太空以後,宇航員大腦都變了
揭穿15具白骨背後的陰謀:1顆牙齒,讓法醫找出死者出生地
父母的撫摸,會影響寶寶的基因表達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