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抗日戰爭為什麼打的這麼艱難

中國抗日戰爭為什麼打的這麼艱難

原標題:中國抗日戰爭為什麼打的這麼艱難


抗日戰爭是一場與中國歷史上任何戰爭都不同的戰爭。戰爭不再只是軍隊的事情,而是需要動員國家全部資源的總體戰。特別是,最大限度地去動員全國所有工業投身抗戰,服務抗戰。


缺乏汽車運輸等運輸裝備

中國雖然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但是必須具備同樣級別的工業生產能力才能將這些資源變為戰爭實力。雖然近代中國也發展了一些工業,但是總體來說,還是一個農業收入佔75%的農業國家,即便是農業也還處於與明朝沒有什麼區別的狀態,而在1935年,日本已經擁有9.6萬台農業拖拉機,要知道,1932年的蘇聯也只擁有12.5萬台拖拉機。



抗戰爆發前,中國年度鋼鐵生產量人均擁有僅日本1.07%,年度發電量人均擁有僅日本0.86%,在近代鋼鐵產量和發電量也就大體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


但是中國還是以當時還很柔弱的民族工業,苦苦支撐起了八年抗戰危局。從1932年開始,中國軍工產業開始有計劃的加大投入,設立各個研究所,擴大產能。從1932年-1936年,中國國內步槍產量增長1.2倍,機槍增長52%,82迫擊炮增長10.3倍,子彈增長2.3倍。防毒面具從無到有,年產4萬副。

中國礦山企業同時加大特殊礦石採集並出口德國,換得德國貸款,並使用此貸款購買德國武器,聘請德國教練,對30萬軍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訓練和武裝。正是以這些部隊為核心在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中,對侵華日軍進行了堅決抵抗,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打垮中國的狂言。


雖然有光輝的成績,但是抗戰中國軍隊總體表現並不是非常優秀,究其原因,主要有武器整體太差,人員訓練不足,資金投入不夠等原因。但還有一個不為人所重視的原因,就是中國的汽車工業太落後。


97年出版的抗日戰爭時期重要資料統計集記載,1937年抗戰爆發時,日本1個師團擁有528輛汽車和自動貨車,而中國1個師擁有的汽車數量則是0。



不要小看這幾百輛汽車的差距,這將直接導致戰鬥力的巨大差距。中國軍隊1個師,沒有任何車輛,所有輕重武器,子彈炮彈,口糧飲水,帳篷炊具,電線行李都必須士兵肩挑人背,攜帶能力極其弱小。一般最多只能攜帶0.5-1個基數彈藥和數天口糧,這在戰鬥中直接表現為,軍隊哪怕僅經過數十公里短途行軍,也會疲憊不堪。而數量不大的彈藥攜帶量,也只能保證部隊進行1-3天的戰鬥。一支經過行軍,精疲力盡的軍隊,強打精神又在戰場緊急挖掘各種工事,再攜帶少量彈藥隨即進入戰鬥,可想,還能發揮出多少戰鬥力。

日軍一個齊裝滿員的師團就是蹲在哪裡,都可以經受10個中國師的圍攻,原因就在這裡。因為日軍師團有數百輛汽車攜帶物資,可以保持密集火力,同時堅持很多天,而一個中國師打2-3天就沒有力量了,連窩頭都吃光了,只能從後方再調部隊上來。


正是因為這些缺陷,使抗戰中的中國軍隊比較擔心日軍的側翼包圍和縱深迂迴。因為一旦後路被堵,這些沒有任何補給,又用光了自身攜帶給養的部隊就很有可能失去戰鬥力。


中國當時曾經估算,如抗戰爆發,進入全面戰爭階段,中國至少需要20萬輛軍用汽車。而1937年,國民政府對所有軍事機關,軍事學校和部隊車輛進行統計,只有卡車2789輛,摩托車670輛,牽引車111輛,工程車42輛,坦克64輛,裝甲車19輛,指揮車48輛,照測車22輛,彈藥車66輛,救護車28輛...最後還有4輛餐車。而作為當時中國軍隊的最高管理機構,軍政部所屬汽車兵團擁有的汽車僅有570輛,僅與日軍1個師團擁有的汽車數量差不多。


這點車輛很明顯無法保障至少200萬軍隊在面積達上百萬平方公里的戰場作戰。因此當時,軍委會開始統一登記管理調動全國民用車輛參加抗戰。1938年,台兒庄戰役爆發,河南省將全省70多輛長途車全部編入汽車總隊,開赴前線為台兒庄部隊運輸物資和人員。為支援武漢會戰,保障部隊抵達速度,福建省也調配民用車輛緊急運輸部隊到江西布防。


用扁擔搬運作戰物資和糧食被服的中國軍隊,非常缺乏在一場戰鬥當中的持久能力和發動戰役能力。

輜重影響部隊運作


抗戰時期,因為中國沒有制空權,所以在前方儲備彈藥物資,易受到日軍來自空中和地面的雙重壓力,後勤部門不得不分散儲備彈藥,按需要隨時供給部隊,但分散儲備,就面臨著沒有汽車的巨大困境。


就作戰部隊而言,一個師的軍械處至少需要一次轉運7噸物資的能力,才能對應戰場轉移,領取彈藥和補充部隊的最低限額需要,而中國軍隊絕大部分步兵師都難以達到這種要求。雖然軍隊也組織老百姓組成手車,大車和運夫大隊參加戰區運輸,但只能短途運輸,在動輒戰線數百里的會戰當中,則很難發揮功效


不僅僅是軍隊需要汽車,後方工業和貿易運輸同樣需要汽車,中國通過滇緬,中越,西北等公路進口汽油,柴油,兵工材料,通信材料,航空及汽車配件,武器彈藥,藥品和出口各種礦石農產品,全部都要依靠汽車進行,這就成為了汽車和油料消耗大戶。


進口物資到了國內,也還要經過漫長的旅行,才能發揮作用。例如,兵工材料要先轉運到重慶等地的兵工廠,生產出武器彈藥後再轉運到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陝西等各省部隊手中。在大部分路途上,都需要汽車運輸。


中國彼時還是一個貧油國家,那時,中國還沒有發現大油田,每年的石油自給量僅有0.2%,1939年,軍政部一共擁有1.24萬輛汽車,但是軍政部交通司的汽油儲備還不夠1個月的使用量。汽油短缺直接影響軍事運輸和戰役策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汽油的軍隊,是沒有大規模進攻能力的。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面臨的石油短缺更為嚴重,日軍徹底封鎖了中國幾乎所有的對外出口。抗戰八年,中國石油產品有98.8%是太平洋戰爭之前進口的,可見太平洋戰爭之後,中國的石油短缺已到何等程度。


油料缺乏影響汽車運輸


1938年開始,中國開始開設酒精廠,植物油提煉廠,煤炭提煉廠生產代汽油,代柴油,甚至從日佔區走私油料,其中從日佔區得到的油料甚至在很長時間內,都超過了美國運輸進中國的油料數量。1938年中國政府規定,小客車每月每輛用油不得超過45加侖,大客車,貨車每行駛12-16公里核發1加侖汽油,摩托車每月每輛用油不得超過5加侖,工廠輪船柴油機每匹馬力工作一小時,核發柴油不得超過0.1加侖,使用汽油者不得超過0.09加侖。


到1939年進一步規定到,軍用汽車每輛每月用油不得超過40加侖,民用客車只供給30加侖,私人及其他車輛不提供油料。到1941年則縮小到,每車每月最多提供汽油20加侖,酒精20加侖。


當時的中國科技人員也開始行動,在整個中國西部尋找油田,先後在四川找到天然氣,在甘肅玉門找到小油田,在新疆獨山子找到油田,並且開始少量開採石油。雖然杯水車薪,但是在那個極為困難的時期,還是有力支援了戰爭的進行。這些珍貴的國產石油,統一交給軍政部交通司,航空委員會,駐華美軍,公路運輸局等調配。


並且規定除飛機可以使用純汽油以外,其他車輛全部使用汽油和酒精混合燃料,如果不是緊急任務,不得動用國產汽油,只使用人力和畜力運輸。盡量節約油料,國產汽油只有到緊急軍情爆發時才會動用。


例如,1942年6月,江南各個戰區的中國軍隊,緊急需要山炮炮彈,而全國備用炮彈儲存在蘭州後方倉庫,這時,才緊急動用玉門油田出產油料,進行緊急運輸。那時這些國產石油被稱為「玉油」。


運輸經常「無路可走」


到1944年,中國在西南地區發起滇緬大反攻,同時,日軍也在中國發動了日軍軍史最大攻勢打通大陸戰役,中國數千公里戰線上全部爆發全面大戰,導致燃料短缺已到極限,中國不得不動用了最後的燃料戰略儲備,100萬加侖酒精。並且在攔截後方所有軍民車輛向前線運輸部隊,馬匹,軍品,武器和糧食,前往貴州,廣西等各地阻擊日軍。


也許有人認為,中國軍隊現代化程度很低,不需要很多燃料。但是中國軍隊現代化程度再低,也是一支數百萬人的作戰部隊,還是需要大量的燃料維持戰鬥力。以川桂線為例,在1941年全線動員2278輛軍用汽車,並僱傭4646輛商用汽車全年運輸部隊17.8萬人及數百萬噸物資。1944年初,為配合B-29型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中國緊急修建巨大的成都軍用機場,動用上千輛卡車不計成本的運輸渣土協助施工。抗戰中國同樣需要大量燃料。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軍事運輸,主要還僅僅存在於,從大後方軍工廠和部隊集結地向前線戰區的遠途運輸。而戰區後勤部門向各個部隊的補給,依然只能依靠人力運輸。我們可以看到,汽車工業對於1個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要性。哪怕在抗戰期間,還是那些武器,那些人,如果中國可以得到計劃中的20萬輛卡車和相關油料,那麼戰爭過程也許就與歷史大不相同。  


? 抗戰時期中國童子軍,愛國守土無分老幼


? 抗日名將孫立人緬甸會戰中的驚人之舉,快意恩仇、蕩氣迴腸!


? 抗戰時國共兩黨將領哪位殲滅日軍人數最多?


回復關鍵詞「 抗日01」,獲取以上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對日本沒好感的希特勒怎與日結盟?
南明政權為什麼不如南宋 短時間內便已淪陷
佛教是如何在古印度徹底消失的?
戴笠為什麼能夠得到蔣介石的信賴?戴笠是如何討好蔣介石的
敗退台灣的蔣介石如何當上國民黨「終身總統」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