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靶向服務」

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靶向服務」

日前,一條喜訊在山東理工大學校園裡傳播開來:該校畢玉遂教授團隊成功研發出世界上第一種化學合成的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家審查和國內外檢索後確認,該原創發明對保護環境意義重大,相關技術獲專利獨佔許可使用費高達5.2億元。

一所地方高校是如何取得有世界級影響的科研成果的?記者日前對此進行了採訪。

攻堅克難,瞄準科技前沿

說起氟利昂這個大氣臭氧層殺手,很多人都不陌生,在聚氨酯工業中,氟利昂也有重要的應用。發泡劑是生產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重要原料。歐美國家已經先後研發出四代聚氨酯化學發泡劑,但都含有氟、氯兩種元素,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畢玉遂團隊於2003年開始著手研發新型發泡劑,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發明了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

目前,該技術已成功應用於外牆保溫和板材生產,其他領域的應用試驗也已全面展開,預計涉及上下游產業上萬億元產值。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雖然過程很艱辛,但這就是我們科研工作者的使命。」畢玉遂感慨道。

與畢玉遂團隊一樣,山東理工眾多科研團隊瞄準企業、行業關鍵技術難題,不斷在各自的領域攻堅克難,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上世紀90年代初,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張學義團隊發現車輛在運行中存在「低速燈不亮、高速燒燈泡」的問題。經調研發現,國內沒有恆壓發電機但市場急需,他們將攻克這一難題確立為團隊的目標。經過不懈努力,張學義團隊完成的「釹鐵硼永磁發電裝置可控整流穩壓技術及其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搭橋助力,促進研究成果轉化

「我們坐的電動公交車是本地高校山東理工大學研發的!」提起當地的新能源公交車,淄博市民張先生自豪地說。

「搞科研就要真正服務地方,造福百姓。」山東理工新能源汽車團隊負責人高松說。

為了做好服務這篇大文章,山東理工大學開展了大量的探索。

2010年,山東理工與招遠市聯合成立了招遠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院成立近7年來,雙方設立的創新基金項目已經實施了30餘項,推廣轉化了一大批科研成果。

2016年,山東理工與淄博市簽訂「校城融合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深入實施「九大工程」,實現了合作區域的全覆蓋。去年,雙方共同設立了4類共106個融合發展研究項目,有效拉動淄博市科技創新投入3.7億元,與淄博市企事業單位聯合申報了256個合作項目,聯合建立了10餘個科研新平台。

近5年來,山東理工與企業聯合設立了100多個科技研發機構,為358家企業完成科研開發、技術改造項目500餘項,與地方、企業簽署各類科技合作和技術服務合同900餘項,合同總額達2.3億元,產生直接經濟效益83億元。

「每一個山理人都有服務社會的責任感,作為學校就要做好紐帶和橋樑,及時解決轉化環節的『搭橋助力』問題。」山東理工大學校長張鐵柱說。

改革體制,深化產學研融合

「科研項目的收益中,80%將劃歸科研團隊和研究人員所有。」這是山東理工近日針對科研項目收益出台的新政策。

為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力,山東理工多年來一直採取優厚的激勵政策。山東省科研體制改革政策出台後,山東理工作為山東省第二個科技體制改革試點高校,出台了首批6個科技體制改革文件,進一步加大了政策傾斜力度。

在專業技術職務晉陞聘用方面,山東理工設置了「成果轉化型教授」,重點考察服務社會及成果轉化能力。科研項目管理及項目資金管理方面,實施內部控制,強化法人責任;橫向科研項目管理費降低至3%;優化資金預算調整、使用流程;解決了學校非事業編製人員、校外專家、項目合作人員、在校學生差旅費報銷難題。

一系列改革措施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更多的晉陞渠道,給予了他們更大的經費支配權,也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培養造就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學校將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從政策、資金、平台等方面大力支持團隊建設,及時解決轉化環節的『搭橋助力』問題,為科研人員提供『靶向服務』和『精準服務』。」山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呂傳毅說。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11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大學文化需注入新理念
只有忠實原文才能產生忠實的解釋
「小候鳥」圖書角關愛留守兒童
復旦大學:「太空垃圾」搭載晶元變廢為寶
比諾獎更重要的是傳承知識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