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世紀的防核爆教育:「無論多好奇,你都不能盯著蘑菇雲看!」

上世紀的防核爆教育:「無論多好奇,你都不能盯著蘑菇雲看!」

全文共3301字 | 閱讀共需8分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鳳凰歷史

轉載授權請與原作者聯繫

近日,《吉林日報》用了專版介紹如何防禦核武器的知識。對此,吉林日報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系「省人防辦的國防教育知識普及」。

吉林日報的專版

不少年輕人對此表示有點不適應,但是上年紀的人卻對此不陌生。因為在他們那個時代,中國人接受的是全民防核爆教育。

中蘇衝突迫使中國人學會防禦核彈

1963年3月30日,蘇共中央給中共中央的來信中,特別提出了蘇共的「三和」、「兩全」和「三無」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6月14日,中共中央在給蘇共中央的複信中提出了與蘇共根本對立的總路線。

1963年7月5日至20日,中共代表團和蘇共代表團在莫斯科舉行會談。在會談期間,14日,蘇共中央發表《給蘇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公開信》,對中共的複信進行全面系統的攻擊。為此,毛澤東從1963年9月6日至1964年7月14日親自主持發表了九篇評論蘇共中央《公開信》的文章,兩黨之間的論戰達到頂峰。中共認為在蘇聯資本主義已經復辟,中國和蘇聯以及華沙條約國家的共產黨劃清界限。中共認為蘇聯已不再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則是反帝反修的世界革命中心。

珍寶島衝突應該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爆發點了

隨著中蘇衝突的加劇,中國對蘇聯軍事行動表示出了深切的擔憂,並進行廣泛的備戰活動。珍寶島衝突後,華沙條約組織採取了與對抗北約同樣的對抗威脅針對中國,蘇聯則一度考慮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1969年10月20日,中蘇兩國外交部副部長級的邊界談判正式舉行,但是談判未取得任何進展。在知道用和平的手段行不通之後,蘇聯向中蘇邊界增兵,試圖用武力讓中國就範。

人民戰爭與民兵手冊

與蘇聯決裂意味著當時的中國人必須同時面對兩個超級大國——美帝蘇修。面對如此強大的兩個敵人,中國覺得必訓練大量民兵,讓敵人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除了地、富、反、壞、右和殘疾人員外,把年滿16歲至50歲的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都組織在民兵之內。在農村,根據生產組織情況和民兵多少,以基幹民兵為主,編為民兵大隊、中隊、小隊;在城市,以廠礦、企業、學校、機關為單位,建立民兵組織。這種武裝起來的人民,既是民,又是兵,既是生產隊、學習隊、工作隊,又是戰鬥隊。

民兵們普遍使用的手冊

而民兵的訓練課程中自然包括了如何應對敵人最強的武器--核武器。為了讓缺乏基礎教育和科學知識的民兵們能夠了解核武器,在手冊中還安排了很多接地氣的描述。例如,一公斤的煤炭可以做一個人的飯,那麼原子彈在爆炸的時候會產生巨大的熱量,大概可以做出一百萬的伙食。

而要對付如此強大的武器,各種預防措施是必須要學習的東西。由於中國實在太過龐大的原因,全國分了很多軍區,每個軍區甚至是每個省市的手冊都有可能不一樣的。但是,基本所有的手冊都很接地氣,用最簡明的圖示和敘述指導民兵如何應對核武器的攻擊。

比如,手冊中都會要求你在看到核爆的閃光的第一時間就利用附近的地形掩護自己。

同時還要求注意無論多好奇,你都不能盯著蘑菇雲看。而在核彈爆炸之後所產生的衝擊波是原子彈主要的殺傷來源。因此手冊說了要在衝擊波殺傷你之前,儘可能地尋找掩體或者躲入附近的堅固建築物體。明確的標出了不同距離上應對核彈衝擊波的防護動作和掩體要求,簡單明了,沒有什麼高深的分析,直接指明受訓者面對這一條件要做的事情,完全符合面對普通文化水平的民兵的學習條件。

根據手冊的要求,你離衝擊波的距離覺得你應該躲在哪裡

因地制宜的原則和簡便易行的宗旨

眾所周知,原子彈最讓人恐懼的不是最開始的熱能和衝擊波所造成的瞬間殺傷,而是它的輻射讓人緩慢死去的痛苦。輻射傷害本身擁有相對複雜的原理和防護方法。但面對普通民兵這一受眾,當年的訓練手冊中也是以因地制宜簡便易行為宗旨,介紹應對核武器攻擊的方法

首先是防毒面具,雖然大部分人只知道毒氣戰的時候,防毒面具是必需品。但是,原子彈或者氫彈爆炸的時候所產生的輻射會讓空氣中的灰塵都變成輻射灰塵,而人體吸入之後輕則發燒、嘔吐、昏迷,重則大病一場然後帶著各種你所能想到的輻射疾病痛苦地死去。

當時有以千萬計算的民兵,相信生產防毒面具的工廠一定經常加班加點

教材強調動作必須非常快。當你發現輻射灰塵或者其他放射性物質,你必須快速屏住呼吸,閉上眼睛。然後你再對著防毒面具吹上一口氣,根據訓練手冊的說法這樣會吹走裡面的輻射物質或者有毒氣體。

幾千萬乃至上億的民兵人手一個防毒面具顯然是不夠的,所以必須要準備一些能夠替代的物品。這點普及防核知識的教材也想到了。當時推廣對付輻射比較常見的替代器材是簡易防毒口罩和防毒眼鏡。防毒眼鏡和一般的擋風眼鏡相差不大,但是戴上之後就是密封的狀態。而防毒口罩也是差不多的原理,在密封的口罩內還有棉花和鹼類,有些還會有藥物。

專門的士兵才會配置這樣的防毒衣

職業士兵的防輻射裝備無疑是最好的,他們的防毒衣是由油布或者橡膠製作而成。而這種軍用裝備一般民眾自然是接觸不到的。普及教材中一般的民兵配置的是可以簡易製作的防毒斗篷,由油布或者橡膠抑或者特殊的紙製作而成。從防護的面積和外觀而言,雖然比防毒衣要差了不少,但勝在原料常見,對於一般人來說,有總比沒有好。

第一眼看上去是不是略像衝浪板?

當然之所以有這麼奇特的造型,根本原因還是想要在通過輻射區域的時候可以臨時當防毒墊用。不過國家當時也比較困難,所以在很多時候只能選擇自製。當時的戰術手冊從實際的角度出發,介紹了如果身在輻射區,而自身又沒有防護的前提下應當如何自救。

通常自製墊的材料是蘆葦、小樹枝和稻草。一般其寬度為70-75厘米,長度為130厘米,厚度則是2-6厘米。使用的時候右手持槍,左手拿著防護墊,等到禦敵的時候,把防護墊扔地上,自己卧倒在上面開槍。等到離開輻射區之後,立刻將自製的墊子丟了。

明確實用的反原子彈的戰術

教材手冊中不止推廣了如此多的裝備。相應還規定了很多的戰術動作的訓練。在原子彈爆炸的時候,會有兩到三秒的緩衝時間,教材強調,在這段時間內你需要盡量衝到附近的掩體內。

等到時間到了如果你不幸沒有進入掩體,也不要慌張,按照手冊中訓練的那樣去做,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地亂跑

應當立刻卧倒,盡量把腳朝向爆炸的方向,同時把手放在胸口下合攏,緊閉雙眼。這樣也能夠做到減少衝擊波和輻射光線的作用。

如果你過上述的手段和裝備存活下來的話,那麼你就有機會用到另外一套動作以保障你在輻射區的戰鬥

比如持有防毒墊的時候你需要先把左腳向前半步,將防毒墊放在右下,然後左腳尖著地,將防毒墊鋪在地上。最後將右腳沿著防毒墊前一步,這樣你的身體就能完美地卧倒在防毒墊上面了。

有戰鬥和防護就必然要有善後,當時的民兵自然也不例外。放射性物質無法像一般毒液解決,它無法被火焰消毒,也無法被化學藥劑中和,所以處理起來很麻煩。訓練手冊交給民兵的辦法是拍、打、刷,或者用最笨的辦法——隔離。眾所周知,輻射的強度會隨著時間而減弱,直到其完全消失為止。當然這個辦法確實笨了點,而且耗時很久。

衣服更是如此,因為不像其他物品,這個必須天天穿著才行,當時的人也不像今天有數十件衣物可供更換。不過衣物比其他物品多了一個用水沖刷的選項,這也是當時人的常用辦法。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食物供應實在不富裕,以至於食物受到污染之後,只需要去掉表面的一層,然後接受檢測就能再次被食用。

通觀那時的手冊,如何應對核武器的攻擊從各個方面都羅列得簡單明白,還用配圖做為說明,直接面向文化程度有限的普通人。以這些小冊子為標準,經過簡單訓練的普通民兵可以明確知道在面對核武器攻擊的某個階段的時候自己具體要做什麼,但也僅限於此。

這恰好說明背後令人細思極恐的事實——只有真正全面面對隨時可能遭遇核攻擊的如山壓力下,才會有如此普及到普通人的細緻應對的訓練。今天那個困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年輕人已經不再需要接受這種訓練。相比當年的普及防核知識手冊,今天我們在《吉林日報》上看到的,確實僅僅是稍微細緻一些的科普知識罷了。

願我們的國人永遠也不用再次拿起當年那樣的防核武器手冊。

熱文推薦

★八里橋之戰,3萬滿蒙精騎外加27門大炮為何才打死5個英法聯軍?

郵發代號:28-47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楊絳去世前散盡身外物
歷史上唯一一個因戰功封侯的女將軍,不是花木蘭,而是她
想旅遊嗎?跟我去越南!
蘇軾:誰不是一邊不想活了,一邊努力活著
一個詩意才子漫漶的身影:是色魔變態?還是婦女之友?

TAG:中國國家歷史 |