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雙一流」背景下大學教學怎麼改

「雙一流」背景下大學教學怎麼改

或許臨近期末,最近有兩個熱點話題都與大學考試相關。

一是北大物理系俞允強老師寫給副校長的公開信。俞老師信中說,電動力學期末考試中125份試卷有近30%不及格,超過北大規定的兩倍半。這封寫於15年前的公開信日前意外走紅,北大校方也不得不公開做出說明。

二是廣東海洋大學航海學院一名學生給校長發簡訊,說老師考前都給學生劃重點,導致他跟其他同學拉不開差距。儘管校方否認了發簡訊一說,但教務處發出的杜絕劃重點的通知,還是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看到這樣的新聞,不知道合肥工業大學校長梁樑是否會會心一笑。從2015年以來,合肥工大對教育教學體系進行了全面改革,著重解決的就是學校教育教學方式不適應「雙一流」建設新形勢的問題。他們認為,這兩個熱點話題中涉及教學和考試的方式,本身就有問題。

形成挑戰

合肥工大1945年建校,1960年被中央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作為這樣一所老牌工科院校,「雙一流建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是靠科學研究,還是靠服務社會?對於記者的提問,他們都沒有否認,卻認為最主要的是靠人才培養。

梁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社會排名來看,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大學本科培養的院士校友數,合工大在全國排在第23位;在我國上市公司中任CEO的校友數量,合肥工大在全國排名第7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500強企業的CEO母校排名,合肥工大在全世界排名第75位,在全國排名第5位。這些指標都超過了學校的綜合排名。

這也是合肥工大把人才培養擺在雙一流建設突出位置的原因所在。合肥工大教務部部長陳翌慶認為,在頂尖人才數量和科研成果顯示度上,合肥工大在部屬大學裡並不顯山露水,但培養的學生「好用」是名聲在外。比如合肥工大汽車系,曾經一段時間國家三大汽車廠(一汽、上汽、東風)的掌門人都是他們培養的,人們稱之為「肥大系」。但是近年來,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普遍傾向,對學校人才培養龍頭地位形成了挑戰。

梁樑甚至認為,隨著我國企業研發水平的提高,過去高校直接為企業技術改造服務的研究模式已經不太合適了。比如汽車專業,目前中國汽車製造企業的研發技術、力量和平台,已經遠遠超過任何一所大學。以梁樑從事的管理學科而言,過去教師可以去企業做管理諮詢和管理設計,現在只能去講理念、思路和方法了。因為企業已經很厲害了,倒逼著教師往創新鏈上遊走。

於是,從2015年開始,一個名為「立德樹人、能力導向、創新創業」三位一體的教育教學體系,開始在合肥工大逐漸建立。

重心轉移

工科學校做事喜歡先有一個模型。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合肥工大同樣也想建一個模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目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合肥工大認為,目前高校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不準的問題。具體地說,在以下兩個方面存在著重心偏移。

在立德樹人方面,重點都放在學生身上,教師的角色在弱化。這也造成了教師立德樹人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學校德育資源利用不足,德育改革的支撐保障機制不健全,學校的德育工作往往集中在少數課程、少數人身上。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也不像過去那樣親了。

梁樑認為,對學生的德育,除了學生接受教育之外,還必須有一個體驗的過程。如果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天花亂墜,但和學生實際接觸的不一樣,也達不到德育的效果。學生在學校接觸最多的人,除了同學就是老師。如果老師上課不講邏輯沒有章法,學生就不會去認真分析;如果老師的教學紀律鬆鬆垮垮,學生也不會去認真學習。因此,合肥工大把立德樹人的重心往教師身上轉移,重視言傳身教。

另一方面,在能力培養上,重點放在教師身上,存在學生角色的弱化。學校的教育教學常常是以教師為中心來組織的,教師控制了教學的全過程,學生的活動都是在教師的指揮下完成的。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與教學過程的對應關係沒有實現有效銜接,學生能力培養中不可或缺的感悟、體驗和踐行過程,因為不系統、非標準化,也導致了能力培養無目標。

梁樑說,工科的知識變化和替代性很快,學生入校時制訂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等他大學四年畢業時,可能社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合時宜了。大學教學僅從內容上緊跟社會變化是跟不上的,必須從過去的知識學習轉變為能力培養。因此,過去大學抓教學是盯住教師,比如去聽課,不能出教學事故,現在要把重心轉移到學生身上來了。

兩大突破

採訪合肥工大的教學改革,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兩大突破。一個涉及教師的工作量計算,另一個是考試改革。

合肥工大規定,教師指導研究生不算教學工作量。這可把一些大牌教授得罪了。以往一些大牌教授一年招好幾個研究生,這樣一來教學工作量就滿了,不用再給本科生上課了。新規定一出,不少教授反駁:指導研究生也要上課,怎麼能不算教學工作量呢?

學校領導自有他們的邏輯。梁樑告訴記者,本科生培養是合肥工大的重中之重,大牌教授不給本科生上課,實際上與學校的制度設計和發展目標不一致。學校不否認指導研究生也是教學活動,但是學校也要求大牌教授給本科生上課。並且,研究生在合肥工大是一個緊缺資源,你不招研究生自然有別人招。

「如果哪個教授因為不算工作量就不招研究生了,教授打了報告,我當場簽字。」梁樑說。結果不僅沒有一個人打報告,而且大牌教授一個個搶著給本科生上課了。

學校同時規定,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既可以算教學工作量也可以算科研工作量,由教師自己選擇。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教師去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結果,2015和2016兩年,合肥工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出現了井噴式發展。去年一年,全校有一半學生直接參与了創新創業活動,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上千項。

另一項改革是改變期終考試「一考定乾坤」。學校規定,專業課期終考試分數,不得超過該門課成績的40%(基礎課不得超過50%),其餘要通過課堂、實驗、討論、作業等方式考核。剛開始實行時,一些教師認為學校是在放水,平時占的那60分等於白送給學生了。

教務部部長陳翌慶可不這樣認為。陳翌慶說,這樣做的目的是重視過程性考核,學生在課堂上學了知識,還必須通過實驗去體驗感悟。特別是工科學校,實驗室的投入很大,不讓學生充分利用就是一種浪費。過去教師不重視實驗環節,開實驗課時也往往偷工減料,這並不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科原理。

梁樑甚至認為,工科專業特別是到了高年級,根本沒必要做封閉性的、知識點類的題目。因為這些東西的考核,完全可以通過隨堂測試、課堂討論完成。考試或者作業,應該是開放性的,這樣學生一抄,你就會發現他倆是抄襲的。這種考核方式的改變,也逼著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

對此,管理學院電子商務系系主任何建民深有同感。何建民說,現在互聯網對教學的衝擊性很大,特別是電子商務,知識更新很快,如果教師上課時在某些知識點上反覆講,無疑是浪費時間。現在學生的網上學習能力很強,不如在考核方式上做些改變,鼓勵學生去自主學習、自由探索。

教學閉環

合肥工大著力建設的新教學體系,是一個可檢測、可控制的教學閉環。

目前學校每年招收本科生8000人,規模能排進全國前十名。讓學校最為關心的是,如何保證本科培養質量不滑坡,保證這8000人中最好的和最差的不要差距太大。

合肥工大認為,長期以來我國多數高校並沒有將教學體系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設計,出現問題也往往是局部解決。教學質量主要依賴教師的認真負責和學生的認真學習程度,進而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為此,2015年秋季開始,他們實施了能力導向的一體化教學體系(如圖),為的就是建設一條穩定的「產品」質量生產線。

在教學評價上,這個體系改變了學生給教師打分的方式,改由學生自己給自己打分。梁樑告訴記者,學生給教師打分並不科學,因為學生只能從教學態度評分,沒法去做一個學術的判斷。並且,這實際上也是一個博弈過程,搞得很多教師不敢嚴格管理了。現在,教師把教學目標在網上公布了,學生學習有沒有達到這樣的目標,他可以自己給自己打分了。比如說學生都在第一個指標上出現問題,教師就應該進行反思和改進。

工科里有不少知識是相互關聯的。工程圖學是所有工科專業都要學的一門課。工程圖學的投影理論基礎畫法幾何,是研究在平面上用圖形表示形體和解決空間幾何問題的理論和方法的學科,因為其學習難度大,被學生們稱為「頭疼幾何」。在傳統的考核方式下,這種學習困難在教學過程中被掩蓋,在期末考試中往往會出現大面積低分。

機械工程學院製圖系主任劉煬告訴記者,現在學校工程圖學分為三類,A類面向機械類專業,B類面向近機類專業,C類面向電氣、管理等非機械類專業。工程圖學課程組將考核過程細化並規劃化,考核由作業、期中考試、考勤和期末考試等部分組成。

和過去不同的是,現在各類試卷的批改採用統一流水作業,每個教學班均需填寫課程目標實現情況測評表,針對教學效果進行詳細分析並提出改進意見,同時課程組撰寫整體分析報告。如果大家都發現哪個上面有問題,課程組就要聯動改進。

過去學生給老師打分,打深了,他不知道怎麼打;打淺了,對學校沒什麼用。「學生打分也好,老師打分也好,都必須傳遞一個真實的信號。改革之後,打分才真正成了學校改進教學的抓手。」合肥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袁自煌說。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11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唱響大別山深處的音樂夢
打工子弟用文字傾訴心聲
自製玩具:農家大木桶
還兒童一段安靜的遊戲時光
過度教育不會帶來更多智力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