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岷縣孟樹桂,被遺忘的隴上書法大家

岷縣孟樹桂,被遺忘的隴上書法大家

岷縣孟樹桂 被遺忘的隴上書法大家

民國時期,西北內陸的甘肅可謂飽受摧殘,軍閥混戰、旱災連綿、地震不斷……無數民眾苦苦掙扎求生。然而,在如此環境下,甘肅還是走出了許多著名的書法家,並且在各地民眾中留下了不少傳奇故事。

孟樹桂就是這樣一位書法大家。孟樹桂、字芳五、號竹泉,甘肅岷縣人,祖籍山東省齊河縣,晚清貢生,生於1850年,卒於1943年。孟樹桂先生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走了一條由楷入行、由行入草,間及漢隸和北朝碑刻,又復歸行草的道路,熔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書風於一爐,終於形成了自己獨到的書風。

更為難得的是,他不僅書法好,人品更是令人敬仰,至今在岷縣的許多地方,還流傳著孟樹桂拒絕給軍閥寫字的故事。

今天,就讓我們聆聽這位隴上書法大家的故事吧!

岷縣俗語,孟爺的主意——和你不粘

我是岷縣人,又喜歡書法,自然關注我們岷縣當地書法名家的事迹。孟樹桂的名字從小就聽父輩們說起過,但真正了解他,卻是近些年的事情了。

很早以前,岷縣就流傳著一句歇後語「我們是孟爺的主意——和你不粘」,就是說,遇到一些人和事,心中不平,但又無法改變,只能遠離。這似乎就是孟爺人品的寫照。孟爺就是孟樹桂,這是鄉親們對他尊稱,也是對他的最大褒獎。

孟爺一生恪守傳統文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準則。在岷縣,有個故事流傳很廣。據說,上世紀三十年代,許多達官貴人到他家求字。甚至連駐在岷縣專員公署的專員及岷縣縣長,逢年過節還來上門拜望。對於上門來的客人,他總是熱情相待,但絕不去達官貴人門上。孟爺的理由是,到我家來可以,但我絕不到他家去。我到他家去,就成了「鑽官」(鑽營官場之意)了,鑽官就要害民,所以我不到他家裡去。這句話,一方面反映了清末民國時期,官場的腐敗黑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民眾對當時官員的態度。

後來,我又認識了孟家的不少子弟,一來二去,對他們家族也就有了更深的了解。岷縣的孟氏家族,祖籍山東齊河縣。他們孟家在岷縣的始祖是明代嘉靖年間的進士孟養性。孟養性字存甫,曾以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的職銜,巡撫河南。嘉靖三十五年到岷縣為官,任職洮岷道。後來去世就葬在了岷縣城關金童山一帶。

以前,人們千里之外為官,在任上去世後,很多人都選擇就地安葬,一部分後人也留下落戶,不再返回原籍。另一部分人則帶著一些遺物返回老家。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孟氏家族在岷縣也有了相當大的規模。

孟樹桂自幼家境貧寒,但天資聰慧,就讀私塾時學習十分勤苦。那時,人們讀書講究「三更燈火五更雞」,夜深人靜的時候,正是下功夫讀書的時候。他的書法以《神策軍碑》和《玄秘塔碑》為根基,同時還兼練小楷,由此奠定了他紮實的書法基礎。

我們岷縣地處漢藏走廊之間,也是西北通往四川的孔道。新中國成立前,岷縣是四方聞名的旱碼頭。各地的商戶雲集於此,磚茶、絲綢、藥材、洮硯都在這裡交易。這些南來北往的客商,離開岷縣時,總要給家鄉父老帶上點岷縣的特產。孟爺的書法,備受這些客商的歡迎。孟爺的一部分作品就通過岷縣東關悅來店的趙喜成等人傳到了四川、湖北等地。以前,四川許多地方經常能看到孟爺書法作品。孟爺的侄孫孟惜福先生,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62軍,解放大西南時,他在四川德陽、廣漢、成都的茶館裡,看到過不少孟爺的中堂和對聯。

名傳甘川,裝裱字畫發現不尋常

關於孟爺名傳甘川,有一個故事可以佐證。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孟萬春的親歷。當時,我們岷縣的李志明先生非常熱衷挖掘地方文化,孟萬春多次和他交流。李志明建議編輯出版一本孟樹桂書法作品集。這自然是非常好的主意。李志明還將他收藏的孟樹桂四條屏送給了孟萬春。

可那時,岷縣連個裝裱店都沒有,怎麼辦呢?孟萬春四處尋找關係,他打聽到四川某縣有個裝裱店。於是,他就把四條屏寄到這家裝裱店裝裱。誰知,幾個月過去了,四川那邊還沒有迴音。他再寫一封信,去催一下。然而,對方的回信令他大吃一驚。

對方來信說:「你裝裱的是名人書法,孟樹桂書法在咱們這一帶有名氣,若不再補交一些裝裱費的話,這幅作品不可能再寄給你的……」聽了這話,孟萬春又高興,又生氣。高興的是孟爺的字外面名氣大,那裡的人很認可,生氣的是對方行徑。此時,他也無可奈何,只好寫信說:「這幅書法作品,是我曾祖父留的傳家寶,必須儘快寄給我。」他的誠懇態度感動了對方,又加上他信中夾捎了一百元錢。這幅作品才得以「完璧歸趙」。

從清末到民國年間,岷縣湧現出了一大批書法家,其中以龐、孟、齊、董四家為代表。其中,孟就是孟樹桂。也可以說孟爺是晚清民國時期岷縣書法的代表性人物。

岷縣某中學教師孟尚忠家裡珍藏著一幅孟爺寫的幛子。這背後還有一個故事:1931年孟尚忠曾祖父紹甫逝世,因未能擇下安葬吉日,靈柩在家停放四十多日完好無腐。出殯之日,縣城名士送來了此真絲大紅挽幛八幅,各長2.15米,寬0.34米。邱韞輝撰文,孟樹桂書,字如核桃大小,筆力遒勁,含蓄潤圓,布局嚴謹,這是孟爺楷書字數量最多的作品之一。

據說,孟爺寫這樣的楷書字時,一天寫不了多少,總是在神清氣足的時候,動筆寫上幾十個字,一旦感覺差了,就不寫了,等到第二天再寫。寫得非常慢,人們常說的慢工出細活,就是這個道理。

文人風骨,耕讀傳家教書育人

晚年,孟爺作品已達到人書俱老、神完氣足的境界,前來求字的人絡繹不絕。岷縣及周圍的老人們過壽時,總要請他書寫壽文,他無一拒絕,毫不猶疑答應,然後認認真真完成。逢年過節,寫春聯寫條幅是免不了的。每次寫完,他總是很開心,哈哈大笑:「行了,行,就這樣湊合吧!」

他的作品,幅幅面目不同,條條特點各異,或雄強,或勁健,或渾厚,或爽朗。既不重複古人,更不重複自己。許多到岷縣的人,都能以得到孟爺的一幅作品引以為榮。孟爺號竹泉,有竹泉落款的作品,更被人們視作珍品。

不過,他終究是文人,也當過晚清貢生,自然也有他孤傲的一面。他對鄉親們熱情,對一些當官不作為的,就沒有那麼客氣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軍閥魯大昌控制了岷縣等地,為了維持他的軍隊,瘋狂向各地攤派錢糧,許多地方民怨沸騰。他手下有個旅長,其父親要過壽。就想請孟爺寫一個壽幛。指明要寫「鄉風……」,意思是壽星為人處世,管理地方在鄉親們中間印象很好。其實不然。這種阿諛之詞,孟爺自然不寫,並說要寫最多勉強寫「村風」還湊合。原來,孟爺認為,這人管理一個村都很費勁,更不要說管理一個鄉了。因為當時岷縣土匪橫行,不少鄉親們遭遇土匪打劫。可見他的文人性格。

孟爺一生清貧,以耕讀傳家。晚年曾創辦過私塾,創辦過「回民義學」,教授學生。岷縣文化教育及書法界的後起之秀如楊昶 、陳文化、王石谷、劉爾欣、魏新華、朱琪等人都經過孟爺的教授和指點。

可惜,那個時代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無法讓更多的人知道他的事迹。如今,人們經過多方發掘,編印出版了《孟樹桂書法作品選》,收錄了民間珍藏的百餘幅孟爺書法作品,中國書法家名譽主席沈鵬先生親筆題寫了書名,使孟爺的書法作品更好地流傳於後世。

講述人:趙澎濤 岷縣人 書法家 本土歷史文化研究者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非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隴聚落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北伐,名將徐達指揮的最慘烈攻城戰,竟然不是攻克元大都
滿清的首個漢人謀士,竟是千里之外的浙江紹興人
誅滅元朝,史上最勵志的改名,明太祖朱元璋名字暗含天機
努爾哈赤?努爾哈齊?一代梟雄清太祖,竟有兩名字,那個正確?
明太祖到底長啥樣?十六幅畫像,各不相同!醜化朱元璋,真是乾隆乾的?

TAG:河隴聚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