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放飛理想 接力時代使命

放飛理想 接力時代使命

放飛理想接力時代使命

——重溫《朝花夕拾》有感

(一)再讀《朝花夕拾》

「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對於一個人的精神成長是很重要的,既是情操的陶冶,更是無聲的教育。我想,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的關係,在家跟孩子們交流的時間有限,但是可以通過共同閱讀和分享閱讀心得,把家長與孩子們的距離拉近,在共讀一本書或者一篇詩文的過程中,一起發現很美的句子,一起獲得人生的啟迪,我覺得是一件很享受的親子活動。

最近,初一(1)班的孩子們,在高老師的輔導下,閱讀魯迅的《朝花夕拾》,我也跟著拿起書本,重溫起來。《朝花夕拾》記敘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不同人生階段的經歷,書中有魯迅先生的童真趣事,有魯迅先生難忘的人,還有對於現實的批判。童年時魯迅經常住在紹興農村的外婆家,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朝花夕拾》的《小引》寫道:「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在農村的生活,年幼的魯迅不僅學到了許多社會知識和生產知識,同時也親眼目睹了舊社會階級壓迫、階級剝削的血淋淋的事實。

在少年時魯迅經歷了家庭的衰敗,在《父親的病》一文中,魯迅先生通過寫庸醫害人而致父親病亡的事實,表達了自己對庸醫的痛恨、對父親的懷念與愧疚,也表達了想醫治好愚民、救治百姓的熱切心情。後來魯迅到日本留學學醫,他在《藤野先生》一文提到,因為受到一部日俄戰爭紀錄電影的影響,看到中國人圍觀同胞被處死時麻木的樣子,認為「救國救民需先救思想」,只有改變國民的精神,才能讓中國強大起來。於是他決定棄醫從文,從此走上了用筆喚起中國人覺醒的道路。

重溫魯迅所作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每每在脈脈溫情中更有一種生命的力量。近百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變,以及由此產生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嬗變,魯迅文章所表達出的思想,對於這個時代,仍有深刻的意義。我想對孩子們說,你們身處這個時代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正是有無數的前輩、先賢們為國家未來的命運苦苦求索,才讓我們能夠共享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督促著我們要心懷理想,砥礪前行。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人生是一個不斷讀書求知的過程,在懵懂的少年時期,我們讀魯迅先生的文章,一開始會感到晦澀難懂,皆因眼界不高,學識不足,無法理解和探究當時的時代背景。人到中年,現在回頭再來品讀,這才讀懂了其中深意。「活到老,學到老」,應該就是這樣,很多文章需要足夠的人生閱歷和學識積累,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滋味。

(二)三代人的童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經歷和使命。

魯迅的童年所處的年代剛好是清朝末期,那時的清朝統治腐朽落後,國家經濟窘迫、軍事脆弱,經常被外國列強欺負,老百姓難以溫飽、生活困苦。很多孩子在那個年代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問題。

我們,作為孩子們的父母,大部分人的童年處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們在童年時經歷了一段相對貧困的歲月,我們是跟中國改革開放一起成長的一代人。當時物質匱乏,買米要糧票、買布做衣服要布票。那時,商業不發達,我們往往要在五天或十天一次的圩日上趕集才能買到新衣服、新文具、新鮮豬肉等。那時讀書上課的教室大都是平房,冬天很冷。我們小時候沒錢買課外書,僅有的只是幾本小人書。那時,農村家裡很少有電視機,更沒見過手機和電腦,與外界連通靠的是收音機和書信、報紙。

那時在小學、中學的語文課,我們零散讀了魯迅先生的一些小說、散文、詩和雜記。我記得最早讀的一篇課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寫到小時侯在百草園所見,碧綠的菜畦、樹上的鳴蟬,還有蟋蟀、蜈蚣……那也是我小時候記憶的場景。我的家鄉在福建,那裡群山環抱、山清水秀,放學後我們就在草叢捉迷藏、在河溝游泳、在樹林里捕知了、在屋檐邊抓幼雀。那時,即便生活條件非常簡陋,但我們都很珍惜學習的機會,很渴望知識。父母支持我們去讀書,總是告訴我們要樹立人生目標,發奮讀書,考上理想的大學去追逐自己的夢想。我們這一代人要懷著感恩之心,將這份愛和溫情延續下去,毫無保留地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人。

孩子們這一代,祖國繁榮富強,社會和平穩定,物資豐富,生活精彩,信息傳播迅速,出門靠車,互相聯繫隨時用手機,微信、QQ等佔用孩子們大量時間。孩子們除了學習,沒有其他任何負擔,沒有任何生活壓力,幸福得像花園裡園丁們精心呵護的花朵。

因為我們所處的年代不同,社會經歷不同,因此生活觀念也有差異。我們處在哪個年代,不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這裡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但每種經歷都是人生的財富。時間如白駒過隙,歷史發展浩浩蕩蕩,無論在哪個年代,我們都必須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明,以最好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當年魯迅先生在散文中飽含深情地追憶家鄉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是藉此寄託自己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魯迅先生是一個重情義的人,在他的回憶里,有長媽媽、父親、藤野先生、范愛農,他們是親人、是老師、是朋友,曾經給予魯迅無私的關懷和幫助,是他畢生難忘的人。魯迅寫文章時更多的是懷著感恩和思念之情,他也把這份情感延續在下一代人中,通過教書育人,幫助和教導更多的中國青年去追隨理想,建設一個更好的國家。

回憶我們這一代父母的童年,是想告訴孩子們,你們有幸生活在這個時代,幸運地擁有和享受著我們童年無法想像的生活,要知足感恩,要珍惜當下,要激勵自己向上向善。

(三)珍惜擁有,學會感恩

感恩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正是這種生命觀,讓中華民族的發展生生不息,可大可久。在我們的生命里,親人、老師、同學、朋友是每個人生階段必不可少的,他們的出現,不僅是陪伴自己成長,還為自己遮風擋雨,分擔快樂和煩惱,讓自己能夠更好地成長。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做一個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人,牢記自己這一代人的使命,敢於迎接各種挑戰,從挫折和困難中獲得智慧和力量,一步一步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如魯迅說過的一句話:「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魯迅的作品到今天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因為他對於個體精神自由和獨立思考的堅守,更是他所展現的敢於啃「硬骨頭」的精神品質,為人民利益而戰,為祖國命運而戰,為中華民族的生存而戰,這同樣也是我們當代人和年輕一代人所需要具備的寶貴精神財富。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百年之前,無數前輩先賢還在為中國未來的命運苦苦求索;百年後的今天,中國前所未有地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刻。年輕的一代人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知身處時代的更迭變化,堅持奮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璀璨的人生。少年強則中國強,這是一個民族復興的時代,是一個創造夢想的時代,是屬於你們年輕的一代,你們的腳步,註定要寫下未來的歷史,去創造最美好的中國。

本文作者林宛錚爸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12月11日 波波維奇:我們是一個出色的團隊
疊衣服這樣做最聰明,再多衣服也不怕,收納空間馬上大一倍!
一步「登」天之後,火箭還是偽強隊嗎
情動中歐B:德捷奧瑞9天行程
誰沒有遺憾過 卻依然堅守著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