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九十變法朱屺瞻

九十變法朱屺瞻

文/蔣頻

朱增鈞生於江蘇太倉瀏河鎮的一個富商家庭,8歲時喪母。14歲時,朱屺瞻結束了私塾的學習。接受了新思想的舅父認為朱屺瞻是塊讀書的料,還要繼續讀書,哪怕讀到去外國留學。朱屺瞻於是入寶山縣學堂讀書。寶山縣學堂相當於後來的縣立中學,採取開放態度,以各有靈苗各自探的辦學理念讓學生在正常的學習之外自由發揮。這讓愛好美術的朱屺瞻大得其便。課餘朱屺瞻經常繪畫,嘗試著將畫作投寄上海的《時報》。可巧的是,時任《時報》的編輯還欣賞他的作品,沒過幾天畫作即刊出。

朱屺瞻(1892-1996年)名增鈞,號起哉、二瞻老民。齋室有梅花草堂、養菖蒲室、修竹吾廬、癖斯居等。

朱屺瞻17歲時考入郵傳部上海實業學校,即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時任校監(即校長)是著名國學家唐文治,而他是朱屺瞻的表叔。朱屺瞻於學習課程之外仍不斷自習作畫。唐文治看了字畫習作後諄諄告誡:「習字作畫,點劃皆須著力,切忌浮滑。」這成為朱屺瞻一生銘記的教誨。

白菊水仙朱屺瞻

1912年對朱屺瞻的藝術人生而言是個重要的時間節點。21歲的他考入上海圖畫美術院(後改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就讀。那時的美專學期僅一年,朱屺瞻結業後決定留校執教,併兼任函授部主任。期間他開始接觸西方繪畫並立志從藝,欲將愛好變為安身立命的專業,開始系統地研究油畫、素描及中國畫技法與畫理。

杜鵑花朱屺瞻

朱屺瞻於1917年東渡日本留學,抵東京後即入川端美術學校,師從日本著名油畫家藤島武二。在導師的引領下,朱屺瞻喜歡上了馬蒂斯的鮮明色調。他曾說:「我愛馬蒂斯的鮮明色調,無意中亦有移植之處。馬蒂斯的設色與圖案,都受到東方藝術審美的啟示。我從馬蒂斯處學得鮮明的施色和畫面施色的強烈對比。對西畫須多看,得其神,得其意,移來體現於國畫,只是不宜在技巧和形式上做死工夫。」他總結說施色有大道,就像作樂一樣,最須求全面的協調感。至於繁簡之間,可以由個人下筆自主,不宜拘謹自縛。他從油畫的點彩法與色平面原理中受到啟發,喜用雜色來表現青綠,有時參照油畫厚塗法,隨性塗,隨性堆,求其厚實與鬆動。

朱屺瞻想在日本多學幾年的,可一年後,接到父親的家書,從日本返回瀏河鎮。朱屺瞻畫了幅風景油畫,嘗試著投稿首屆蘇州美術畫賽會展覽,孰料竟名列前茅。他研習畫理不綴,還參加了以上海美專西畫教授江新、丁悚、汪亞塵、張辰伯、楊清磬等為主體發起的「天馬會」。那是中國大陸早期最有影響的西洋畫學術團體。朱屺瞻也以個性鮮明的畫家身份登上了畫壇。

浮想小寫之八朱屺瞻

最值得記載的是,朱屺瞻於1930年與齊白石訂交。他是在朋友圈中聽到齊白石的大名,又在美術雜誌上讀到齊白石的書畫篆刻。那時,上海書畫家或愛好印章的人都還只欣賞吳派風格系統的篆刻,另一部分人則喜歡印風規整的趙叔孺。朱屺瞻的審美眼光獨特,他敏銳地感覺到齊白石的篆刻風格是印史所沒有記載的,具有一種沉著痛快的爽利之美。他按報紙廣告上所示地址寫信,商妥所要創刻的印章後,身在上海的朱屺瞻馬上匯款,北京的齊白石不久就寄來了印章。朱屺瞻摩挲著印章,欣賞著印面,知此為大美之物。此後繪畫寫字,朱屺瞻都鈐齊白石為其所刻印章。他還請白石老人題寫了「梅花草堂」的大字,製成匾額掛在老屋的客堂上。經多年的交往,齊白石前後為朱屺瞻刻印60多方,他也成為南方擁有齊白石印章最多的人。朱屺瞻編印《六十白石印軒圖卷》,自號「六十白石印富翁」。

1931年,40歲的朱屺瞻出任新華藝專的校董。為建立繪畫研究室,他不惜將家產抵押,籌得款項增購設備與圖書資料,並親任主任兼導師。那時的新華藝專人才薈萃,集中了諸如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關良、豐子愷等中國畫壇一大批重量級藝術家。

浮想小寫之十一朱屺瞻

1932年,朱屺瞻經歷了人生重要轉折。隨著日軍大舉進犯上海,抗日將士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迹極大地觸發了朱屺瞻的愛國熱情。不顧嚴寒與肺疾,朱屺瞻不僅積极參加抗戰賑濟活動,還奔走於寶山、嘉定、太倉等戰場寫生,描繪戰爭遺迹,並在當年7月新華藝術專科學校內舉辦《朱屺瞻淞滬戰跡油畫展覽》。儘管處於戰亂,參觀者每天逾千。

東北的九·一八事變和上海的淞滬抗戰後,朱屺瞻的多幅作品參加全國藝術家捐助的「東北義勇軍作品展覽會義賣」,畫作傳遞的是堅毅、不屈不撓、抗拒暴虐的力度美。新華藝專被侵華日軍所炸毀,朱屺瞻和他的夥伴們如打不死的小強一般,頑強地籌款復校,翌年遷往新址並重新招納學生。期間為保名畫不流失海外,朱屺瞻拿出醬園老闆的氣概,籌款購藏石濤的《萬點惡墨圖卷》和《八大山人書畫冊》等,大都捐贈予公家收藏。

牡丹水仙 中國畫138.4×68.8cm 1981年朱屺瞻

一度,朱屺瞻的社會活動幾近空白,一直在梅花草堂作畫。直至1950年,朱屺瞻59歲時當選為上海市第一次文化會代表,並加入新中國畫研究會。個人生活似不如意,但他美術創作的熱情卻空前高漲。1953年他暢遊北京,回訪齊白石老人,作毛筆寫生畫數十幅。回上海後作《瀟湘煙雨圖》併入選全國國畫展。1954年,朱屺瞻加入華東美術家協會,並與劉海粟等同赴黃山寫生。1955年,朱屺瞻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1956年,65歲的朱屺瞻受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57年,朱屺瞻與錢瘦鐵遠遊川陝,沿途考察,作寫生畫多幅。1958年,朱屺瞻赴洞庭湖東山、青浦澱山湖等地寫生。

牡丹嬌姿圖朱屺瞻

1959年,68歲的朱屺瞻至上海西郊和上鋼五廠等處寫生。這年發生的重大事件之一是他利用朱家醬園公營合營後出讓的股權收益在上海巨鹿路西端買了一處居所。朱屺瞻感到人生命運真是不可預測,將巨鹿路新居視作養老之所,題「癖斯居」。癖斯居似乎是一方福地,朱屺瞻整理心情,重新出發。隨後的幾年中,朱屺瞻迎來了一個創作高峰——1962年,71歲的朱屺瞻在上海美術館舉辦「朱屺瞻國畫展」,展出國畫130多件。10月,「朱屺瞻國畫展」應邀赴南京江蘇省美術館展出。次年,「朱屺瞻國畫展」應邀赴西安展出。1964年,朱屺瞻參加第四屆全國美展……

旱橋朱屺瞻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中的這句名言一直被中國知識分子奉為圭臬。朱屺瞻不僅被傳統文化濡染至骨,他還是位好脾氣的老人。也許經歷了太多磨難,朱屺瞻把一切都看得淡了。朱屺瞻活到105歲,而這漫長的晚年正是他藝術的集大成期。

1978年,朱屺瞻87歲時,被抄的齊白石所刻印章發還,他高興而作《梅花草堂圖》紀念。隨後應邀為北京飯店和首都機場作大畫數幅。1979年,朱屺瞻應邀赴北京為人民大會堂作巨幅《紅梅圖》;又受聘為文化部中國畫研究組成員和西泠印社顧問及特約畫師。1980年,8開精裝本《朱屺瞻畫集》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1981年,「朱屺瞻國畫展」先後在上海、南京、成都、北京舉行,激起巨大反響;談藝錄《癖斯居畫譚》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他還被聘為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學美術顧問;6月應邀赴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作巨幅《牡丹圖》、《竹石圖》;10月再次赴北京參加中國畫研究院成立大會;當選為上海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1982年,電影《畫家朱屺瞻》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攝製完成。1991年,100歲的朱屺瞻獲首屆上海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1995年,105歲的朱屺瞻在英國大英博物館舉辦「當代中國畫——朱屺瞻的藝術」展覽;《梅花草堂集冊》有限印刷105冊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5月5日,朱屺瞻藝術館落成;「朱屺瞻百又五歲畫展」隆重舉行;5月24日,在朱屺瞻藝術館梅花草堂作《墨竹圖》一幅,留贈藝術館;7月,朱屺瞻因腦血栓入華東醫院,因不治仙逝。

酒香蟹肥朱屺瞻

美術史家俞劍華評曰:「朱老溫文爾雅,發而為畫乃雄壯豪放如此,實出人意外。」對朱屺瞻的人生而言,不同尋常的經歷使他在同代人當中顯得極其特殊。雖然參與如此眾多的社會與藝術變革運動,甚至位於漩渦的中心,當曾經與他一同執教的同事、東渡求學的朋友、師長均聲名鵲起之時,他卻至始至終如一個獨立潛行的旁觀者超然度日,甚至有些默默無聞。他幾度遭受毀滅性的打擊,而後卻以90歲高齡而衰年變法,被驚嘆為「橫空出世」,實在是「出人意外」!朱屺瞻說:「做事要顧人,藝術要從己!」縱觀朱屺瞻一生所走過的藝術道路,的確是實踐了自己的格言。他忠於自己的藝術理想,不流俗、不媚時,甘居寂寞與貧窮,堅定、執著,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和毅力。(原載於《美術報》)

翼圖本期免費分享《程十發的人物畫藝術》視頻全集,下期將免費分享《白雪石山水畫技法》視頻全集。需要的朋友按如下方法領取。

文藝天下

我們傳播一種生活態度讓您一生擁有優雅氣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清朝九位皇帝的書法對聯,誰更有皇家風範?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