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大學文化需注入新理念

大學文化需注入新理念

「國民之魂,文化予之;國民之魄,文化鑄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而文化小康則更是全面小康的題中應有之義。放眼中外,大學歷來是文化建設的首善之區與核心腹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中,大學應該主動突破那種將文化只是作為陪襯和裝飾的視域局限,以前所未有的高度、空前重視的力度、歷史縱深的廣度,通過實現文化傳承與創新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的深度融合,來加強和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正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樹立補足短板的精準視角,新時代的大學建設也應該如此,高校內涵式發展中最繞不開的短板就在於大學精神的構建、大學歷史的挖掘、大學文化的創新。相比於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這些易於以顯性指標來量化的目標,文化傳承與創新常常陷入一種尷尬中的境地——人人都喊重要,卻永遠被排在工作末尾。

大學文化建設需要時光的砥礪,更需要格局的構建。只有學校從上而下每個人共同認識到文化建設的意義,並深刻認識到每一位師生員工乃至每一個校友舉手投足間都承載著文化時,文化建設方才有茁壯成才的土壤。當「人人都是文化建設的主體」意識被樹立,而不是將其僅僅看作是學校幾個部門的內部事務,文化建設方才有持續的動力。當持續提升師生在文化建設中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讓他們浸潤在文化中,達成對學校、對社會、對時代的認可,始終保持對文化建設投入的激情,而不是將其作為一種外圍的可有可無的需要時,文化建設才能獲得更持久的生命力。

高校文化建設的高度也影響著整體社會文化建設的高度。高校人人具備強烈的文化建設意識,還能將這種文化意識帶到其他社會建設事業之中,對校園外的文化小康建設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也對社會其他領域和群體做好文化小康建設的榜樣和示範。所以,大學文化建設既需著眼校園,更需胸懷天下。所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高校文化建設在新時代顯得尤為重要。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國家的強大離不開人民的精神強大,強國的目標函數也必須涵蓋文化強國這一重要變數,現代化則更不能缺失文化的現代化。這一點對於青年一代而言更是如此,正所謂「青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大學作為青年人才和精英分子的集中培養地,應該在新時代清醒地意識到,文化作為軟實力,是一所大學在雙一流建設比拼中不可或缺的實力元素,新時代的大學須鎖定新征程視野,從強國和現代化的新征程目標視域來樹立新時代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新理念。

具體說來,在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內容設置方面應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為主體,充分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發揮一切優秀文化的育人功效,以滲透嵌入轉化的方式,實現好文化強校的「潤物細無聲」目標,助力於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在具體手法上,大學應該思考從挖掘身邊的文化資源入手,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的時空導向,盤活文化存量,也就是開採高校辦學多年的自身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持續深入地運用學校歷史上形成的具有相當地位和影響力的人物事迹,以史載道,賦予自身校園文化以獨特的價值底蘊和時代內涵。可以通過課堂、講座、紀念日等多種活動形式,在宣傳傳播中堅定文化自信;通過話劇、微電影、音樂劇等文藝活動,塑造校園精神圖騰;通過書籍、視頻、校園風景設計等多種載體,強化校園文化符號。同時還要注重提振文化增量,充分利用新理念、新媒體和新話語做好新時代學校各項改革發展事業中湧現出來的典型宣傳,以濃郁的先進文化氛圍營造,激發師生的自豪感和歸宿感。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11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只有忠實原文才能產生忠實的解釋
「小候鳥」圖書角關愛留守兒童
復旦大學:「太空垃圾」搭載晶元變廢為寶
比諾獎更重要的是傳承知識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